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书刚

作品数:4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政治法律
  • 11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孙中山
  • 7篇政治
  • 6篇主义
  • 5篇多党
  • 5篇多党合作
  • 4篇多党合作制
  • 4篇中共
  • 4篇台湾同胞
  • 4篇同胞
  • 4篇辛亥革命
  • 3篇政治派别
  • 3篇人权
  • 3篇近代化
  • 3篇海权
  • 2篇邓小平
  • 2篇帝国
  • 2篇帝国主义
  • 2篇多党合作理论
  • 2篇袁世凯
  • 2篇战时

机构

  • 40篇中共中央党校
  • 2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升达经贸...
  • 1篇中国和平统一...

作者

  • 40篇赵书刚
  • 2篇赵阳
  • 2篇许发祥
  • 2篇孙俊杰
  • 1篇林志军

传媒

  • 7篇徐州师范大学...
  • 5篇中共中央党校...
  • 5篇两岸关系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4篇贵州社会科学
  • 3篇理论前沿
  • 3篇中国党政干部...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新华文摘
  • 1篇领导科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江苏省社会主...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史学界对清末民初政局的新审视
1997年
史学界对清末民初政局的新审视赵书刚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交互作用,人民群众与统治阶级的交互作用,改革与革命的交互作用,清末民初的政局发生剧变:埋葬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近年来,史学界专家、学者用新的目光,审视这段历史,...
赵书刚
关键词:清末新政袁世凯政府史学界政党政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近代化
近代以来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情感
2014年
共同的行动,来源于共同的理念。中国,从狭义上看,至少有56个民族;从广义上讲,统称为中华民族。台湾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一体多元中的一元。海峡两岸具有一脉相承的血缘。近百年来,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一道不畏强暴,共赴国难,同敌人血战到底,孕育并形成了生死与共的情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对儒学有着共同的信仰,凝聚成源远流长的文缘。共同的利益,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认同,构筑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坚实基础。
赵书刚
关键词:台湾同胞情感中华民族近现代
台湾同胞顽强抵制日本殖民文化
2006年
赵书刚
关键词:殖民文化抵制殖民主义爱国主义
蔡元培的人权理论与实践被引量:2
1998年
蔡元培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出发,提出只有先取得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才有个人的人权保障,突破了西方人权理论的局限。把讲人权与反封建专制、争人权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密切结合起来,这是蔡元培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另一特点。率先实现男女生在北京大学同校,注重开发女子智力,试图从提高女子素质入手,解决女子人权问题。
赵书刚
关键词:人权
论西安事变中的苏联因素被引量:2
2010年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历史因素,但其中苏联因素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苏联因素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西安事变发生的可能性及和平解决的必然性。苏联因素的间接影响与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有关联,而它的直接影响则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可能。
赵书刚赵阳
关键词:西安事变中共
论西安事变中的苏联因素
2010年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面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不同的政治派别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态度,引发了西安事变等一系列的突发性事件。本文试以影响最大的西安事变为例,来探讨苏联因素的影响。
赵书刚赵阳
关键词:西安事变苏联因素日本帝国主义政治派别
近代中国政党与政府和谐运作的一种模式——孙中山的政治文化观
2007年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赵书刚
关键词: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文化观孙中山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理财方略
1987年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有无可取之处呢?长期以来,人们忌讳莫深,少有直言。我以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治国安邦的方略,至今仍值得借鉴。 19世纪60——9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就形成一个独立的政治派别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一问世,就显示出崭新的政治面貌,在治国安邦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本文简要论述他们的施政理财方略。
赵书刚
关键词: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派别民族资本主义政治面貌白银外流
近年来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进展
1996年
近年来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进展赵书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有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的专题学术讨论会召开,展现出丰富的学术成果,提出了不少新的学术观点。一、南北议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关...
赵书刚
关键词:辛亥革命史研究资产阶级革命派南京临时政府阶级基础革命党人近代化思想
孙中山的人权理论与实践
2011年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赵书刚
关键词:人权理论孙中山权利平等启蒙思想家经济进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