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支气管哮喘致病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致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纳入的病例组患儿(87例)和健康对照组儿童(85例)进行资料收集,包括:家族过敏史、母乳喂养、儿童药物过敏史、儿童湿疹2史、过敏性鼻炎史、使用地毯、饲养宠物、有家人吸烟等,采用χ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分析两组的影响因素。结果在调查的8个项目中,与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相关的因素有4项:家族过敏史、母乳喂养、过敏性鼻炎史和家人吸烟,其中家族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史和家人吸烟是哮喘的高危因素,母乳喂养是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为避免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家人应主动戒烟并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
- 陈草明林文朝陈素萍
-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影响因素
- 万古霉素量表法用药对重症监护室患儿药物谷浓度及肾毒性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研究探讨万古霉素量表法用药对重症监护室患儿药物谷浓度及肾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时间奇偶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万古霉素;对照组患儿给药时采用经验法,观察组患儿给药时以万古霉素量表法为依据,分别对两组患儿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谷浓度、肾毒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15μg/m L的患儿比例分别为75.0%和4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肾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为15%,肾毒性反应发生时间分别为(5.4±1.2)d和(5.9±1.5)d,两组患儿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患儿使用万古霉素的过程中,采用万古霉素量表法可以有效提高药物谷浓度,不会因此而致肾毒性提高,是一种效果佳、安全性好的用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林捷陈素萍李春晓王薪媚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肾毒性
- 固尔苏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固尔苏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参数如:呼气末正压、吸氧峰压、平均气道压和氧浓度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固尔苏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参数,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陈素萍王薪媚陈思慧
- 关键词:固尔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小剂量间断右旋糖酐铁联合辅食添加指导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间断右旋糖酐铁联合辅食添加指导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婴幼儿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每次5~10 mL,每周3次,餐间服用,同时进行辅食添加指导;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每日5~10 mL,分成3次,餐间服用,同时指导辅食添加。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查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以,观察组7.5%,对照组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间断右旋糖酐铁联合辅食添加指导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良好。
- 王福琴张华明陈素萍
- 关键词:右旋糖酐铁小剂量缺血性贫血
- 新生儿窒息1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总结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年8月至2009年8月我科收治的110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窒息发生相关因素有脐带因素、产力因素、妊娠合并症、胎龄及体重、羊水和胎盘异常、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过期妊娠等,其中脐带因素、产力因素、妊娠合并症、早产儿、双胎儿及小于胎龄儿所致的新生儿窒息分别占24.5%、20.0%、16.4%和15.5%。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提高产科技术,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 王薇陈素萍王大鸣张定芬陈草明林文朝林捷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 碳酸钙加维生素AD治疗小儿佝偻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究小儿佝偻病经碳酸钙与维生素AD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门诊治疗的小儿佝偻病患儿11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碳酸钙治疗,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维生素AD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骨密度、血生化检查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尺骨、桡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骨碱性磷酸酶、血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7%,对照组为81.82%,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佝偻病经碳酸钙与维生素AD联合治疗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利于佝偻病康复,疗效显著。
- 王福琴梁春杰张华明陈素萍
- 关键词:小儿佝偻病维生素AD碳酸钙骨密度
- 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4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三组:≤3个月组30例,>3个月~≤6个月组19例,>6个月~≤12个月组10例,三组患儿均早期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评估治愈率以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三组患儿治愈率以及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斜颈畸形患儿在3个月以内就开始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治愈时间短。
- 王福琴张华明陈素萍陈敏曾姗姗
-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 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115例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均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较差组,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较差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发热、惊厥持续时间更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颅神经麻痹发生率以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较差组脑电图重度异常率、脑部CT异常率更高,血清钠指数、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水平以及血白细胞计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较差的影响因素有低钠血症、脑电图重度异常、意识障碍等,临床应充分重视,针对预后危险因素有序开展综合治疗,为患儿身心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 陈素萍
- 关键词:预后
- 血乳酸、乳酸清除率持续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血乳酸、乳酸清除率持续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病例资料,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根据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8例。治疗期间持续监测两组治疗初始、6 h、12 h、24 h的血乳酸值,动态观察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并记录复苏治疗6 h后的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血乳酸值在EGDT液体复苏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6 h、12 h、24 h后血乳酸值较治疗初始值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后血乳酸值整体仍呈较高水平表达,且在治疗12 h、24h后有回升提高的趋势;存活组血乳酸值在液体复苏治疗后6 h、12 h、24 h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清除率在上述时点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和组织缺氧休克程度紧密相关,早期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的持续监测有助于评估患儿感染休克程度和复苏疗效,为改善临床液体复苏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了依据。
- 陈素萍周小清吴爱文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乳酸清除率
- 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的营养干预降级序贯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营养干预降级序贯治疗的时机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75例,干预方案:10例母乳喂养婴幼儿,母亲回避牛奶及奶制品,2周以上症状缓解继续母乳喂养,症状未缓解,根据过敏轻中重程度,分别采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及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进行治疗;22例重度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采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43例轻中度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观察营养干预2周后疗效,于营养干预12周时均调整为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随访14周、24周时喂养方案以及疗效。结果:营养干预2周后,75例婴幼儿中66例显效,总显效率88%,母乳喂养组、游离氨基酸配方组及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组三组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降级干预后随访:14周:母乳喂养9例(12%),游离氨基酸配方喂养6例(8%),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组22例(29.3%),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组38例(50.6%);24周:母乳喂养5例(6.6%),游离氨基酸配方喂养1例(1.3%),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组5例(6.6%),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组8例(10.6%);普通牛奶配方喂养56例(74.6%)。14周及24周两个时段的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早期诊断、早期营养干预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营养干预治疗12周后可更换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可早期诱导机体产生部分免疫耐受,逐渐过度到完全免疫耐受,但持续营养干预时间至少需24周以上。
- 王福琴梁春杰张华明陈素萍
- 关键词:牛奶蛋白过敏营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