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凤昌

作品数:17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肠癌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4篇胃癌
  • 4篇细胞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癌
  • 4篇化疗
  • 3篇新辅助放化疗
  • 3篇肿瘤
  • 3篇进展期直肠癌
  • 3篇局部进展期
  • 3篇局部进展期直...
  • 3篇放化疗
  • 3篇辅助放化疗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预后
  • 2篇术后
  • 2篇通路

机构

  • 10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武警山东总队...

作者

  • 16篇黄凤昌
  • 9篇李文亮
  • 7篇殷亮
  • 7篇许宁
  • 4篇文政琦
  • 3篇王志强
  • 3篇杨军
  • 3篇张云飞
  • 2篇陈明清
  • 2篇珠珠
  • 2篇黄鉴
  • 2篇李文亮
  • 2篇程若川
  • 2篇刘洁
  • 2篇蒋元明
  • 1篇王荩
  • 1篇葛淑芝
  • 1篇殷亮
  • 1篇蔡宇
  • 1篇雷梓

传媒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武警医学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大肠肛门病外...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科技信息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合并十二指肠缺损修复治疗的体会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合并十二指肠缺损修复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对12例右半结肠癌侵及十二指肠患者行D3根治术,十二指肠缺损的修复均用3-0爱惜康可吸收线横向连续全层缝合,1号丝线间断浆肌层缝合加强,留置复尔凯鼻肠管至空肠,十二指肠创面旁置冲洗引流管一根。观察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12例均一期恢复,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十二指肠瘘、狭窄、梗阻及溃疡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十二指肠蠕动和排空正常。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辅助化疗8~12周期,截止2011年7月,除2例发生肝转移再次手术切除病灶外,其余患者均无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右半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行D3根治术是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术式,对十二指肠缺损采用横向连续全层缝合加间断浆肌层加强以及留置鼻肠管,利于创面愈合,加速患者康复。
文政琦李文亮蔡宇王志强杨军黄凤昌陈明清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十二指肠缺损肠内营养
382例胃癌病理分型对其预后的影响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胃癌病理分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85年至2005年住院并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382例.结果病理分型不同但侵润深度相同的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5a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侵润深度相同,但病理分型不同的肿瘤,积极的手术治疗则预后将无明显差别.
黄凤昌程若川
关键词:胃癌病理预后
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出血的防治被引量:3
2005年
程若川黄凤昌
关键词:骶前静脉丛出血直肠癌静脉系统肠系膜静脉直肠肛管
基于基线T2WI图对进展期直肠癌经放化同期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多模型预测比较
2023年
目的 探究基于基线T2WI联合机器学习影像组学,预测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对新辅助同期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的有效性及多种模型预测效能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131例非转移性进展期直肠癌的患者资料,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盆腔MRI检查,并接受标准nCRT治疗后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采用AK软件(Analysis Kit,GE Healthcare)在新辅助治疗前在轴向T2WI图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AK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运用双样本t检验+LASSO回归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特征筛选,将筛选的影像组学数据,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方法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别检验三种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131例患者中,26例(19.8%)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通过AK软件共提取1 308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保留12个特征对pCR进行预测,3个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都展现了不错的预测效能,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1 0,准确率为81.4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48%和50%;随机森林(RF)预测模型AUC为0.757 9,准确率为81.4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4%和33.33%;逻辑回归(LR)预测模型AUC为0.920 6,准确率为92.5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4%和83.33%。结论 所构建的3种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放化同期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方面有可观的准确率,其中采用逻辑回归(LR)方法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较其他机器学习模型诊断效能更高,有潜力应用于临床实践。
杨镜玉许宁张雨涛黄凤昌蒋元明殷亮
关键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m FOLFOX6方案化疗,研究组在化疗开始时应用胎盘多肽8 ml,静脉滴注,连用14天,所有患者完成6个周期的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结果 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4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外周神经毒性和肝功能损害等。研究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研究组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赵利荣李文亮文政琦杨军殷亮王志强黄鉴黄凤昌
关键词:胎盘多肽结直肠癌化疗毒副反应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被引量:1
2004年
黄凤昌刘洁
关键词: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侵袭性临床病理特点病例资料发病
改良保护性肠造口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改良保护性肠造口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盲法分为A组(回肠袢式造口术)和B组(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每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手术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于T_1时刻开始出现显著改变,且B组T_1~T_3时刻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期时间和术后并发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Ⅱ期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IL-6、IL-8和TNF-α均显著升高,A组术后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相比能够改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血气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减少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Ⅱ期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许宁李文亮黄凤昌
关键词:预后
外泌体介导的miR-663a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影响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外泌体介导的miR-663a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培养液上清中分离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结构,Western印迹检测外泌体中CD63、CD81蛋白表达;将miR-NC、miR-663a mimics分别转染于外泌体,并分组为:EXO组(未转染的外泌体)、EXO-miR-NC组、EXO-miR-663a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各组外泌体中miR-663a的表达;将上述各组外泌体分别与SW480细胞共培养,并分别命名为SW480+EXO组、SW480+EXO-miR-NC组、SW480+EXO-miR-663a组,在SW480+EXO-miR-663a组中加入TGF-β1/Smad信号通路激活剂SRI-011381,命名为SW480+EXO-miR-663a+SRI组,另取SW480细胞记为SW480组作为对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W480细胞内吞外泌体;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与迁移;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BMSC细胞的外泌体均呈现出直径为30~100 nm的囊泡状结构,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CD63和CD81蛋白在BMSC细胞的外泌体中高表达,而在细胞裂解液中几乎不表达;EXO组中miR-663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MSC细胞(P<0.05);与EXO组和EXO-miR-NC组比较,EXO-miR-663a组中miR-663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PKH26标记红色荧光的外泌体主要位于SW480细胞胞质内,并分布在核周围,大部分SW480细胞可见到红色荧光信号;与SW480组比较,SW480+EXO组细胞侵袭数目、迁移数目及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W480+EXO组和SW480+EXO-miR-NC组比较,SW480+EXO-miR-663a组细胞侵袭数目、迁移数目及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SW480+EXO-miR-663a+SRI组细胞侵袭数目、迁移数目及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W480+EXO-miR-663a组(P<0.05)。结论外泌体介导的miR-663a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
任俊宇周锐泽雷梓许宁黄凤昌李文亮
关键词:外泌体结肠癌细胞侵袭细胞迁移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检测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的信号通路。方法 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0.5、1、1.5、2μmol/L)的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毒性作用,并设置卡培他滨阳性对照组;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上述不同浓度的阿帕替尼处理后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其对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Bcl-2,Bax,Caspase-3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其对Akt、p-Akt、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细胞毒性检测结果表明,阿帕替尼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IC50为1.335μmol/L。Annexin-V/PI双染法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阿帕替尼能显著的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阿帕替尼可以诱导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的表达,并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信号通路蛋白的结果表明,在阿帕替尼处理后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降低,而Akt和Erk总蛋白水平没有变化。结论阿帕替尼可通过抑制MAPK/Erk、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目的。
殷亮王荩黄凤昌张云飞许宁文政琦李文亮董坚
关键词:凋亡MAPK/ER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
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和表观弥散系数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盆腔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现已成为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标准手段。但这种基于T2加权成像(T2WI)的传统形态学定性评估方式对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效果欠佳。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基于T2WI评估的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mrTRG)的基础上,加入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能否改善对pCR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诊断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加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34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于新辅助放化疗前及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MRI检查,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T2WI和DWI图像上绘制感兴趣区域,评估mrTRG并计算平均ADC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方法评价mrTRG和平均ADC值对pCR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134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58(28~82)岁。新辅助治疗后,MRI评估提示21例(15.7%)获临床完全缓解(cCR,即mrTRG 1~2级);术后病理提示31例(23.1%)患者获pCR。两名阅片者对mrTRG和ADC值的评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5%CI:0.703~0.881)和0.96(95%CI:0.989~0.996)。mrTRG与pCR呈负相关(rs=-0.505,P<0.01),平均ADC值与pCR呈正相关(rs=0.693,P<0.01)。ROC曲线显示,单用mrTRG对pCR具有中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32(95%CI:0.743~0.921);平均ADC值对pCR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为0.906(95%CI:0.869~0.962);而两者组合模型的pCR预测价值显著优于单用mrTRG(P=0.015),AUC为0.908(95%CI:0.849~0.968)。结论mrTRG与平均ADC值都可作为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效果的无创性方法。在mrTRG的基础上加入平均ADC值能够带来更好的pCR预测表现。
许宁黄凤昌李文亮栾潇蒋元明何波
关键词:新辅助放化疗表观弥散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