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雁冰

作品数:121 被引量:23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36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1篇病毒
  • 32篇免疫
  • 29篇细胞
  • 23篇基因
  • 22篇抗原
  • 21篇疫苗
  • 21篇肿瘤
  • 18篇蛋白
  • 16篇病毒样颗粒
  • 14篇肝炎
  • 13篇纯化
  • 12篇戊型
  • 12篇戊型肝炎
  • 11篇戊型肝炎病毒
  • 11篇免疫应答
  • 11篇酵母
  • 11篇肝炎病毒
  • 10篇肿瘤疫苗
  • 10篇毕赤酵母
  • 8篇小鼠

机构

  • 11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2篇昆明医学院第...
  • 9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协和医科...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作者

  • 121篇马雁冰
  • 42篇黄惟巍
  • 41篇杨旭
  • 37篇孙茂盛
  • 35篇孙文佳
  • 34篇戴长柏
  • 27篇龙琼
  • 27篇白红妹
  • 26篇刘存宝
  • 24篇姚宇峰
  • 14篇张光明
  • 13篇李鸿钧
  • 12篇褚晓杰
  • 11篇李易
  • 11篇谢天宏
  • 10篇光雪峰
  • 10篇庄俊英
  • 9篇杜瑞娟
  • 8篇冮宏映
  • 8篇李春宏

传媒

  • 20篇中国生物制品...
  • 10篇中国生物工程...
  • 9篇中国生物化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中国细胞生物...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云南医药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7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 11篇2002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33的原核表达制备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活性
2017年
目的:白细胞介素(IL)-33对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T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利用大肠杆菌制备重组小鼠的IL-33,并初步考察其作为粘膜免疫佐剂应用的潜能与特点。方法:以IPTG诱导硫氧还蛋白(Trx)/IL-3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DH5α中的表达,并通过QSepharose离子交换和Ni^(++)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Trx/IL-33,进一步经肠激酶切割获得成熟形式的IL-33。重组HBcAg混合纯化的IL-33后经滴鼻免疫小鼠,考察HBcAg特异的IgA及IgG_1、IgG_(2a)的应答。结果:纯化的重组IL-33具有与标准品相当的促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TNF-α的体外细胞生物学活性。作为佐剂可显著增强滴鼻粘膜免疫激发的不同粘膜组织中HBcAg特异的IgA应答,以及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特异IgG_1的应答水平,而抑制IgG_(2a)应答。结论:利用大肠杆菌可制备活性IL-33,其具有粘膜免疫佐剂的应用潜能。
冯雪军龙琼龙琼黄惟巍刘存宝黄惟巍孙文佳刘存宝马雁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3粘膜免疫佐剂
白细胞介素-33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组成性表达于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非造血细胞上,在基质细胞上可诱导性表达,其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伤口愈合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IL-33作为调节机体免疫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除对Th1和Th2型免疫具有激活和活性维持作用外,还能募集激活免疫抑制性细胞,反向调节机体免疫,保持免疫系统的稳态。IL-33在肿瘤免疫中具有双重作用,可能与肿瘤的组织起源、IL-33的剂量、肿瘤微环境、IL-33的来源等有关,IL-33在不同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不同。本文就IL-33的功能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陈永俊(综述)马雁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3肿瘤免疫
E.coli表达HEV ORF2编码蛋白第112~607氨基酸片段的免疫原性及其诱生抗体的病毒中和活性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E.coli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HEV)ORF2编码蛋白第112~607氨基酸片段(pORF2-56K)的免疫原性及其诱生抗体的病毒中和活性。方法 pORF2-56K免疫小鼠和豚鼠,用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将HEV毒种与高效价豚鼠灭活血清在体外孵育后,接种于2BS细胞,用RT-PCR检测病毒RNA的复制情况。结果E.coli表达的pORF2-56K可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HEV特异性抗体和强烈的免疫记忆。该抗体可在体外有效中和HEV,使之失去在2BS细胞中有效复制的能力。结论 E-coli表达的pORF2-56K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其诱生抗体具有中和HEV的能力,可作为HEV重组疫苗的候选抗原。
李洪钊冮宏映刘晓张光明孙强明李燕马雁冰孙茂盛
关键词:免疫原性中和活性戊型肝炎病毒
一种以IL-33为佐剂的HPV纳米疫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IL‑33为佐剂的HPV纳米疫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物包括E7‑PLGA纳米疫苗和IL‑33佐剂,且所述HPV纳米疫苗组合物中最终含抗原E7的量与IL‑33的量比例为5:1‑5:10。IL‑33...
马雁冰张启书袁明翠高福兰黄惟巍
文献传递
戊型肝炎病毒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等传代细胞中的繁殖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探索戊型肝炎病毒(HEV)敏感细胞及体外培养条件,为HEV体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用戊肝患者急性期阳性粪便悬液感染恒河猴进行毒种的扩增与活化,超速离心处理猴阳性粪便标本获取培养用毒种,将其接种于各种人源性细胞(包括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非人灵长类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通过细胞病变观察、RT-PCR检测及免疫荧光实验来判定细胞是否对HEV敏感。结果KMB17、A549、BEL7402细胞中第一代传代7~9d出现细胞病变,11~13d脱落,传至10代仍可经正链和负链RT-PCR检测到HEV基因组正链RNA和复制的负链RNA的存在,而Hela、Vero细胞未见细胞病变,分别于2~4代后经RT-PCR不能扩增到特异片段。在KMB17细胞培养体系中经免疫荧光实验表明实验组有明显荧光着色,病毒捕获RT-PCR扩增到特异片段。结论在采用的培养条件下,KMB17、A549、BEL7402细胞对HEV敏感,而Hela、Vero细胞不敏感,本研究建立了一定代次内HEV组织培养体系。
乐耕耘吴娟马雁冰杜瑞娟庄俊英谢天宏李春宏戴长柏孙茂盛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RT-PCRKMB17二倍体细胞戊型肝炎
huGM-CSF(9-127)-IL-6(29-184)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构建及表达具有huGM-CSF和huIL-6双重生物学活性的huGM-CSF(9-127)-IL-6(29-184)融合蛋白分子。方法应用PCR技术对huGM-CSF和huIL-6的基因分别加以改造,同时在二者之间加上连接肽序列(G-G-S-G-S)3,克隆PCR产物,并构建成pBV220-GM-CSF(9-127)-IL-6(29-184)表达质粒,表达质粒导入E.coliDH5α中诱导表达。通过QSepharoseH.P.离子交换柱和SephacrylS-200分子筛柱二步柱纯化以获取目的蛋白。使用huGM-CSF依赖细胞株TF1和huIL-6依赖细胞株B9通过MTT法测量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pUC18-GM-CSF(9-127)-IL-6(29-184)的测序结果表明,其序列与理论设计完全一致,表达质粒在E.coliDH5α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25%以上,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QSepharoseH.P.离子交换柱和SephacrylS-200分子筛柱二步柱纯化及复性后获得目的蛋白,其纯度达到95%以上。融合蛋白具有huGM-CSF和huIL-6的双重生物学活性,其促进huGM-CSF依赖细胞株TF-1和huIL-6依赖细胞株B9增殖的比活性分别为1.08×108U/mg和1.95×107U/mg。结论获得了具有较高纯度和双重生物学活性的GM-CSF(9-127)-IL-6(29-184)融合蛋白。
孙强明徐维明马雁冰杨旭刘红岩孙茂盛戴长柏
关键词:克隆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
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的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研究人IL6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人IL6cDNA,用pBV220载体对IL6基因进行了表达调控研究,用阴离子交换柱和凝胶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用MTT法测定rhIL6的活性。结果:表达调控研究发现,当SD序列到ATG之间的距离为6bp和10bp时在SDS-PAGE胶上未见明显表达,而当距离为5bp、7bp、8bp、9bp时均可获高效表达,最高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6%。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及纯化后产品纯度达98%,比活性为11×108U/mg。
刘红岩马雁冰李智华姬秋彦李健峰周丽郭仁戴长柏
关键词:基因克隆基因表达纯化
rhbFGF研制及促冠状动脉血管新生作用时间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 FGF)促冠状动脉血管新生的作用时间。方法 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制备 rhb FGF蛋白 ,将其直接四点注入兔缺血心肌内 ,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结扎 L AD后 6周及 12周 ,rhb FGF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病理切片 ,随机观察 10个高倍视野无平滑肌小血管计数分别为 6周 (W) :41.13± 10 .0 4,30 .33± 3.2 1,P<0 .0 1;12 W:5 0 .5 0± 9.2 0 ,32 .6 3± 7.2 5 ,P<0 .0 1;有平滑肌血管计数分别为 6 W:16 .2 5± 5 .2 3,10 .75± 4.2 5 ,P<0 .0 1;12 W:16 .88± 4.87,11.2 5± 5 .0 9,P<0 .0 1。结论 缺血心肌内注射 rhb FGF可促进冠状动脉血管侧支新生 ,其作用时间可能小于 12 W。
李易孙林马雁冰谢天宏孙茂盛光雪峰
关键词: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新生冠心病冠状动脉
一种重编程巨噬细胞的细菌仿生囊泡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编程巨噬细胞的细菌仿生囊泡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细菌仿生囊泡的制备是先将细菌外膜锚定蛋白与IFN‑γ基因融合后,使用高压均质技术驱动基因工程细菌,从裂缝中挤出并自组装成IFN‑γ表面修饰的细菌仿生囊泡。...
马雁冰郑鹏何金蓉傅宇婷郑宵胡永茂杨旭
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兔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 (b FGF基因 )治疗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效果。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质粒 ;采用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法 ,建立兔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将动物分为治疗组 (n=19)和对照组 (n=18) ,并于心肌内分别注射 pc DNA3- b FGF10 0 μg和 pc DNA310 0 μg,饲养至 2 ,6 ,12周处死 ;免疫组化观察蛋白表达 ;行病理切片观察心肌梗死组织学变化和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  (1)术前术后描记的心电图证实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 ;(2 )免疫组化观察注射 pc DNA 3- b FGF处心肌组织在 6周内有 b FGF蛋白的表达 ;(3)病理切片行图像分析计算血管密度发现 ,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肌内注射 b FGF基因能促进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 。
谭强张小勇李易光雪峰马雁冰张光明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血管新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