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均治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聚偏氟乙烯膜或者聚氯乙烯膜表面改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偏氟乙烯膜或者聚氯乙烯膜表面改性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偏氟乙烯膜或者聚氯乙烯膜进行真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处理功率为5~100W,时间为1~20min,反应真空度为2-100Pa;(2)选择...
- 陆茵宋水均韩玉马均治
- 文献传递
- 聚偏氟乙烯膜或者聚氯乙烯膜表面改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偏氟乙烯膜或者聚氯乙烯膜表面改性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偏氟乙烯膜或者聚氯乙烯膜进行真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处理功率为5~100W,时间为1~20min,反应真空度为2-100Pa;(2)选择...
- 陆茵宋水均韩玉马均治
- 聚氯乙烯接枝烯丙基聚乙二醇的制备及成膜性能被引量:2
- 2014年
- 以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配位体系,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溶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聚氯乙烯(PVC)分子链上接枝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表明:APEG单体成功地接枝到了PVC链上;改性材料经相分离法制备过滤膜,膜的孔径分布范围为0.117μm^0.247μm,接触角在300 s内由81°下降至64.4°;0.05 MPa跨膜压差下,初始纯水通量为1677 L/(m2·h);牛血清蛋白(BSA)液过滤试验共循环3次,0.05 MPa跨膜压差下,首次循环初始通量为737 L/(m2·h),经3次循环后BSA通量稳定在101 L/(m2·h),显示出较好的抗污染性能。
- 马均治韩玉陆茵
- 关键词:聚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改性
- PVC抗污染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本文研究了PVC微滤膜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以DMAc为溶剂配制PVC浓度为10%的纯PVC膜(编号为PVC-O)以及添加了PVP等添加剂的PVC浓度分别浓度为10%、12%、14%的PVC共混膜(编...
- 马均治
- 关键词:聚氯乙烯共混改性自由基聚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