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富源
- 作品数:111 被引量:249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实践规律简析被引量:4
- 1996年
- 实践规律简析陶富源(安徽师范大学政法经济系)1规律,从其内容的角度说,可以作如下分类:客观世界的规律,即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世界的规律,即认识规律与思维规律;实践规律,即作为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中介的实践过程本身的规律;以及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发展规...
- 陶富源
- 关键词:对立统一社会规律主客体
- 哲学的本质之思——从“爱智”与“求道”说开去
- 2006年
- 古希腊人的“爱智”,中国古人的“求道”,以各自的方式体现了哲学是关于宇宙人生总体关系的学说这一本质内涵。中西哲学各有特点,前者是以宇宙论为侧重点的天人之学;后者则是以人类学为侧重点的天人之学。它们都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须加以借鉴的重要的哲学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天人之学,即科学的世界观理论。它是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改造人与世界的能动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
- 陶富源
- 关键词:天人之学宇宙论人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如何当好一名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从教之感悟
- 2011年
- 要当好一名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怀有深厚感情。这感情既来自对思想政治课育人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也来自对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高度信任。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在于具有高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
- 陶富源
-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当代大学生教师
- 论人生价值被引量:3
- 2004年
- 人的价值是人对人的意义。人生价值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中,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更为重要的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现实统一是一个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逐步消除二者的背离,充分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人生价值包含生命价值、能力价值、劳动价值等三个层次,其中,劳动价值是人生一切价值的核心和集中表现。
- 陶富源李华平
- 关键词: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生命价值
- 哲学的文化定位被引量:1
- 1997年
- 人类古老的文化传统都离不开神话、宗教、艺术、哲学和科学。如果从追溯学的角度看,科学分离于哲学;哲学催生于宗教;宗教和艺术孕育于神话。随着历史的发展,作为文化源头的神话日趋边缘化。宗教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艺术作为一种情感表现,科学作为一种认知表达,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哲学发展到近代,力图从世界观高度融科学之真、艺术之美和宗教之善于一身。
- 陶富源
- 关键词:神话宗教艺术哲学
-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认识的源泉
- 1983年
- 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笔者的主要观点是: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出发,从这种关系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即作为主体的社会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探讨认识的源泉。这个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对人的作用,二是人对自然界的改造作用。前者是认识起源的自然基础;后者则是认识起源的社会实践基础。
- 陶富源
- 关键词:社会实践基础自然界自然基础
- 也谈“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被引量:1
- 2007年
-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范畴。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只能以“物质”为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人学观、认识论的创立起了决定作用,从而也对科学物质观的形成起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但不能夸大这种作用,不能由此认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阐述应以“实践”为逻辑起点。
- 陶富源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 自在世界与人
- 2008年
- 人生活在人化世界之中,也生活在自在世界之中。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人化世界与自在世界的有机统一。作为人化世界形成基础和作为人类生活外在自然环境并对人类生活发生直接作用的那部分的自在世界与人的关系对人来说甚为紧要。与人化世界一样,作为人类生活外在自然环境的自在世界所引发的生活效应,也是人的现实感性世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对之既要诉诸客体的或直观的理解,也要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抽象自然观的批判,并非主张对自在世界的虚置化。自在世界对人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那种认为"自在世界与人无关"的观点是虚妄之论。它不仅否定了作为人化世界形成基础的那部分自在世界对人而言的积极意义,从而导致对人的实践和人化世界的唯心主义理解,而且会麻痹人们的神经,使人在作为人类生活外在自然环境的自在世界的破坏作用面前陷于纯粹被动的、毫无防备的危险境地。
- 陶富源方芳
- 关键词:自在世界
- “存在”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
- 1992年
- 谢斌同志在《江汉论坛》1991年第12期上发表了《物质与存在的区别》一文(以下简称谢文)。该文认为:“物质与存在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哲学范畴。”它把这种不同概括为三点:一是,存在比物质的抽象程度更高。“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实物的高度抽象,而存在概念则是对包含着实物在内的一切事物的高度抽象,它抽象到了极点”。二是,存在比物质的外延更广泛,“它不仅包含着全部物质概念的外延,而且还包含着世界上所有存在着的一切万事万物。
- 陶富源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涵义逻辑起点恩格斯肯定性黑格尔
- 与青年学子谈读书
- 2009年
-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是读书。因此,我很高兴与同学们谈谈读书问题。
- 陶富源
- 关键词:读书问题青年学大学生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