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森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替普瑞酮对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以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41例实施替普瑞酮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应用在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 陈雅妮张长青黄奕森王育斌庄亚琼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合并腹腔感染相关的易感因素,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以便能更好地进行诊治与预防.方法 收集28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腹腔感染患者与无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SAP合并腹腔感染的易感因素.收集SAP合并腹腔感染的腹水或坏死组织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器官功能衰竭数、腹腔积液、血钙(Ca)、肠功能障碍是SAP合并腹腔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致病菌仍为革兰氏阴性菌.排名前两位的革兰氏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排名前两位的革兰氏阳性菌为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类常见的致病菌均对常用抗生素普遍不敏感.结论 临床上早期SAP合并腹腔感染的治疗需针对其易感因素、常见的致病菌谱及药物敏感性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 黄奕森庄亚琼苏子剑张长青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
- DSA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DSA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14例胃、肠镜未发现出血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必要时行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检查结果及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明确出血病因和部位,14例中溃疡出血1例,肿瘤性出血5例,血管性出血6例,术后出血1例,空肠憩室并出血1例;3例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5例出血部位在空肠,6例出血部位在回肠,可靠诊断阳性率达85.71%(12/14)。其中5例通过血管栓塞治疗成功止血,成功率71.43%(5/7),其余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DSA对于OGIB具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 黄奕森张长青叶源春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5年3月~2018年2月9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粪便隐血试验转阴的时间、心率稳定在正常水平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粪便隐血试验转阴的时间、心率稳定在正常水平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止血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洪顺忠王育斌弭希峰黄子成黄奕森陈相波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粪便隐血试验
- NTS/NTSR1在胆管细胞癌侵袭转移中作用及机制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NTS/NTSR1轴对胆管细胞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S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TSR1特异性拮抗剂SR48692(5μmol/L、10μmol/L)对人胆管细胞癌细胞HUCCT1、RBE、HCCC 9810,、CCLP-1增殖的影响,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及浸润的影响。比较不同胆管癌细胞NTSR表达量的差异,筛选出合适的细胞进行改造,通过慢病毒转染筛选到的细胞构建过表达NTSR1的细胞株和敲减NTSR1的细胞株。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改造后细胞NTSR1的表达差异,检测MAPK通路三个关键活性分子ERK1/2、P38MAPK、JNK及显著差异表达基因PKC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在体外通过MTS的方法检测改造后细胞株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能力,在体内通过成瘤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检测ERK1/2、P38MAPK、JNK三个分子特异性抑制剂对细胞增殖、迁移、浸润以及凋亡的影响。结果:NTSR1特异性拮抗剂SR48692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抑制剂的抑制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筛选出NTSR1中等表达量的细胞HUCCT1进行改造,得到过表达细胞株和敲减的细胞。过表达的NTSR1的细胞株增殖能力、迁移和浸润能力均高于敲减NTSR1的细胞株。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显著,体内成瘤最快且成瘤数量最多。使用MAPK通路三个关键活性分子ERK1/2、P38MAPK、JNK特异性抑制剂确定NTS/NTSR1轴通过MAPK信号通路的的ERK1促进胆管细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结论:NTSR1特异性拮抗剂SR48692对人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均有抑制作用,NTSR1在细胞内表达差异影响胆管癌细胞侵袭转移。NTS/NTSR1轴通过MAPK信号通路的的ERK1促进胆管细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 黄奕森苏子剑张剑华潘剑辉刘小瑜
- 关键词:胆管细胞癌MAPK
- 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泉州地区诊治的97例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按治疗方法划分成常规组(n=47)和试验组(n=50)。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量表、Hart腹泻量表评分[(13.45±2.29)分、(8.26±1.68)分]均低于常规组[(18.16±3.65)分、(12.82±2.03)分](t=7.662、12.082,均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患者肠道肠球菌、肠杆菌数量[(5.03±0.84)lg CFU/g、(6.39±0.86)lg CFU/g]低于常规组[(6.25±1.07)lg CFU/g、(7.25±1.02)lg CFU/g],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8.20±1.48)lg CFU/g、(8.12±1.43)lg CFU/g]高于常规组[(6.42±1.17)lg CFU/g、(6.69±1.22)lg CFU/g](t=6.266、4.499、6.544、5.282,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IL-6、IL-10水平及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计数[(70.59±4.24)μg/L、(9.69±1.30)pg/mL、(84.63±7.84)ng/L、(52.45±7.29)个/mm^(3)、(33.59±7.04)个/mm^(3)、(22.26±3.68)个/mm^(3)]均优于常规组[(82.25±5.58)μg/L、(13.48±1.91)pg/mL、(73.52±6.56)ng/L、(47.16±6.65)个/mm^(3)、(26.75±5.93)个/mm^(3)、(27.82±4.03)个/mm^(3)](t=11.631、11.485、7.544、3.726、5.159、7.102,均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常规疗法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显著,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 林永年吴志春黄奕森邱燕燕熊菊华黄秋燕康文委朱景法
- 关键词:益生菌艾滋病腹泻肠道菌群免疫功能
- 冠心病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为未出血组、出血组,对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0例冠心病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率为22.22%,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吸烟史、酗酒史、消化道病史、用药时间≥3个月、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项目为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多种因素会导致该并发症发生,临床应针对影响因素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 陈雅妮张长青黄奕森王育斌庄亚琼
- 关键词: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上消化道出血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是消化性溃疡,占50%;其次与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有关,约为24%。首发症状以呕血、黑便为主,部分患者表现为低血压或休克。80.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死亡率为11.6%,再出血发生率约37.2%。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隐匿,病情复杂,病情较重,死亡率高。
- 黄奕森张长青庄亚琼
-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 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HLAP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及与IL-1、TNF-α的关联性
- 2022年
- 目的研究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HLAP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及与IL-1、TNF-α的关联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将其中33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列入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组,27例非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列入非HLAP组,患者均接受益生菌治疗。同时选取6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入选者肠道微生态以及血清IL-1、TNF-α水平;对比HALP组和非HLAP组患者肠道微生态丰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LAP组和非HLAP组运算分类单位、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更低;与非HLAP组相比,HLAP组运算分类单位、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HLAP组和非HLAP组IL-1和TNF-α水平显著更高;与非HLAP组相比,HLAP组IL-1和TNF-α水平显著更高(P<0.05);相比于非HLAP组患者,HLAP组患者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显著更低,变形菌门、梭杆菌门以及放线菌门显著更高(P<0.05);相比于非HLAP组患者,HLAP组患者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萨特菌属和艾克曼菌属显著更高,拟杆菌属、瘤胃球菌、梭菌属、戴阿利斯特菌属以及巨球菌属显著更低(P<0.05)。结论HLAP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同时患者血清IL-1、TNF-α水平也存在明显异常,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存在相关性。
- 黄奕森曾以琳张长青陈雅妮王育斌
- 关键词:微生态IL-1TNF-Α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0
- 2017年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手段,可将大量炎性介质、酶、毒性代谢产物引流至体外,减轻对腹膜后神经丛的刺激和胰腺水肿,改善胰腺微循环,从而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
- 张长青张葵玲王育斌林志金黄奕森
- 关键词:超声引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毒性代谢产物肠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