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屏
- 作品数:16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颈性眩晕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与调查
- 2012年
- 目的了解颈性眩晕病人的健康需求状况。方法向974例颈性眩晕病人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健康的信息需求。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结果发现颈性眩晕病人对自身疾病认知水平不高,在治疗上存在误区,同时缺乏较全面的康复知识。结论应重视对颈性眩晕患者实施多角度的健康教育。
- 吴秀芸黄屏穆敬平
- 关键词:健康教育颈性眩晕教育需求
- 电针配合椎管内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0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我科自2003年2月-2008年2月采用夹脊电针配合当归注射液椎管内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 赵大贵黄屏彭力周立志方伟望庐山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电针椎管内注射
- 强直性脊柱炎57例中医康复护理体会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综合治疗及康复护理要点。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及康复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治愈34例,好转21例,无效自动出院2例,总有效率98%。结论完善的中医综合治疗和康复护理是促进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的重要措施。
- 郭俐宏黄屏黄芳张琴陈德森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体征辨证施治中医综合治疗康复护理
- 针灸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48例
-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自拟十四味温胆汤加减为主治疗颈性眩晕。方法:将48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配合中医理论及康复养生理念,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生活调养,健康宣教等方面护理。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30例,显...
- 张琴黄屏黄芳
- 关键词:针灸疗法中药疗法颈性眩晕针药并用
- 一次性保鲜袋在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8年
- 黄敏秦雪琴朱红霞黄屏
- 关键词:男(雄)性
- 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临床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用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 刘敏娟毛敏杨金霞郑苏王魁黄屏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夹脊穴温针疗法穴位注射
- 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被引量:2
- 2011年
-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肩背、上肢疼痛麻木的疾病之一,也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多行神经阻滞治疗或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技术要求高,患者往往不愿接受。我们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黄屏梁永翠黄芳黄燕
-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针药并用
- 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丹参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甘露醇+阿司匹林+依达拉奉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等的变化,动态观测15d(间隔1d/次)局部脑血流(rCBF)及脑电图(EEG)的变化,并籍此评价丹参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能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SOD含量(P<0·05),明显改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P<0·05),提高局部脑血流量(rCBF),缩短脑电图恢复至正常水平时程。结论丹参对脑梗死有理想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脂质过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扩血管等作用。
- 朱怡郭俐宏范金明黄屏陈德森
-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脑梗死丙二醛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脑电图
- 有机碳源条件下厌氧氨氧化SBBR中的微生物多样性
- 2012年
- 研究有机碳源对SBBR厌氧氨氧化菌群等微生物的影响。采用16S rDNA序列与PCR-DGGE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稳定运行的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样品,进行细菌多样性图谱分析,同时采用巢式PCR-DGGE技术对浮霉状菌属(Planctomycetes)细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机碳源反应系统细菌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无机系统,与活性污泥相比,生物膜表尤为明显。当进水不含有机碳源时,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NAMMOX)为优势功能菌;当进水含有机碳源时,系统中存在的AOB以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sp.)为优势菌群,同时存在反硝化菌,如索氏菌(Thauera sp.)以及厌氧氨氧化菌,它们共同作用完成N的去除。此外,与无机碳源系统相比,有机碳源的存在,有利于浮霉状菌的积累,但压缩了ANAMMOX的生存空间。本研究可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低C/N比有机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 郭俐宏陈德森张琴黄屏穆敬平
- 关键词:有机碳源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
- 一次性注射器在留取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
- 2007年
- 莫祖娥黄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