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利丹

作品数:32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痛风
  • 9篇痛风患者
  • 9篇复发
  • 7篇停药
  • 7篇停药后
  • 7篇痛风石
  • 7篇GRAVES...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停药后复发
  • 5篇相关危险因素
  • 4篇药物治疗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痛风
  • 4篇非翻译区
  • 3篇血症
  • 3篇尿酸
  • 3篇位点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机构

  • 25篇青岛大学
  • 7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2篇马利丹
  • 15篇刘甜
  • 14篇程晓宇
  • 12篇李长贵
  • 12篇孙瑞霞
  • 11篇贾兆通
  • 10篇陈颖
  • 7篇阎胜利
  • 6篇辛颖
  • 5篇王娈
  • 5篇李鹏
  • 4篇李鑫德
  • 4篇王颜刚
  • 3篇余霄龙
  • 3篇綦玉琴
  • 3篇王源
  • 2篇杨敏
  • 2篇周慧
  • 2篇辛颖
  • 1篇车树圣

传媒

  • 12篇中华内分泌代...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起病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及痛风石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老年起病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易患痛风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至2022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临床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痛风患者1239例。按发病年龄分为两组,中青年组(<60岁)826例与老年组(≥60岁)413例。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加老年人易发痛风石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收缩压、空腹血糖、肌酐、规律运动比例、合并症、痛风石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舒张压、三酰甘油、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饮酒率、痛风家族史的比例等低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起病组关节炎首发部位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初次发作为上肢关节者人数多于中青年患者(P<0.05)。老年起病组尿酸排泄分型以肾脏排泄不良型多见,肾负荷过多型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素氮、痛风家族史、病程≥10年是老年患者发生痛风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起病的痛风群体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表现为痛风石多见、合并症比率高。关节炎首发部位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尿酸排泄分型以肾脏排泄不良型为主。应早期诊疗、控制血尿酸水平、戒烟戒酒、规律运动,以预防或延缓痛风石的形成。
狄舒婷冶洪周诗喆马利丹季爱昌程晓宇刘甜杨敏尉雅洁陈颖
关键词:痛风老年人痛风石
皮下多发痛风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合并多发痛风石的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医学中心门诊初次就诊的原发性痛风患者,根据痛风石的数目分为多发痛风石组、单发痛风石组、无痛风石组,采集其临床资料,测定生化指标、尿pH值等。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发痛风石组患者年龄、痛风病程、血压、血尿酸、血尿素氮水平,痛风阳性家族史、吸烟、饮酒、痛风发作次≥2次/年,及合并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结石的比率明显高于单发痛风石组和无痛风石组,肾小球滤过率、尿液pH值、规律运动的比率明显低于单发痛风石组和无痛风石组。多发痛风石组累及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245例(44.46%),上肢其余关节212例(38.47%),仅次于第一跖趾关节349例(63.3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风病程、血尿素氮、血尿酸、痛风阳性家族史、饮酒、痛风发作次≥2次/年及合并高血压为痛风患者发生多发痛风石的危险因素。结论痛风病程长,血尿素氮、血尿酸水平高,痛风阳性家族史,痛风频发,饮酒,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易出现皮下多发痛风石。
刘甜马利丹程晓宇贾兆通陈颖李长贵孙瑞霞
关键词:痛风痛风石多发
血尿酸与舒张压交互作用对痛风石发病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痛风患者罹患痛风石的影响因素,探讨血尿酸与舒张压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痛风石发病。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临床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痛风患者4798例。分为痛风石组和无痛风石组,比较2组间相关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痛风石的影响因素,构建交互作用模型分析痛风石发病风险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饮酒史、痛风家族史、血尿酸、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与痛风石形成有显著相关性。血尿酸相关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与舒张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交互=0.014),与低血尿酸组相比,高血尿酸组低舒张压和高舒张压者发生痛风石的风险分别增加34.4%(OR=1.344,95%CI 1.105~1.635,P=0.003)和95.4%(OR=1.954,95%CI 1.558~2.450,P<0.001)。舒张压与血尿酸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舒张压组在低尿酸水平人群中发生痛风石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但在高尿酸水平人群中,发生痛风石的风险比低尿酸组高67%(OR=1.670,95%CI 1.379~2.022,P<0.001)。结论年龄、舒张压、合并饮酒史及痛风家族史、血尿酸、肾功能与痛风石发生有相关性,高尿酸与高舒张压对痛风石发生有交互作用,对于此类人群必须加以重点关注,予以积极治疗。
尉雅洁潘月海李克磊马利丹程晓宇刘甜杨敏张洁周诗喆王砚陈颖
关键词:痛风痛风石尿酸舒张压
住院痛风患者合并肝肾功能受损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住院痛风并肝肾功能受损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痛风患者494例的临床资料,据肝肾功能分为对照组(Con组)、肝功能受损组(ILF组)、肾功能受损组(IRF组)及肝肾功能均受损组(ILRF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痛风患者肝肾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ILF组年龄、痛风病程小于Con组(均P<0.05),体重指数、腰围、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及血脂异常、肥胖、脂肪肝、尿酸盐结晶(MSU)沉积比例高于Con组(均P<0.05);IRF组年龄、血尿酸、血肌酐、C反应蛋白及高血压、MSU沉积比例高于Con组(均P<0.05),脂肪肝比例低于Con组(P<0.05)。IRF组年龄、痛风病程大于ILF组(均P<0.05),体重指数、腰围、HOMA-IR、L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肥胖、脂肪肝比例低于IRF组(均P<0.05),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比例高于IRF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1,95%CI 0.906~0.977,P<0.001)、血尿酸(OR=1.002,95%CI 1.000~1.005,P=0.043)、HOMA-IR(OR=1.147,95%CI 1.024~1.285,P=0.018)、MSU沉积(OR=1.959,95%CI 1.154~3.326,P=0.013)是肝功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04,95%CI 1.048~1.162,P<0.001)、血尿酸(OR=1.007,95%CI 1.004~1.010,P<0.001)、MSU沉积(OR=2.393,95%CI 1.191~4.805,P=0.014)是肾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和MSU沉积是痛风患者发生肝肾功能受损的共同危险因素。年轻、伴胰岛素抵抗者发生肝功能受损的风险大,高龄伴高血压、糖尿病者容易发生肾功能受损。
陈宁宁程晓宇刘甜马利丹陈钊颖齐涵邢宝迪孙瑞霞
关键词:痛风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
早发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早发高尿酸血症(HUA)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HUA病人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早发组(年龄<40岁)116例和迟发组(≥40岁)84例,比较两组血脂、血糖、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及家族史等临床特点,并比较HUA并发代谢性疾病检出率。结果早发组的BMI、腰围、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迟发组,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低于迟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4.375,P<0.05);早发组家族史阳性、脂肪肝、血脂紊乱检出率均高于迟发组,高血压、肾衰竭检出率低于迟发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240~17.579,P<0.05)。结论早发HUA病人有更显著的遗传倾向,更易并发肥胖及脂代谢紊乱;而迟发HUA病人更易并发高血压、肾衰竭。
李蒙张馨予刘甜马利丹贾兆通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发病年龄疾病特征
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性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男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合并性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HUA男性患者245例,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定空腹血尿酸、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血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性激素,计算体重指数(BMI)、游离睾酮(FT)、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男性雄激素缺乏调查表(ADAM)及男性老龄化症状调查表(AMS)问卷调查。根据FT水平及ADAM、AMS问卷结果分为性腺功能减退组(102例)和性腺功能正常组(143例)。分析2组不同代谢指标的差异及与性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结果与性腺功能正常组相比,性腺功能减退组腰围、血尿酸、BMI、FPG、FINS、HOMA-IR、TG、ALT明显升高,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脂血症及肥胖的比例明显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BMI、腰围、HOMA-IR、TG是男性HUA患者性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后血尿酸仍是性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HUA患者常合并性腺功能减退,其中血尿酸、BMI、腰围、HOMA-IR、TG是性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
程晓宇马利丹刘甜李鑫德辛颖陈颖孙瑞霞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性腺功能减退睾酮
高钙血症病人5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高钙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高钙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病人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47例,非甲状旁腺恶性肿瘤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未诊断1例。病人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者占49.1%,泌尿系统症状45.4%,骨骼系统症状29.0%,神经精神症状25.5%。结论高钙血症主要病因为PHPT,多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骨骼系统及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孙婷婷刘金波马利丹刘甜贾兆通
关键词:高钙血症高钙危象治疗学
一种新型脑血管造影用头部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脑血管造影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头部固定组件和颌骨固定组件,所述底板上方设有海绵枕头,所述底板两侧固定连接侧板,所述侧板上安装头部固定组件,所述侧板表面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部卡接移动板,所述移动...
王源马利丹刘兵车树圣郭俊杰
文献传递
原发性痛风患者尿pH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尿pH分布及影响因素,为痛风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门诊就诊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测定相关指标,根据不同的尿pH值分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及尿pH值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选2553例患者,不同尿pH组间的年龄、体重指数、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尿素氮、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尿酸、尿尿酸/肌酐比值、尿酸排泄分数(fraction excretion of uric acid,FE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5.114、4.772、7.170、4.721、13.603、2.812、3.422、22.834、18.230、26.332,均P<0.05)。急性期患者尿尿酸、FEUA高于缓解期患者(Z分别为-2.295,-3.528,均P<0.05)。校正性别、年龄、eGFR后,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ALT、血尿酸和血尿素氮仍是酸性尿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血尿酸和血尿素氮是酸性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尿pH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尿酸、空腹血糖、血尿素氮、ALT呈负相关(r分别为-0.079、-0.106、-0.051、-0.186、-0.040、-0.122、-0.051,均P<0.05),与eGFR呈正相关(r=0.058,P=0.003)。结论原发性痛风患者整体尿pH值不达标,多种代谢组分和尿pH值有关,三酰甘油、血尿酸和血尿素氮是酸性尿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需关注,及时碱化尿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马利丹孙瑞霞陈颖程晓宇刘甜李长贵王源
关键词:痛风尿PH影响因素
痛风患者碱化尿液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碱化尿液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未行碱化尿液及降尿酸药物治疗且处于缓解期的痛风患者90例,入院后均给予低嘌呤饮食(嘌呤摄入量<200 mg/d)。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碱化尿液药物组:碳酸氢钠组(服用碳酸氢钠1.0 g tid)、枸橼酸颗粒组(服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2.5 g tid)、对照组(仅继续低嘌呤饮食)。治疗第5天,留取清晨空腹尿液后,进食规定早餐,餐后服用碱化尿液药物,分别于服药后1 h、2 h、3 h、4 h留取尿液测定尿pH,比较不同碱化尿液组尿pH的变化。服药后2 h、3 h、4 h尿pH的均值以6.2为切点,将服用碱化尿液药物治疗的患者分为达标(尿pH均值≥6.2)和不达标(尿pH均值<6.2),比较影响尿pH值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碳酸氢钠组空腹尿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服用碳酸氢钠后2 h、3 h的尿pH值明显升高(P<0.05)。枸橼酸颗粒组空腹及服药后任意时间点的尿pH值均高于对照组及碳酸氢钠组(P<0.05或P<0.01)。碳酸氢钠组和枸橼酸颗粒组服药后尿pH值达峰值的时间多在服药后4 h,其次为服药后2 h或3 h。碱化尿液达标和不达标者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不推荐空腹尿pH值单独作为碱化尿液疗效的判断指标,建议参考服药后2~4 h尿pH值;枸橼酸颗粒碱化尿液疗效优于碳酸氢钠;肥胖或超重是影响碱化尿液疗效的不利因素。
刘甜马利丹程晓宇辛颖董沙沙陈颖贾兆通孙瑞霞
关键词:痛风尿PH值碱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