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 贺昌群汉唐土地制度历史研究论析——学术中国化影响下的转变
- 2015年
- 在学术中国化运动的影响下,史学研究者开始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将其运用于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之中。贺昌群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在历史学研究中有着丰硕的成果,尤其重视对汉、唐时期的历史研究。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他也认识到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在以往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汉唐时期土地制度这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联系最紧密之处进行了新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文章对贺昌群汉唐土地制度历史研究进行了梳理,着重论述了汉唐土地制度的形式及其与兵制的关系。贺昌群对汉唐时期土地制度的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需要史学研究者继续深入探析。
- 徐涛李全文
-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的评价被引量:1
- 2007年
- 中国近代史上的事件,无论是封建士大夫领导,农民阶级领袖领导,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领袖领导,在对其评价时,都不可简单地否定或简单地肯定。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方能得出较为正确的评价结果。
- 徐涛徐修宜
- 关键词:一分为二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改造研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中国化探析
- 2016年
-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由于自身具有的巨大理论优势和科学性,逐渐占据了文化发展的主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开展了一场旨在改造中国文化的学术中国化运动。主要对学术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历史内涵进行解读,对其涉及的主要方面进行梳理,对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探析。
- 徐涛杨军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改造
- 论严歌苓作品中人性的冲突和变异被引量:2
- 2009年
- 严歌苓特别关注人性的冲突和变异,但她的目的不是进行有力的批判,她所做的更多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固有的价值和道德判断进行反思,对所谓的西方文明给予一种全新的阐释。
- 徐涛
- 关键词:严歌苓人性
- 辛亥革命运动的成功与失败新探
- 2012年
- 针对学术界仅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而定论其失败之说,提出商榷意见。文章认为,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应看其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纲领中规定的任务而定,不能只站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全盘否定辛亥革命。根据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纲领中规定的大部分任务这一事实(即成功的因素为七,失败的因素为三)辛亥革命基本上是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文章指出,只有对辛亥革命采用量化的数字作标准,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 徐涛徐修宜
- 关键词:孙中山辛亥革命
- 贺昌群两汉政治制度历史研究论析被引量:1
- 2015年
- 贺昌群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贺昌群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希望对当时的社会提供可借鉴的探索研究。他尤其重视对汉、唐时期的历史研究,其中在两汉政治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引人注目。对贺昌群两汉政治制度研究进行了梳理,论述了其两汉政治制度中央、地方与监察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优越性和典范性的研究结论。
- 徐涛陈春
- 关键词:两汉政治制度
- 茅盾老舍文学观念之比较
- 2008年
- 茅盾和老舍都是现代文学巨匠,他们以不朽的作品达到了对现实生活真实的反映和深刻的批判;但他们反映社会人生的角度,以及对文学的认识,理解却迥然不同,本文从文学创作冲动的触发、题材选择、人物描写等方面比较了他们的不同。
- 徐涛
- 关键词:文学观念文化感情体验
- 十八大以来党建实践的新探索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17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活动等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实践创新成果。各级党组织以"严"字当头,真抓实干,党的作风建设成效显著,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得以形成,党员的党性观念、规矩意识明显增强,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又一次飞跃。
- 李全文徐涛
- 关键词:党的建设群众路线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两点思考
- 2014年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导致了教材体系不能很好地向教学体系转化,其中教学主体吃透教材体系,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
- 朱宗友徐涛
- 关键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
- 认识的客体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的“认识客体”范畴质疑
- 2014年
- 人的活动包括客观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统一于人的客观实践活动之中;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统一于人的主观认识活动之中。实践客体是自然存在,认识客体是实践活动。正确把握马克思的认识客体观有助于解决一系列理论问题。
- 杨军徐涛
- 关键词:认识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