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东
- 作品数:19 被引量:234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关于BOT项目的风险分析及政府保证的法律问题被引量:42
- 1995年
- BOT是英文“Buile-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建造—运营—转让”。BOT的含义是指东道国政府授权或委托某一外国投资者(项目主办人)对东道国的某个项目(通常是基础设施或公益项目)进行筹资、建设并按约定的年限进行经营、在协议期满后将项目无偿转让给东道国政府或其指定机构的一种交易方式。这种方式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兴趣,并成为一些国家配合投资促进战略和吸引外国资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如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
- 陈治东
- 关键词:政府保证风险分析BOT项目外国投资者特许协议东道国政府
- 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中国的适用——兼评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被引量:29
- 2004年
-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当代国际贸易法统一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诉讼或者仲裁程序中 ,正确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正确理解公约的精神及适用原则 ,直接关系到货物买卖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现。由于公约本身规定的适用条件的灵活性以及有关国家于加入公约时所作的保留 ,更因为法律界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不同理解 ,导致在国际贸易纠纷解决程序中适用公约的复杂性。本文以中国为视角 ,系统地分析在纠纷解决程序中适用该公约的基本问题 ,以求得对公约适用原则的正确理解。
- 陈治东吴佳华
- 关键词:《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法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
- 肖像权的相对性与肖像的合理使用被引量:2
- 1991年
- 时至今日,对于未经公民本人同意而将其肖像用于广告等商业用途,即可确认为侵权行为,已不会有任何争议了。因为行为人的行为已完全符合了民法通则第100条所指出的两项条件:首先是未经本人同意;其次是将公民的肖像用于商业宣传或直接出售取得金钱,其营利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所以。
- 陈治东
- 关键词:民法通则姓名权权利人诉讼过程
-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公司制度若干法律问题之剖析
- 1998年
- 目次一、关于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公司资产二、中外合作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三、外商投资企业的权力机构及其运作机制问题四、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的前瞻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陈治东
- 关键词:权力机构场地使用权公司资产合作合同
- 国际托收业务中银行责任之法律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托收是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支付方式。托收业务通常涉及到分处两个国家的四个当事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受国际惯例的支配,国内法体系中专门法规阙如。托收业务的委托人与银行因托收而引发争议时,如何确定银行法律责任的问题,我国法律界对此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而中国法律界存在的一些误解,深深地影响了我国法院对于国际托收争议案件的正确判断。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案例,探讨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调整托收业务的国际惯例与国内法的关系,提出依据 URC522判断银行是否违反善意和合理谨慎义务,适用国内法判断银行的法律责任的观点,并从诉讼主体、诉因和归责原则三方面探讨了如何解决国际托收争议。
- 陈治东
- 关键词:交单远期汇票
- 《合同法》第四○二条对我国涉外商事仲裁制度的挑战被引量:5
- 2005年
- 1999年 1 0月 1日起施行的《合同法》第 40 2条规定的代理制度 ,是在我国对外贸易许可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设立的一种特殊“代理”制度。由于国际贸易合同中普遍约定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已经在《合同法》施行后审理了数起涉及到中国外贸代理问题的贸易合同争议仲裁案 ,其中若干案件以适用《合同法》第 40 2条规定结案 ,① 笔者认为 ,其中有些案件的断案思路和结论值得深思和探讨。本文意在比较《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与《合同法》第 40 2条规定的差异 ;系统地分析外贸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在我国涉外仲裁程序中对委托人、代理人和第三人的约束力及法律后果 ;探讨与外贸代理有关的委托人与代理人关系对外贸代理制的异化 ;
- 陈治东
- 关键词:《合同法》商事仲裁制度涉外国际贸易合同仲裁方式外贸合同
- 我国仲裁裁决撤销程序若干法律问题之剖析——兼谈裁决撤销程序的立法完善被引量:17
- 1998年
- 仲裁裁决撤销程序是指仲裁裁决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由当事人申请并经法院审查核实,判决或裁定予以撤销、使之归于无效的一种特殊程序。对仲裁裁决采用撤销程序进行司法监督,是我国1995年9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新建立的一...
- 陈治东
- 关键词:撤销裁决仲裁法涉外仲裁裁决撤销仲裁裁决仲裁协议仲裁庭
- 论我国涉外仲裁的可仲裁性问题被引量:21
- 1997年
- 对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的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在理论上,在司法实践中,它还是法院决定是否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各国对商事仲裁的受案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采取了“放宽”的态度。而作为《纽约公约》的参加国,我国现行的《仲裁法》中关于仲裁事项的范围规定与《纽约公约》的相关规定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从法理上对“可仲裁性”问题进行研究。
- 陈治东
- 关键词:可仲裁性争议事项《纽约公约》涉外仲裁仲裁条款
- 我国外商投资合同争议国内法适用抵触问题的思考被引量:5
- 2002年
- 自我国1979年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后,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以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为主的,以政府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为辅的,调整外商在华投资各个领域的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2000年10月31日和2001年3月15日,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TRIMs协定和我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承诺,分别对三资企业法进行了修订。这样从形式上看,无论外商来华进行投资,还是中、外投资者因各种原因发生争议时,①基本上可以做到有法可依。然而,我国涉外仲裁机构在实际解决外商投资争议时,却往往发现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诸多矛盾,这一现象表明,在我国的外资法基本符合WTO规则的基础上,外资法体系在新世纪进行重构和完善有其迫切性。本文从实证方式探讨解决外商投资合同争议法律适用的抵触问题。
- 陈治东
- 关键词:合同争议法律适用国内法涉外仲裁全国人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 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立法被引量:2
- 1995年
- 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立法陈治东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外贸法》)于1994年7月1日起生效。我国《外贸法》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将国际服务贸易纳入了该法的适用范围之内,并且根据国家的发展程度,采用与货物贸易有所区别...
- 陈治东
- 关键词:服务贸易立法外贸法《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业服务提供者缔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