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期血浆脑钠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关系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BN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3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行BNP测定。将同期门诊4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BNP水平,同时比较不同预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血浆BNP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近期预后不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BNP水平较近期预后良好的患者高(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BN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近期预后有密切关系。
- 吴泳粱雁李普华邱观养邓耀芳黄丹丹黄国敏
- 关键词:脑钠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预后
-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糖和梗死灶面积与预后的关系探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糖水平和梗死灶面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收集并记录入院时检测空腹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分为4组,比较4组病人梗死灶面积。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病人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4组治疗前后评分情况及疗效。结果 4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6,P=0.000);4组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5,P=0.000);4组治疗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1.48,P=0.000),其中正常血糖组总有效率最高,高血糖Ⅲ组总有效率最低。结论高血糖加剧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系统损伤,且预后不佳,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糖,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 吴泳梁雁黄丹丹黄国敏韦恒宇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预后
- 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平均体积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5月30日收治入本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士(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以及凝血系统情况,以及轻度、中度、重度亚组间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水平体积。结果:观察组血小板(PLT)含量为(198.32±54.47)×109/L,低于对照组的(219.41±52.13)×109/L;观察组平均血小板容积(MPV)为(10.16±1.44)f L,高于对照组的(9.12±1.31)f 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为(17.11±2.23)%,高于对照组的(16.21±0.9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为(3.79±0.78)g/L,高于对照组的(3.25±0.4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MPV与FIB均为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3个亚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IB水平与患者精神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MPV与FIB可能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FIB水平越高,患者精神损伤程度越严重,因此,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MPV与FIB水平参数变化,对其治疗具有一定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 邓耀芳邱观养黄丹丹黄国敏韦恒宇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平均体积急性脑梗死
- 113例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413例脑卒中患者,观察PSE发病率及其预后。PSE患者有113例发生率为8.00%,其中早发型PSE90例(79.65%),迟发型PSE23例(20.35%)。早发性PSE与迟发性PSE之间发作类型、脑卒中类型和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G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的发作与脑卒中的发作类型、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关系密切,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PSE。因此,对于PSE患者应密切关注,及时治疗原发病,以预防PSE发生。
- 邱观养黄丹丹吴泳黄国敏
- 关键词:脑卒中后癫痫预后
- 脑梗死后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35例,根据是否出血分为出血与非出血两组,探讨其脑梗死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脑梗死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有:糖尿病、心房纤颤、梗死面积及溶栓治疗。有糖尿病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升高。心房纤颤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升高。梗死面积越大,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越高。溶栓治疗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升高。临床中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邓耀芳黄丹丹吴泳邱观养黄国敏
- 关键词:脑梗死后出血血脑屏障梗死面积
- 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连续监测的作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连续监测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微生物学检查证实为是否细菌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48例)与非感染组(n=38例).两组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检测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感染组第1、4、7天PCT水平分别为(1.34±0.48) ng/ml、(3.61±1.40) ng/ml、(2.12±1.13) ng/ml,CRP水平分别为(12.76±5.12)mg/L、(18.68±8.12)mg/L、(13.27±5.19)mg/L,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CT(0.27±0.13) ng/ml、(0.37±0.07) ng/ml、(0.19±0.13) ng/ml,CRP(6.59±4.62) mg/L、(8.61±4.30)mg/L、(5.46±4.1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 ng/ml作为细菌感染阴性标准后,第1天诊断敏感度为81.3%,第4天为91.7%,第7天为87.5%,高于以CRP<10.0mg/L作为细菌感染阴性标准的第1天的64.6%、第4天的85.4%及第7天的75.0%;诊断特异性:PCT与CRP第1天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4.7%、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分别为89.5%、81.6%,第7天分别为86.8%、76.3%.结论 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PCT水平进行连续性监测可更好地发现细菌感染,并指导抗生素使用.
- 邱观养黄丹丹邓耀芳黄国敏吴泳
- 关键词:卒中PCTCRP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并进行对比,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帕金森病的风险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帕金森患者及15例健康人群血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组)及B组(常规治疗组)进行治疗,各30例,C组为健康人群,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UPDRS)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帕金森病患者(A组与B组)Hcy水平高于C组(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清Hcy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UPDRS评分均有改善(均P<0.05),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健康人群增高,叶酸、VitB12辅助治疗可能对帕金森病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 邓耀芳黄国敏黄丹丹崔明志黄汉宁苏小钢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帕金森病
- 青年与中老年脑梗死临床对比分析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型、I临床干预、预后的差异性。方法240例脑梗死患者入组。其中青年组(≤45岁)及中老年组(〉45岁)脑梗死患者各120例,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临床干预情况、分型和预后。结果中老年脑梗死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关系密切,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样,前3位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心脏病、吸烟,中老年组危险因素临床干预率较青年组高(P〈0.05),两组脑梗死分型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预后较中老年组佳(P〈0.05)。结论青年及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有差异,高危因素临床干预尚不足,加强对脑梗死的一级预防非常重要。
- 邓耀芳崔明志黄丹丹黄国敏邱观养黄汉宁
- 关键词:青年中老年脑梗死
- 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介入治疗组(实行脑血管造影术以及介入治疗),每组49例。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动脉血管改善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率为89.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常规治疗组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率为65.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两组动脉血管改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收益远远大于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崔明志黎凯锋黄汉宁黄国敏
-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术介入治疗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研究2012年1至2013年6月100例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50例患者发病后≤6 h就诊,50例患者发病后>6 h入院。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就诊时间,分析就诊时间与疾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就诊时间在起病后≤6 h和>6 h的入院患者的预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进行出院1年后的随访,不良结局中死亡状况、复发率、再次入院率≤6 h发病入院的患者情况优于>6 h发病入院的患者情况,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发病后能否及时就诊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患者的及时就诊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吴泳梁雁黄丹丹黄国敏韦恒宇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