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雅芬

作品数:8 被引量:2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群落
  • 2篇樟子松
  • 2篇樟子松人工林
  • 2篇沙地
  • 2篇人工林
  • 2篇科尔沁沙地
  • 2篇库布齐沙漠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性状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叶龄
  • 1篇油蒿
  • 1篇油蒿群落
  • 1篇针叶
  • 1篇蒸散
  • 1篇蒸腾
  • 1篇蒸腾系数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托莱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赤峰市林业科...

作者

  • 8篇魏雅芬
  • 4篇郭柯
  • 3篇刘长成
  • 3篇赵学勇
  • 3篇方杰
  • 3篇李胜功
  • 3篇刘玉国
  • 2篇刘永刚
  • 1篇陈吉泉
  • 1篇刘帅
  • 1篇李国庆

传媒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降雨格局对库布齐沙漠土壤水分的补充效应被引量:53
2008年
土壤水分是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自发演替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其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由于降水后总有部分水分被植物和表层土壤截留,随后很快蒸发,降水未能全部用于补充植物根系层土壤水分。减少的这部分降水不仅受年降水总量的影响,也与各次降水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降水格局如何影响土壤水分的补充是探讨降水有效性、降水与植物群落关系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该文从生态系统尺度出发,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水文平衡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降雨、蒸散特征,对沙地土壤水分状况、生长季内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全年降水总量229.4mm,以降雨为主。降雨、蒸散主要集中在5~10月,有效降雨约153.9mm,降雨效率68.9%。各次降雨的雨量、历时和强度等特征变异较大,降雨效率随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降雨特征与其它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结合,影响生态系统蒸散及降雨对根系层土壤水分补充的有效性。5.0mm以下的降雨一般有增加空气湿度、降温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5.0mm以上的降雨才能有效补充土壤水分,对植物群落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魏雅芬郭柯陈吉泉
关键词:蒸散土壤含水量生态系统
贵州喀斯特山地5种森林群落的枯落物储量及水文作用被引量:36
2011年
在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山地5种森林类型的4种小生境中进行枯落物储量和持水能力调查,研究枯落物持水过程和不同厚度(2,4,6,10cm4个梯度)枯落物抑制土壤蒸发的作用。结果表明:5种森林类型的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变化在2.7~13.7cm,枯落物总储量在4.9~9.1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范围为1.608~3.445kg·kg-1,其排序为圆果化香-异叶鼠李林>圆果化香-小果蔷薇林和圆果化香-槲栎林>圆果化香-云南鼠刺林>窄叶石栎-云南鼠刺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为V=at-b;有枯落物覆盖的土壤蒸发速率远远小于无枯落物覆盖土壤,并随着枯落物厚度递增而递减。5种森林类型枯落物层的土壤蒸发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窄叶石栎-云南鼠刺林和圆果化香-异叶鼠李林较强,其次为圆果化香-小果蔷薇林,圆果化香-云南鼠刺林和圆果化香-槲栎林较弱。
刘玉国刘长成李国庆魏雅芬刘永刚郭柯
关键词:小生境枯落物储量持水能力
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45
2011年
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群落的调查,研究了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被主要处于5个演替阶段,即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藤刺灌丛、稀灌草丛以及火烧干扰后的蕨类植物群落。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365种,隶属89科218属。其中,蕨类植物31种,隶属14科23属;种子植物334种,隶属75科195属。物种分布较多的科主要有蔷薇科、菊科、禾本科、百合科、忍冬科、唇形科、莎草科、樟科、葡萄科和水龙骨科。随着正向演替的推进,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藤刺灌丛与乔灌过渡林群落层次不明显,次生乔木林分层明显。从藤刺灌丛向次生乔木林演替的过程中,小径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降低,高于1.3 m植物的总密度、乔木密度和藤本密度都先升高后降低,而灌木密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对喀斯特地区植被的恢复提出了参考措施。
刘玉国刘长成魏雅芬刘永刚郭柯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组成演替植被恢复
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樟子松人工林水分利用来源的稳定同位素解析被引量:18
2011年
20世纪50年代以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地广泛引种。近年来一些早期引种的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早衰现象。分析生境水分条件变化、判断樟子松采取何种水分利用策略对于认识其早衰现象很有裨益。因此,本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东南缘固定沙丘丘间低地30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的水分来源及其利用的季节动态,分析了降水和土壤水分变化对樟子松水分利用的影响,阐明了樟子松与伴生植物(黄柳Salix gordeieril)在水分来源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樟子松及其主要伴生植物黄柳枝条水的稳定18O同位素组成(δ18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樟子松的水分来源主要来自20~40cm或更深土层;樟子松和主要伴生植物黄柳之间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后者比樟子松先行利用最近较强降水(如降水量>10mm),从而影响樟子松水源的补给。本研究对于揭示沙地樟子松衰退与水分利用策略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方杰魏雅芬刘帅赵学勇李胜功
关键词:樟子松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同年龄针叶生理生态性状被引量:17
2011年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又称蒙古松,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建立初期,在水分、养分匮乏的干旱、半干旱沙地,樟子松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近年来,各地樟子松人工林均出现衰退迹象。在沙地这种特殊生境下,樟子松针叶的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氮利用效率等主要性状的研究对于理解樟子松的沙地适应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以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42°55′N,120°43′E)30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针叶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针叶碳氮含量、针叶形态(叶长、宽、厚)等主要生理生态属性进行测定,计算出针叶的蒸腾系数(Kc)、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阐明了这些性状与樟子松叶龄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叶片性状在樟子松适应沙地生境中的意义。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针叶的光合速率(Pn)、Kc和PNUE存在显著差异,四龄针叶的Pn、Kc和PNUE显著低于其他龄针叶。氮含量减少是导致Pn差异的根本原因,Pn随着氮含量的减小而降低。2)各龄针叶的长、宽等形态参数及碳含量受其形成前一年的降水量影响显著。3)从水分及养分利用(Kc、PNUE)角度来看,一至三年生针叶的利用效率更高,四龄针叶较低。合理的叶龄结构既能增强针叶对氮素的利用又能增大植株的光合叶面积,有利于提高个体乃至冠层的光合能力。此外,遇到严重干旱时,老叶脱落可以增强樟子松个体的适应性。
魏雅芬方杰赵学勇李胜功
关键词:叶龄樟子松蒸腾系数
Isotopic Model Estimate of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Potential Water Pools to Water Uptake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in Horqin Sandy Land被引量:2
2012年
We examined stable isotope signals of precipitation, soil water, and xylem water and ran the multi-source linear mixing model (IsoSource) to determine water uptake depths and estimate proportional contribution of possible water pools to the water use of Mongolian pine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in southeast Horqin Sandy Land. We also examined variations of the water use by Mongolian pine trees before and after a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 The closeness of isotopic composition between xylem water and potential water pools presented that most of water uptake by the trees occurred in the depth of below 20 cm soil (up to 80 cm in this study). Estimate from the IsoSource model agrees well with observation, and the model yielded that over 60% of the water was derived from 20–80 cm soil layer under relatively higher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contribution from much deeper soil depth may increase when the soil in this layer became dry.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groundwater was very low since water table was much deeper than rooting depth of the trees. Isotopic signals of xylem water of Mongolian pine trees before and after a heavy precipitation of 14.4 mm on July 13 in 2009 exhibited that the trees could sense and use recent rain-charged soil water at the upper 20 cm soil layer 36 hours after the rain, and this contribution decreased rapidly in the following 24 hours. The ability of accessing different water pools of Mongolian pine trees under various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is likely a good indicator of their adaptability to dry habitats in sandy lands.
魏雅芬方杰赵学勇伊梅张瑞军李胜功
库布齐沙漠油蒿群落水量平衡研究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敏感的生态过渡带,水分往往是制约该区域内植物生存、生长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境内分布大面积的沙地,沙地天然植被以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为主,是重要的沙地...
魏雅芬
贵州普定喀斯特次生林乔灌层地上生物量被引量:50
2009年
生物量是植物群落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研究生态系统基本过程和功能的重要参数。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地次生林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生境特殊,乔灌层种类繁杂且生长形态多样,物种间体积质量密度差异悬殊,生物量测定极为困难。所以,有关其生物量的基础资料极为缺乏。该文根据对普定喀斯特生态站的窄叶石栎(Lithocarpus confinis)+云南鼠刺(Itea yunnanensis)林、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云南鼠刺林、圆果化香+槲栎(Quercus aliena)林3个主要次生森林类型的样地调查资料,采用样木回归模型法和收获法,研究了群落乔灌层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利用172株样木数据建立了圆果化香、窄叶石栎、云南鼠刺、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安顺润楠(Machilus cavaleriei)、槲栎、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 var.hemsleyana)、异叶鼠李(Rhamnus heterophylla)、倒卵叶旌节花(Stachyurus obovatus)、薄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la)、贵州花椒(Zanthoxylum esquirolii)、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铁仔(Myrsine africana)和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spinifolium)15个主要树种的分种生物量回归模型。同时,利用这些样木建立了3个不同胸径(D)组(D<1cm、1cm≤D≤5cm和D>5cm)的生物量回归模型。通过进一步分种和分组的计算得出:这3个次生乔木林的乔灌层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5.6×103、65.3×103和115.2×103kg·hm–2;层次分配上,3个样地的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占绝对优势,分别约占乔灌层地上生物量的98.5%、96.6%和99.0%;径级分配上,3个样地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大径级(D≥10cm)的个体上;物种分配上,3个样地的生物量排序前10位的物种分别约占乔灌层地上生物量的99.3%、97.3%和99.0%,并集中分配在少量优势树种中。
刘长成魏雅芬刘玉国郭柯
关键词:生物量生物量分配喀斯特森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