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亚东
-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馏程与化学组成对柴油润滑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考察了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柴油样品的化学组成和馏程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与关系。结果表明,柴油润滑性高低顺序为催化柴油高于直馏柴油高于加氢精制柴油,柴油中极性组分含量越少,饱和烃含量越高,润滑性越差;随着柴油馏分沸点的提高,柴油抗磨性能逐渐提高,尤其是在300~325℃、325~350℃馏分时,加氢精制柴油的磨斑直径分别达到379μm和367μm,磨斑直径均小于460μm,抗磨性能显著增强。
- 雒亚东
- 关键词:柴油润滑性化学组成馏程
- 油气回收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对不同的油气回收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了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对油气回收的优缺点,及回收效果影响因素。认为油气回收装置的应用将为石化企业带来明显的社会、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 刘璐王新军雒亚东
- 关键词:油气回收冷凝膜分离
- 氧族化合物对柴油润滑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低硫、低芳化引发的柴油润滑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加氢处理的柴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含硫、含氧杂原子化合物,考察其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硫化合物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不同;含氧酸性化合物是改善柴油润滑性的主要物质之一;含硫和含氧化合物混合后对改善柴油的润滑性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随后,在加氢处理的柴油中添加了2种抗磨剂,考察不同抗磨剂的抗磨效果,并对抗磨剂进行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酸的抗磨效果优于饱和酸,长链的不饱和酸优于短链的不饱和酸。
- 雒亚东凌凤香赵国利郭永成张燕玲
- 关键词:润滑性抗磨性能抗磨剂
- 油品脱酸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综述了国内外油品脱酸技术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技术工艺的优点和不足,随着环保、节能减排思想的深入,新的绿色脱酸分离技术将是以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 雒亚东叶剑利张雁玲傅饶
- 关键词:油品脱酸工艺环烷酸
- 一种低硫柴油抗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硫柴油抗磨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低硫柴油抗磨剂是生物柴油和蓖麻油酸酯交换反应的产物。制备过程如下:以生物柴油和蓖麻油酸为反应物,负载型杂多酸为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并静置,分离后的上层相,得...
- 张雁玲雒亚东凌凤香董芳李花伊郑东前丁泠然
- 文献传递
- 柴油润滑性与其组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研究直馏柴油、催化柴油及加氢精制柴油的组成变化和其润滑性的关系,考察柴油的馏程、90%馏出温度与其润滑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催化柴油的润滑性能最好,直馏柴油的润滑性能次之;对于加氢柴油,随着加氢深度增大,柴油抗磨性能变差;柴油中某些能改善其润滑性的组分,多集中在高馏程中;柴油90%馏出温度与柴油润滑性线性相关性较好,柴油中的有效抗磨组分多集中在重组分中,重组分含量增加,柴油的抗磨性能变好。
- 雒亚东凌凤香郭永成张燕玲耿晨晨
- 关键词:柴油加氢精制润滑性馏程
- 微量法测定石油产品残炭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本文采用微量法测定石油产品残炭,考察了氮气流量、样品量和样品冷却时间等因素对残炭值的影响及方法的重复性,并对样品组成与残炭值结果的关联进行了研究,从而提高了微量法测定的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氮气流量、样品量和样品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微量法测定石油产品残炭值的主要因素,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雒亚东郭永成
- 关键词:微量法测定石油产品残炭
- 道生油加热炉装置的安全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系统地介绍了道生油的基本性质,探讨了道生油加热炉装置的设计、安全生产和日常维护三个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从而保证该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为下游装置提供稳定的热源。
- 郭永成雒亚东张春武
- 关键词:加热炉安全技术
- 一种高效油品脱水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品脱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加热套、釜内温度检测热偶、蒸馏釜、蒸馏弯头、冷凝器和分离器,蒸馏釜与蒸馏弯头入口端相连接,冷凝器与蒸馏弯头上端出口连接,分离器与蒸馏弯头下端出口连接;蒸馏弯头入口端设有气相...
- 雒亚东张雁玲高俊兴傅饶
- 文献传递
- 一种低硫柴油抗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硫柴油抗磨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低硫柴油抗磨剂是生物柴油和蓖麻油酸酯交换反应的产物。制备过程如下:以生物柴油和蓖麻油酸为反应物,负载型杂多酸为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并静置,分离后的上层相,得...
- 张雁玲雒亚东凌凤香董芳李花伊郑东前丁泠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