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良红 作品数:9 被引量:32 H指数:3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超声定位法与传统触摸法在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比较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在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月至1岁需要行动脉测压的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定位组(B组),使用便携式B超机在腕部以二维超声图像确定桡动脉位置进行穿刺;触摸组(C组),以传统触摸法确定桡动脉位置进行穿刺。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监测穿刺时MAP;测量并记录桡动脉内径及超声探头到皮肤垂直距离,计算穿刺针刺破动脉时进针长度。结果与C组比较,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明显升高,穿刺次数明显减少,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B组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应用超声定位准确,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穿刺时间短,安全可靠。 刘国亮 霍良红 王小雪 郑超 郑铁华关键词:婴儿 桡动脉 超声图像 BIS监测技术在儿童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在儿童纤维结肠镜检查中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95%边缘频率(95%SEF)监测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可行性。方法50例10岁以下儿童予丙泊酚3mg/kg静脉诱导,8mg/(kg·h)维持。记录入室时(T1)、入镜时(T2)、通过脾区(T3)、停丙泊酚输入(T4)、退镜时(T5)、患儿有体动、睁眼时(T6)的BP、HR、SpO2、BIS及95%边缘频率(95%SEF)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到入镜的时间、停止丙泊酚输入到有体动、睁眼的时间。结果BP、HR、BIS、95%SEF在T2时明显下降,与T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6的BP、HR、SEF、BIS与T1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IS可以指导、监测患儿的麻醉镇静深度。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可满足儿童内镜手术的麻醉要求,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霍良红 张建敏 王芳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 儿童 纤维结肠镜 静脉麻醉 Tosight视频喉镜在Klippel-Feil综合征患儿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Tosight视频喉镜在Klippel-Feil综合征(KFS)患儿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例KFS患儿,年龄4~12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Tosight可视喉镜组(T组)和Macintosh喉镜组(M组).记录喉镜下喉部显露分级(Cormack-Lehane分级)、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组全部完成气管插管,M组完成6例气管插管.T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插管次数明显少于M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osight视频喉镜用于KFS患儿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声门暴露清晰,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优于Macintosh喉镜. 刘国亮 吕红 霍良红 郑铁华关键词:MACINTOSH喉镜 气管插管 KLIPPEL-FEIL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 2020年 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的资料。根据术中通气参数分为传统通气组(传统组)和保护性通气组(保护组),通过VT/理想体重(IBW)获得标准化VT,标准化VT≥8 ml/kg且未使用PEEP者纳入传统组,VT<8 ml/kg且使用PEEP 4~8 cmH2O者纳入保护组。再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患儿基线信息和术中情况。共415例患儿接受筛选,171例匹配成功,其中传统组92例,保护组79例。与传统组比较,保护组术后30 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分级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术后24 h时体温降低,VT、标准化VT和氧合指数降低,PETCO2、PEEP、通气频率和I∶E升高(P<0.05),IBW、PaCO2、术后外科并发症和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与传统机械通气策略相比,低VT联合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预后。 霍良红 胡璟 张建敏关键词:潮气量 正压呼吸 阻塞性黄疸因素对患儿七氟醚麻醉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因素对患儿七氟醚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Kasai手术的胆道闭锁患儿42例,设为阻塞性黄疸组( OJ组),非黄疸患儿38例,设为对照组( C组)。患儿年龄1~4个月,足月儿,体重3.2~8.0 kg。术中吸入2%~4%七氟醚维持麻醉,关腹膜时吸入4%七氟醚至术毕。记录停止吸入七氟醚至BIS值恢复至60、70、80、90的时间。记录停止吸入七氟醚至潮气量恢复至6 ml∕kg、肌力恢复至Ⅲ级、无刺激下自主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和相应时点的BIS值。记录入室BIS值、术毕BIS值和麻醉恢复期最高BIS值。记录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OJ组停止吸入七氟醚至无刺激下自主睁眼、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延长,术毕BIS值降低(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发生麻醉苏醒延迟。结论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时,阻塞性黄疸患儿虽然麻醉恢复时间延长,但无临床意义。 胡璟 张建敏 吕红 霍良红关键词:婴儿 麻醉恢复期 儿童闭环靶控丙泊酚输注充分麻醉时间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技术(closed-loop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echnology,CL-TCI)充分麻醉时间比[bispectral index(40~60)%,BIS(40~60)%]的影响因素,对可能出现低BIS(40~60)%的患者采取更严密的监测,确保丙泊酚CL-TCI技术的安全使用。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择期行非颅脑全麻手术患者152例(有效样本量13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2~216个月,美国医师协会麻醉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Ⅳ级。予以丙泊酚TCI(paedfusor模型)2~4μg/mL、芬太尼2μg/kg静脉输注以及罗库溴铵1 mg/kg静脉推注诱导。当BIS数值低于60并维持30 s时认为诱导结束。根据目标血压调整瑞芬太尼用量,手术完毕时停药。记录维持期BIS(40~60)%以及患者性别、体温、月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ASA分级、麻醉时间、出血量。结果ASA分级和月龄是BIS(40~60)%的影响因素,其中以ASA分级影响最为显著,回归方程为Y=71.72+0.15×月龄-6.82×ASA,R 2=0.53。月龄决策树中,年龄拆分值为17个月。结论丙泊酚CL-TCI技术中,术前ASA分级及低龄是导致BIS(40~60)%降低的危险因素,其中ASA分级对BIS(40~60)%影响更大。对于ASAⅢ级以上或17月龄以下的患者,应加强术中镇静深度的观察与调控。 胡璟 滑蕾 霍良红 李立晶 任艺 张建敏关键词:儿童 不同年龄儿童脊柱侧弯手术中血液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技术在不同年龄儿童脊柱侧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患儿96例,按年龄分为C组(≤6岁)31例,T组(>6~12岁)41例,A组(>12~<18岁)24例。术中均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方法行血液保护。记录患儿苏醒时间,术前、术后T1(1~2 d)、T2(3~5 d)及T3(6~7 d)的Hb、红细胞比容(HCT),术中、术后是否使用异体输血,住院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组及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C组,同时两组的出血量、自体血回收量、晶体液及胶体液用量也多于C组;A组患儿术中使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的比例高于另两组;A组患儿苏醒时间长于C组;C组与T组T1、T2的Hb及HCT均有所下降,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患儿术后3个时间点的Hb及HCT均低于术前水平;3组患儿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年长患儿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后Hb及HCT恢复慢,在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的同时使用异体输血更为必要。 蔡晶晶 吕红 郝唯 霍良红 郑超 张建敏关键词:儿童麻醉 脊柱侧弯 儿童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202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切除术患儿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间行PPGL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的患儿病历资料。记录术前基本信息、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共有47例患儿病历资料进入数据分析,术中循环不稳定事件发生率为68%,术前血压降至正常水平、肿瘤最大直径≥6 cm有助于降低术中循环不稳定事件发生率(P<0.05)。术后发生低血压7例、急性左心衰1例、心律失常1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4例,肺部感染13例。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科学的麻醉管理和严密的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可增加PPGL切除术患儿围术期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许增华 张建敏 邹楠 郑铁华 霍良红 李立晶 王芳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儿童 麻醉 患儿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治术的麻醉处理 2010年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左冠状动脉发自主肺动脉左侧壁或后壁,而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正常的位置,临床上又称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该类患儿左心功能严重低下,如未经治疗,1岁内超过90%的患儿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发生心源性猝死。因此,早期诊断和采取手术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本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3月共对6例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患儿进行手术矫治,现将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王芳 张建敏 郑佳 郑铁华 霍良红关键词: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麻醉处理 患儿 矫治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右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