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世英

作品数:40 被引量:360H指数:7
供职机构:英德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护理
  • 10篇静脉
  • 6篇置管
  • 6篇术后
  • 5篇病人
  • 4篇导管
  • 4篇食管
  • 4篇食管癌
  • 4篇气管
  • 4篇中心静脉
  • 4篇留置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3篇药性分析
  • 3篇中心静脉导管
  • 3篇外周
  • 3篇外周静脉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耐药性分析

机构

  • 39篇英德市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39篇黄世英
  • 11篇李桂宝
  • 7篇李凤姣
  • 6篇谢丽娟
  • 4篇李连娣
  • 4篇王楚华
  • 4篇苏丹
  • 4篇黄丽琴
  • 2篇刘晓为
  • 2篇张玉艳
  • 2篇邓秋艳
  • 2篇蒋勇
  • 2篇邵美英
  • 2篇梁红丽
  • 1篇杨红英
  • 1篇蔡红梅
  • 1篇朱文平
  • 1篇孙艺萍
  • 1篇宋雯雯
  • 1篇郭建新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3篇齐鲁护理杂志
  • 3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当代护士(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华国际护理...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掌压迫法和下颌贴肩法在预防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手掌压迫法和下颌贴肩法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按入院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7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在PICC置管时采用手掌压迫法;对照组在PICC置管时采用下颌贴肩法,观察两组患者导管异位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手掌压迫法可预防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的发生,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黄世英陈丽青许素芃李桂宝陆海颖范奕送黄辉英陈繁花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多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治疗专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多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静脉治疗门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61例次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1237例次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1424例次采取多层次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维护就医体验情况及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穿刺处皮疹分别为261(9.81%)及90(3.38%)、贴膜固定不规范分别为230(8.64%)及74(2.78%)、穿刺部位感染分别为73(2.74%)及21(0.78%)、医用粘胶相关皮损分别为71(2.67%)及32(2.74%),各项目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就医维护体验评价得分情况:就诊环境分别为(7.32±0.31)及(9.04±0.23)、就诊秩序分别为(7.74±0.42)及(9.24±0.40)、服务流程分别为(7.53±0.13)及(9.61±0.20)、服务质量分别为(7.14±0.74)及(9.36±0.10),各项目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治疗专科门诊,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就医体验的满意程度。
张玉艳李桂宝黄世英文须眉梁红丽潘金萍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专科门诊
不同营养支持疗法对术后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寻求一种能减少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最佳营养支持疗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患者208例,分肠外营养组66例、经鼻留置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组72例和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组70例。对3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并比较分析并发症和痊愈情况。结果采用经鼻留置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无并发症发生,早于肠外营养组或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患者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可提供充分的营养供给,是避免术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力保障。
王楚华沈有期黄世英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血管超声定位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上臂置入PICC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血管超声定位引导下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于上臂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英德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76例置管患者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常规组)。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155例患者评估后分别采用上臂盲穿改良Seldinger技术PICC78例(改良盲穿组)及超声定位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PICC77例(改良超塞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情况。结果:常规组的置管成功率为84.2%明显低于改良盲穿组的100%及改良超塞组的98.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组的置管时间(35.0±8.6)min明显短于改良盲穿组(58.0±7.2)min及改良超塞组(75.0±12.4)min;常规组的出血量及费用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PICC可选择上臂血管的穿刺点,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费用高、时间长、出血量多。
黄世英李凤姣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改良SELDINGER技术血管超声
4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空肠内管饲的护理被引量:67
2007年
总结45例食管癌患者经左胸行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空肠内管饲的护理经验。45例患者在术前插胃管的同时,插一条空肠营养管保留,于术后第1天开始从空肠内管饲流质食物,持续时间5~7d。45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肠粘连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0~12d,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较静脉营养供给患者缩短5~10d,人均住院费用节约8000~10000元。
黄世英王楚华李桂宝
关键词:食管肿瘤肠道营养手术后医护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下时再进行吸痰,吸痰方法为先吸口鼻腔,后吸气管切开处,吸痰时使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以听取患者咳嗽声音判断痰液量进行吸痰,吸痰时使用1条吸痰管,先吸气管切开处,后吸口鼻腔。结果观察组在刺激性咳嗽、吸痰次数、痰液量、呼吸道黏膜损伤、吸痰后2~5 min血氧饱和度值、肺部感染发生率、留置套管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在理想的时机,采用有效的吸痰方法,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黄世英李连娣朱文平李凤姣沈有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吸痰
预成酶谱分析和涂片染色多功能检查在妇科感染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基于预成酶谱分析和涂片染色多功能检查的阴道菌群多维度评价方法在妇科感染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到该院做妇科白带检查的211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均同时采集白带标本做生化检查和涂片染色检查,生化检查采用新型预成酶谱分析技术检测,涂片染色多项检查采用妇科白带涂片多功能染色液染色镜检。结果预成酶谱生化五项阳性检出率:过氧化氢(H2O2)63.83%、唾液酸苷酶(SNa)7.73%、白细胞酯酶(LE)46.16%、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3.19%、凝固酶(GADP)46.16%;涂片染色多项检查的各项检出率:滴虫0.63%、念珠菌11.73%、淋球菌0.29%、纤毛菌2.63%、球菌1.82%、条件致病小杆菌17.00%、加特纳球杆菌24.89%、线索细胞17.18%、癌细胞0.23%、阴道清洁度Ⅲ-Ⅳ20.72%。结论联合妇科白带预成酶谱分析与涂片染色多功能检查可在短时间内检出女性常见下生殖道感染、宫颈炎、宫颈癌等异常情况,为全面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在大型妇科普查和癌症筛查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沈有期苏丹刘露晖黄世英陈新妹
关键词:妇科感染
念珠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血培养分离念珠菌种类及耐药性,为抗真菌感染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7280份合格血液标本采用BACTEC9120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血培养瓶,血培养仪上阳性报警有菌生长立即转出沙保氏培养基、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分离出真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分离出105株念珠菌(分离率为1.4%),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4.8%,光滑念珠菌占18.1%,热带念珠菌占7.6%,其它念珠菌占9.5%,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提示念珠菌绝大多数表现为体外试验敏感,仅部分念珠菌体外试验表现为对部分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真菌感染在临床呈上升趋势,部分真菌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沈有期苏丹黄世英
关键词:真菌药敏试验血培养耐药性
英德地区临床主要目标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了解英德地区从临床分离到主要目标菌(临床常见、分离率高)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对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及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把实验室的有效数据转化为临床有价值的信息。方法从2012年月~10月到我院住院、看门诊及外单位(英德地区)送检的合格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临床常见的目标菌l105株,参考CLSI执行标准,目标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德灵公司的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及其配套药敏测定板测定各目标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数据结果导入世界卫生组织免费提供的Whonet5.4微生物专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各菌株对相关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分离鉴定出1105株一临床常见细菌:大肠埃希氏菌(388株)占35.1%、肺炎克雷伯菌(216株)占19.6%、铜绿假单胞菌(181株)占16.4%、鲍曼不动杆菌(132株)占11.9%、表皮葡萄球菌(97株)占8.8%、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占8.2%。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41.0%、38.9%;革兰氏阳球菌中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29.70%、69.1%。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微生物室定期向临床公布本地区目标菌的检出及药敏试验结果的信息,既为临床医生根据感染病原菌类型及本地区的药敏谱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又可了解本地区医院感染现状,有效开展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沈有期苏丹黄世英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性
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导管维护在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化疗间歇期患者留置PICC导管维护在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6月30日在静脉治疗护理专科门诊行PICC导管维护的102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导管维护流程维护;将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的9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常规PICC导管维护流程维护的同时注意细节微调进行固定;比较两组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导管形成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64例(6.44%),对照组发生130例(1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P=0.01)。结论:对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导管患者采取常规PICC导管维护流程的同时注意细节微调固定,有效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
张玉艳刘贤团黄世英梁红丽陈繁花
关键词:PICC导管医源性皮肤损伤护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