黄永义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百色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快速反应团队在普通病房心搏骤停抢救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评价医护人员快速反应团队(RRT)在普通病房心搏骤停(CA)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百色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RRT对普通病房100例CA患者的抢救效果,评价RRT在抢救院内普通病房CA患者中的作用。结果100例CA患者由于经过本院医护人员RRT的团结合作、快速反应救治后,92例病情好转后转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进行监护,抢救成功率达到92%,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为100%,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RRT的建立可提高院内cA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黄永义彭佳华黎辉邓伟峰黄权黄丽军
- 关键词:心搏骤停普通病房抢救
- 重症手足口病院前急救的干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院前急救的干预方法,为该病的急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接受干预方法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并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未接受干预方法的7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使用多参数监护仪检测所有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到达医院的平均体温(38.9±0.2)℃、血压(88.5±1.5)/(68.3±3.5)mm Hg、心率(160.9±43.4)次/min、呼吸频率(55.7±11.1)次/min和血氧饱和度(92.2±8.4)%,与转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转运到达医院的上述参数,均显著高于转运前(P<0.05);观察组转运途中有2例发展为危重型,无死亡,对照组有21例发展为危重型,2例死亡。结论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在转运途中应用甲泼尼龙、甘露醇和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预对防止发展为危重型手足口病,减少患者死亡有重要意义。
- 乃远福冯尚克崔小锋肖玉光黄永义黄雪红
- 关键词:手足口病甲泼尼龙甘露醇人免疫球蛋白
- 住院患者院内急救体系设计与效果的评价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院内急救体系对于住院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采用院内急救医疗小组(MET)院内急救方法的62例住院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取在此基础之上采用MET联合院内快速反应小组(RRT)院内急救方法的31例住院患者,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救治后其MET启动率、由心脏呼吸骤停引发的纠纷率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RRT联合MET院内急救方法能够增强医护人员对于住院患者其各类指标有所恶化的应对能力,减少心跳骤停、猝死等各类不良意外的产生,构建优良的护患关系,可推广。
- 黄永义赵琼娴黄丽军邓伟峰彭佳华黄权
- 关键词:住院急救
- 心肺复苏中早期机械通气干预对患者氧代谢、颅内压及脑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早期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心肺复苏后患者氧代谢、颅内压及脑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235例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插管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与延迟组。102例在5 min内插管成功者纳入早期组,133例超过5 min插管成功纳入延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血气指标、脑氧代谢、血清细胞因子、血流动力学、颅内压、复苏情况、昏迷程度以及脑复苏转归。结果早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27.5%)显著高于延迟组(6.8%),P<0.05。早期组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ajvO_2)、脑氧摄取率(ERO_2)、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β)、颅内压分别为(70.53±6.42)ml/L、(25.96±2.05)%、(53.89±11.76)μg/L、(6.34±0.79)μg/L、(28.97±4.52)mm Hg,均显著低于延迟组的(65.26±5.18)ml/L、(24.58±1.83)%、(62.46±14.92)μg/L、(6.92±0.71)μg/L、(32.36±6.15)mm Hg(P<0.05)。结论心脏骤停发生后应尽快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以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保护神经功能。
- 梅永星黄永义邓伟峰许永杰李达李东梁振佳
-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机械通气
- 广西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5家哨点医院监测的道路交通伤害(RTI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RT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针对性干预的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广西5家哨点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隆安县人民医院、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1448例RTI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路交通伤害患者性别、年龄、伤害发生时间、道路、部位、急诊滞留时间等,并分析变化规律。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1448例RTIs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1.61∶1,年龄为(43.90±19.10)岁。RTIs在8月份最高发(200例,13.81%),24 h内以16∶00~17∶59时间段最高发(228例,15.75%)。RTIs发生场景中直行道路占72.10%,搭载工具中电动摩托车占48.48%。道路交通伤害受伤类型主要为闭合型(990例,68.37%),受伤部位主要为皮肤(742例,51.24%)和颅脑(310例,21.41%),颅脑损伤占死亡病例的55.00%。院前转运方式通过120比例最高占97.10%。结论广西道路交通伤的高发期为每年8月,每日16:00~17∶59时间段高发。电动摩托车事故在广西RTIs中占有重要比例,颅脑损伤是导致交通伤害死亡的重要原因。医疗急救部门应重视RTIs,特别是颅脑损伤的快速甄别和救治。
- 李瑞陈万沈印吕立文杨国龙黄富将李海涛黄永义
- 关键词:流行病学颅脑损伤院前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