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巧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市普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1例临床特点分析
- 2010年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起源于嗜铬组织,大部分位于肾上腺,少部分可生长在肾上腺外如膀胱、腹膜后等部位。因其具有分泌儿茶酚胺功能,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状和高血压等。为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现对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0月诊治的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黄巧陈江斌熊荣张斌王则胜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
- 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干预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从形态学观察评价缬沙坦、贝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采用经典"两肾一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后,随机取24只分为3组,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8只。缬沙坦干预组给予缬沙坦30 mg·kg^(-1)·d^(-1),贝那普利干预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kg^(-1)·d^(-1),假手术组、肾性高血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称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左心室组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根据Masson染色结果计算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PVCA)。结果两肾一夹法术后4周可形成稳定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组织切片提示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溶解坏死及心肌纤维化明显;治疗8周后2个药物干预组血压较肾性高血压组明显下降(P<0.05,P<0.01),LVMI、CVF、PVCA明显改善(P<0.05,P<0.01),但2个药物干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贝那普利能够显著改善肾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从形态指标分析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
- 张斌陈江斌熊蓉黄巧
- 关键词:贝那普利肾性高血压心室重构
- 肾上腺皮质腺瘤临床诊断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1-2009年收治且病理证实的5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0例临床症状消失;5例明显改善;3例病情无明显改变。CT、MRI及B超的定位率分别为100%、100%、85.0%。CT、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85.7%、88.9%。结论综合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加影像学粗查,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 黄巧陈江斌张斌熊蓉王则胜
- 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ET、CGRP、AngⅡ水平变化及缬沙坦、贝那普利干预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降压药物缬沙坦、贝那普利干预对收缩压和ET、CGRP、AngⅡ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方法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0mg/kg/天,n=8)、贝那普利组(10mg/kg/天,n=8)、肾性高血压模型组(n=8);假造模大鼠作为假手术组(n=10),前两组以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溶液、后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每日灌胃。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每周末测定各组大鼠收缩压变化,并在灌药治疗8周后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浆ET、CGRP、AngⅡ含量变化。结果:两肾一夹术后4周可形成稳定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大鼠经灌胃治疗8周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肾性高血压模型组ET、CGRP、AngⅡ血浆浓度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CGRP浓度高于肾性高血压模型组(P<0.05),贝那普利组AngⅡ浓度低于肾性高血压模型组和缬沙坦组(P<0.05);肾性高血压模型组血浆ET与AngⅡ浓度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ET、CGRP、AngⅡ浓度增高,缬沙坦、贝那普利可能通过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而降低收缩压。
- 张斌陈江斌熊蓉黄巧
- 关键词:肾性高血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浆ETCGRP
- 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心内膜面的感染状态伴微生物形成,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加之近年人口老龄化、医疗条件的改变,其临床特点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使得诊断相对困难。现将笔者收治的42例自体瓣膜I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希望提高IE的诊疗水平。
- 张斌陈江斌熊蓉黄巧
- 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诊断为腺瘤且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各患者就诊临床症状复杂,就诊科室不同,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1例(6.25%)、2例(12.50%)、13例(81.25%)。伴有低血钾14例(87.50%),严重低血钾9例(56.25%),平均血钾浓度为(2.87±0.52)mmol/L。伴高血钠患者4例(25.00%),平均血钠浓度为(143.07±2.37)mmol/L。伴有血脂异常7例(43.75%),同时伴有高TC及高TG血症2例(12.50%),伴高TC患者3例(18.75%);高TG患者6例(36.77%)。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阳性率较高。结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重度高血压伴低钾血症,相当部分患者伴有血脂异常;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黄巧陈江斌
- 关键词:肾上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