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胜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毒性
  • 1篇多西紫杉醇
  • 1篇整合素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患者
  • 1篇神经毒
  • 1篇神经毒性
  • 1篇同步化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头颈部肿瘤
  • 1篇头颈部肿瘤患...
  • 1篇人表皮
  • 1篇人表皮生长因...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患者
  • 1篇重组人表皮生...
  • 1篇紫杉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陈胜
  • 3篇程晶
  • 2篇赵艳霞
  • 2篇吴红革
  • 2篇孙华平
  • 1篇于丹丹
  • 1篇陈卫红
  • 1篇伍钢
  • 1篇谢琳卡
  • 1篇朱芳
  • 1篇罗婷
  • 1篇吴坤

传媒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金因肽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金因肽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52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放射治疗+漱口液+金因肽口腔喷雾,对照组患者为放射治疗+漱口液。结果急性口腔黏膜炎反应程度在放射治疗第5周、7周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放射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贫血及体重下降>2.5 kg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时使用金因肽口腔喷雾,不仅可以降低急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反应级别,而且可以间接降低贫血发生及维持患者的体重,有利于放射治疗顺利进行及保证疗效。
吴红革程晶于丹丹陈胜伍钢
关键词: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头颈部肿瘤
ATM在G2期同步化A549细胞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增加放射抗性现象中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G2期同步化A549细胞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增加放射抗性(HRS/IRR)现象及ATM激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肺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阿非迪霉素同步化细胞于G2期.特异性ATM激活剂氯喹和抑制剂KU55933调节ATM活性;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受照G2期同步化A549细胞周期进程;免疫荧光实验观察γ-H2AX荧光焦点动态变化,评估G2期同步化A549细胞DNA修复效率;Western blot检测p-ATM(Ser 1981)和ATM表达水平。结果G2期同步化A549细胞较非同步化细胞HRS现象更加显著,HRS/IRR转变剂量与早期G2+M检测点剂量响应模式符合,但早期检查点激活提前且维持时间更久,剂量阈值不变。激活ATM激酶可抑制HRS现象且增强DNA损伤修复,抑制ATM激酶则增强HRS现象且阻碍DNA损伤修复。结论ATM激酶介导的早期G2+M检查点在同步化A549细胞HRS现象中起着分子开关作用。低剂量放射联合G2期同步化和ATM抑制剂可提高低剂量放射敏感性。
肖祝雅孙华平罗婷陈胜陈卫红程晶
Integrin α6在人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胶质母细胞瘤(GBM)中Integrinα6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和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人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和32例正常脑组织中Integrinα6和CD133的表达,分析Integrinα6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预后和CD133之间的关系。结果 Integrinα6蛋白在GBM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且与CD133蛋白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KPS评分、术后放化疗情况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是否完整切除和肿瘤大小呈明显负相关。Integrinα6阳性表达的GBM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短于Integrinα6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 Integrinα6与GB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与肿瘤干细胞密切相关,检测Integrinα6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赵艳霞孙华平陈胜吴坤谢琳卡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CD133
甲钴胺预防乳腺癌患者多西紫杉醇化疗导致外周神经毒性的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观察甲钴胺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患者多西紫杉醇化疗导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将88例行多西紫杉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治疗组和对照组。甲钴胺治疗组化疗每周期同时给予甲钴胺500μg/d,1次/天,共7天;在治疗前、化疗每周期后分别记录临床感觉神经系统症状,并记录周围神经毒性级别。有神经毒性症状的患者化疗结束后每2月随访1次,共随访6月。结果 (1)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总发生人数为14人,Ⅰ度、Ⅱ度、Ⅲ度毒性反应分别10、4、0人;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总发生人数为23人,Ⅰ度、Ⅱ度、Ⅲ度毒性反应分别13、8、2人。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毒性总发生率(23人)和神经毒性严重程度明显降低。(2)治疗组发生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时间平均为(16.4±5.2)周,多西紫杉醇用量为(315.8±38.2)mg,较对照组发生时间(9.8±3.2)周明显滞后,并且发生最初神经毒性症状时的多西紫杉醇用量(210.8±29.2)mg明显增加。(3)甲钴胺组外周神经毒性完全恢复时间为6周期化疗后4月,对照组为结束后6月。两者平均神经毒性恢复时间没有差异。结论化疗同时联合甲钴胺使用能有效预防和减低乳腺癌患者多西紫杉醇导致的外周神经毒性。
赵艳霞程晶朱芳吴红革陈胜
关键词:乳腺癌多西紫杉醇甲钴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