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麦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共病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患者
  • 2篇黏膜
  • 2篇胃肠
  • 2篇胃肠病
  • 2篇功能性胃肠病
  • 2篇共病现象
  • 2篇肠病
  • 2篇肠易激
  • 2篇肠易激综合征
  • 1篇性疾病
  • 1篇炎症
  • 1篇药物
  • 1篇医院就诊
  • 1篇抑郁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大学第六...

作者

  • 6篇韩麦
  • 5篇段丽萍
  • 3篇黄悦勤
  • 3篇郝靖欣
  • 3篇葛颖
  • 1篇裴斐
  • 1篇王琨
  • 1篇吕愈敏
  • 1篇韩亚晶
  • 1篇杨雪松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炎症与精神障碍的关系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比较肠易激综合征(IBS)伴精神障碍与不伴精神障碍患者的肠道黏膜炎症指标,了解炎症与IBS精神障碍共病的关系。方法顺序纳入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43例及无消化道症状的志愿者(对照组)15名,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应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IDI)对其进行访谈;所有纳入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取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活检组织,比较IBS不伴精神障碍(24例)及伴精神障碍(19例)患者与对照组(13名,有精神障碍者2例予以剔除)的肠黏膜活检组织CD3阳性淋巴细胞、肥大细胞、5-羟色胺阳性细胞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阳性细胞数。结果IBS患者中任意精神障碍检出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9/43比2/15,P=0.012),其中焦虑障碍9例,心境障碍8例。IBS伴精神障碍患者在回肠末端、乙状结肠黏膜组织的肥大细胞数及5.羟色胺阳性细胞数(每高倍视野:16.7±3.6、12.8±2.2,3.7±0.9、6.1±1.8),与IBS不伴精神障碍组(每高倍视野:15.4±3.1、12.3±2.5,3.4±0.8、5.2±1.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肠末端CD3阳性淋巴细胞、IDO阳性细胞数与IBS不伴精神障碍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BS伴焦虑障碍患者的回肠末端IDO计数显著高于IBS不伴精神障碍患者[中位数(Q1,Q3):6(4,8)比2(1,5),P=0.018]。IBS伴心境障碍患者的回肠末端肥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IBS不伴精神障碍组(每高倍视野:18.3±3.2比15.4±3.1,P=0.032)。结论IBS患者精神障碍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有一定关系;IDO激活可能与焦虑障碍共病,肥大细胞活化可能与心境障碍共病相关。
郝靖欣韩麦段丽萍韩亚晶葛颖黄悦勤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共病现象
功能性消化不良就诊患者的人格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使用通用、可靠的评估工具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就诊患者的人格偏离的类型和患病率,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方法 246例FD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消化道症状的类型将患者分为4组,即单纯FD组、FD重叠反流样症状组(FD+RS组)、FD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组(FD+IBS组),以及FD重叠反流样症状及肠易激综合征组(FD+RS+IBS组).使用人格诊断问卷4(PDQ-4)进行人格偏离筛查.结果 患者中160例(65%)被检出1种或1种以上的人格偏离,无明显性别差异,以焦虑和回避类为特征的C组人格(焦虑-抑制类)最为常见(142例,57.7%).FD+IBS组及FD+RS+IBS组患者的PDQ-4积分显著高于单纯FD组患者(23.39±8.77和24.22±10.97比18.98±11.88,P值均<0.05),提示人格偏离程度较重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倾向于涉及食管、胃、肠道等多器官.伴有反流样症状(而无病理性酸反流证据)对A组人格(奇特及怪僻类)有一定提示作用.结论 就诊的FD患者人格偏离较多见.较多负性情感、较低的应对压力能力、较少的社会支持等因素可能在FD患者的就医行为中起了重要作用.存在人格偏离的FD患者,消化道症状倾向于涉及食管、胃、肠道等多器官,而不是局限于消化道的某一部分.
韩麦段丽萍黄悦勤葛颖郝靖欣王琨
抗抑郁药物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指一组慢性或反复发作、不能以消化道结构或生化异常解释的症状,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研究发现,改善精神心理状态的药物对FGID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最常用的为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新型的抗抑郁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阻断药(serotonin noradrenalin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也可能对FGIDs有效。抗抑郁药不但可以治疗同时合并的焦虑或抑郁障碍,并且本身对改善FGID患者转归有效,特别是当患者有持续性疼痛,或同时合并焦虑或抑郁障碍,抗抑郁药应作为治疗首选。
韩麦段丽萍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抗抑郁药共病
医院就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障碍共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通过人格及精神障碍评估问卷了解医院就诊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精神障碍的共病状况。方法顺序纳入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83例,由经过培训的人员通过人格诊断问卷4(PDQ-4)、复合型国际诊断交谈(CIDI)表进行人格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碍诊断。结果83例IBS患者中男43例,女40例,年龄(38±14)岁。其中便秘型20例(24.1%)、腹泻型31例(37.3%)、混合型15例(18.1%)、未分型17例(20.5%)。(1)62例(74.7%)患者被检出1型或多型人格障碍,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以强迫和回避为特征的焦虑·抑制类(C组)人格障碍最多(58例,69.9%)。存在人格障碍者躯体形式障碍检出率为46.8%(29/62),高于无人格障碍者[19.0%(4/21),P=0.025]。(2)IBS患者的CIDI-3.0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44.6%(3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焦虑与心境障碍是最多见的精神障碍共病类型,分别为21例(25.3%)和19例(22.9%)。物质滥用和依赖、间歇性暴发障碍分别检出9例(10.8%)和7例(8.4%)。腹泻型IBS患者精神障碍共病率最高(58.1%,18/31),但不同IBS亚组之间精神障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IBS患者中33例(39.8%)存在躯体形式障碍,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亚组间躯体形式障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焦虑障碍同时合并躯体形式障碍者为61.9%(13/21),显著高于无焦虑障碍者[32.3%(20/62),P=0.016]。结论综合医院消化科就诊的IBS患者精神障碍共病较为常见,尤其是焦虑障碍和心境障碍。存在人格偏离及焦虑障碍的IBS患者更容易出现躯体形式障碍,消化专业医师应对此有充分认识并予以恰当治�
郝靖欣韩麦段丽萍葛颖黄悦勤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共病现象
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0年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在人群的患病率约10%-20%[1-2],约占消化科专科门诊患者的40%-50%[1,3-4].FGID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比某些慢性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更明显[1-2,5],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医疗费用的增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为患者常合并精神心理障碍.
韩麦段丽萍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共病精神心理障碍器质性疾病生活质量糖尿病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临床鉴别及肠黏膜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总结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临床症状、内镜、病理表现的差异及肠黏膜组织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TB-PCR)对二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6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42例肠结核和60例克罗恩病病例,记录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表现特点及肠黏膜TB-PCR检测结果。结果克罗恩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者占56.9%(33/58),较肠结核(16.1%,5/31)多见(P〈0.001);29.3%克罗恩病患者有肠外表现(口腔溃疡、皮疹、关节痛、肛周病变),而肠结核患者未见;内镜下克罗恩病表现为纵行/裂隙样溃疡(44.9%,22/49)、卵石征(28.6%,14/49)、节段性病变(51.0%,25/49)多于肠结核(7.7%、3.9%、0)(P值分别为0.001、0.011、0.000);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组织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聚集占34%(18/53),小血管炎占26.4%(14/53),明显较肠结核多见(0%、3.8%)(P值分别为0.001、0.016)。82.4%(14/17)的肠结核患者试验性抗结核1-2周症状改善,而5例克罗恩病患者试验性抗结核治疗4-8周均无效。肠黏膜组织TB-PCR检测阳性率肠结核组为11.5%(3/26);与CD组(14.3%,3/21)比较无显著差异(P〉0.5)。结论肠结核与克罗恩病鉴别需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肠黏膜TB-PCR对肠结核与CD鉴别诊断的意义有限;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及内镜随访仍是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有效方法。
韩麦吕愈敏裴斐杨雪松
关键词:肠结核克罗恩病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