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刚
- 作品数:28 被引量:352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新医科背景下语言康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 2023年
- 新医科是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是新医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语言康复属于“语言学+医学”交叉研究领域,既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直接关涉全生命周期的耳鼻喉、口腔、脑神经等方面的身心健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语言康复人才是符合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需求的重要课题,符合“健康中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语言治疗人才的需求,是高校应肩负起的重要责任。语言康复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是现阶段一个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需要多个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多个部门间的协同联动。
- 马文苏永刚
- 关键词:语言康复
- 通过文化和解重构奇卡诺身份——评鲁道夫·阿纳亚的《保佑我吧,乌勒蒂玛》
- 本文对鲁道夫·阿纳亚的《保佑我吧,乌勒蒂玛》进行了评述。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探寻了阿纳亚灵感的文化根源:奇卡诺人的和谐思想,奇卡诺文化中口头文化传统以及作者个人的奇卡诺经历等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方面,这激励...
- 苏永刚
- 关键词:外国文学美国小说奇卡诺文学
- 文献传递
- 边界研究视角下的当代奇卡诺文学被引量:1
- 2011年
- 在美国多元文化系统中,来自南部的墨西哥文化一直是无法忽略的、影响美国很多州的文化现象。应运而生的美国墨西哥裔文学也自始至终受到美国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之后,奇卡诺文学更是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以边界研究为视角进行切入,分析奇卡诺文学这一美国多元化文学中的一支。
- 李保杰苏永刚
- 关键词:奇卡诺文学流散文学
- 患者对于医生之信任产生的机理:关系依赖与理性选择被引量:19
- 2012年
- 患者对于医生之信任是医患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核心与基础,是患者求医、就医行动的前提。患者信任医生的机理是关系依赖与理性选择:一方面,患者基于亲朋熟人关系而达成对医生的信任;另一方面,患者也会基于医生的声誉、医疗卫生制度等因素达成对医生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增进患者对于医生之信任的策略与途径。
- 杨同卫苏永刚
- 关键词:医患关系信任
- 学生学习档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形成性评估逐渐取代传统的终结性评估,学生学习档案是形式多样的形成性评估体系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评估方式。学习档案包括学生的作业、学习记录、学习心得或日志、自评、互评表,以及能够体现个人英语学习成就的材料等,学习档案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 苏永刚
- 关键词: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大学英语教学
- 真实与“谎言”:评《记忆的饥渴》
- 2008年
- 墨西哥裔美国作家理查德·罗德里格斯在自传《记忆的饥渴》中采用了自相矛盾的叙事方式,通过叙述语言和叙述内容的矛盾再现墨美人的边缘身份。文本的叙述是不可信的叙述,这种真实与"谎言"结合的叙事方式体现了墨美文学的一种叙事策略。
- 苏永刚李保杰
- 关键词:自传叙事策略
- 中国临终关怀困境及立体化人文关怀模式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3年
- 现代临终关怀起源于西塞丽.桑德斯1967年创立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此后在世界各地纷纷发展起来,中国临终关怀的兴起以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为标志。但是,经过25年的发展,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困难重重,21世纪初依托于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机构纷纷倒闭,究其原因:首先是社会认可度不够;其次是国家政策不支持,
- 马娉苏永刚
- 关键词:临终关怀机构认可度
- 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
- “临终关怀”来源于人类对年老体衰者或者病入膏肓者的关怀和供养,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由政府或教会等慈善机构提供,体现为对年老体衰或者穷苦无依者的救助,并不具备医疗功能。
现代临终关怀的概念形...
- 苏永刚
- 关键词:临终关怀死亡教育心理辅导
- 文献传递
- 《荒原》之神话原型分析
- 2008年
- 一、引言
T.S.艾略特的<荒原>自1922年发表之日起,就在文学批评家和读者中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长诗的崭新风格,独一无二的结构,优美而晦涩的语言以及深远的主题,奠定了其在英国现代主义派诗歌中的地位,使其成为英语现代派诗歌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同时;作者艾略特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以其独特的"荒原派"风格成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英语诗人".
……
- 李保杰苏永刚
- 关键词:《荒原》艾略特意象神话原型
- “健康中国”视域下的临终关怀被引量:6
- 2019年
- 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事业在中国已经开展了30年,引入"临终关怀"这一术语时,其阐释和含义也不尽相同。临终关怀在中国大陆发展的历程跌宕起伏,并不顺利。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把家人送到临终关怀机构的做法往往会引起不孝、不义的指责;另一方面源于国家相关政策的不健全以及死亡教育在我国的欠缺,从而导致人们难以真正理解优逝。随着2016年"健康中国"构想的提出,临终关怀这一理念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依旧面临种种困境,立法机构、主管部门、临终关怀机构、家庭等必须实现有效协作,才有可能找到对策,使临终关怀满足需求并获得长足发展。
- 苏永刚
- 关键词:临终关怀安宁疗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