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 作品数:79 被引量:740 H指数:14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文拉法辛临床疗效与γ-氨基丁酸β2受体基因的相关分析 2011年 目的探索γ-氨基丁酸β2受体(GABRB2)基因多态性与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抑制剂(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NRI)文拉法辛抗抑郁疗效差异的相关性。方法对151例抑郁症患者采用文拉法辛治疗6周,以治疗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7为临床痊愈。检测5号染色体上的GABRB2基因的29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运用Plink 1.07和Haploview4.2软件进行29个SNP位点及其构成的单倍型与药物疗效的相关分析。结果 GABRB2基因的rs10071312和rs4426954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痊愈组和非痊愈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2),rs10071312位点的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治疗痊愈率高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OR=4.43),而rs4426954位点的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治疗痊愈率低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OR=0.44)。有3种单倍型在痊愈组和非痊愈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A-A-A-A-G-A(rs7724146-rs10051667-rs2964773-rs12153421-rs2962402-rs4426954,P=0.01),A-A-A-G-A(rs10051667-rs2964773-rs12153421-rs2962402-rs442695,P=0.02)和A-A-A-G-A-G(rs10051667-rs2964773-rs12153421-rs2962402-rs4426954-rs3816596,P=0.03)。结论 GABRB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文拉法辛治疗的个体化差异有关联。 刘善明 韦锦学 刘祥 林鄞 王英成 李涛 马小红关键词:抑郁症 疗效 基因 不同体脂人群肠道主要菌群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探讨主要肠道菌群在不同体脂人群间数量变化及其对脂质代谢可能具有的影响。方法按照BMI分类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采用选择性培养法测定研究对象新鲜粪便中5种主要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果随着BMI值的升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拟杆菌数量则显著升高(P<0.01),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拟杆菌对脂肪积累和肥胖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则可能起相反的作用。 刘祥 张朝武 潘素华 裴晓方 余倩关键词:肥胖 微生态 对城市社区静脉吸毒人群AIDS相关行为及同伴教育的分析性研究 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分析社区静脉吸毒人群(IDUs)艾滋病相关行为特点及目前同伴教育的开展情况,提出建议。方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某市城市社区静脉吸毒人群和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IDUs对艾滋病知识已有相当程度了解,共用注射器情况在减少,但仍有37.1%的对象近半年内共用过注射器。90%的对象有固定的活动圈子,圈子中毒友相处时间平均约4.5年,圈子中存在“核心人物”。在和固定性伴、非固定性伴、商业性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为28.6%、53.3%、60.0%。结论:1)仅知识的增加并不足以阻止HIV在IDUs中传播;2)应更加关注HIV由IDUs经性途径向非高危人群传播的可能性;3)同伴教育的基础是IDUs“圈子”和“核心人物”的存在,但也受“圈子”和“核心人物”特点的限制,故其作用不宜高估;4)同伴教育的策略方法应予改进。 魏小庆 刘祥 杨洋 张菊英 董利民 周敏 许寒 李群 马骁关键词:静脉吸毒 同伴教育 多水平视角下探讨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调查四川省简阳市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简阳市2015年居民家庭健康入户调查数据,选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水平(乡镇、家庭、个体)模型分析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结果 6 525名老年人中,2 013人(30.9%)自评健康为好,3 389人(51.9%)自评健康一般,1 123人(17.2%)自评健康为差。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老年人自评健康在乡镇和家庭水平上存在聚集性,个体水平的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慢性病、两周患病、抑郁、吸烟、饮酒、主动获取保健知识、预防保健服务的利用,家庭水平的家庭关系、居住条件是影响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因素。结论影响自评健康的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居住状况差、客观健康状况差、卫生保健意识差、社会支持差、存在抑郁心理的老年人。促进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要综合考虑地区、家庭和个体三个层面的干预措施。 刘祥 扶雪莲 刘本燕 李红燕 周良莹关键词:统计学 老年人 远程医疗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法规的思考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对远程医疗及其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系统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远程医疗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发展的相关思考建议。方法以"远程医疗"、"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和"法律问题"作为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的检索词,以"tele-medicine"、"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health-care""、pension services"和"legal issues"作为EBSCO、MEDLINE、AMA数据库的检索词进行系统检索,参考文献33篇。结果我国远程医疗服务起步晚、发展快,当其运用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时,尚有待考虑隐私权保护、老年群体特殊性、远程医疗医养机构等相关法规问题。结论远程医疗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应结合我国国情特点进行发展完善。 李婧萱 吴琦欣 黄益曼 刘祥关键词:远程医疗 养老服务 法律问题 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和乳酸杆菌分布情况初步的探讨 2008年 目的了解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和乳酸杆菌在胃肠道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分布差异与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以及在上消化道感染的程度的关系,为后续进一步筛选具有良好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乳酸杆菌提供参考。方法从胃肠道中常规分离幽门螺杆菌和乳酸杆菌。结果从470份胃肠道标本中检出178株乳酸杆菌,37株幽门螺杆菌,。粪便标本乳酸杆菌检出率最高,达79.2%,为胃液标本,为26.9%,为胃粘膜标本,为18.8%。门螺杆菌均在胃粘膜标本中检出,检出率为26.8%。350份临床标本同时检出两菌阳性的仅4份。结论初步了解幽门螺杆菌与乳酸杆菌在胃病患者消化道中的分布情况,胃内乳酸杆菌数量较少。 潘素华 余倩 别明江 刘祥关键词:乳酸杆菌 幽门螺杆菌 消化道 胃病患者 基于队列数据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死亡的影响因素:一项来自中国西部170006例样本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2023年 目的 前瞻性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从某省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得2006–2018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17000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期结束后有160570人存活,9436人由于各种原因死亡,其中929人死于自杀,自杀发生率为223.61/1000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贫困(HR=1.20,95%CI:1.02~1.41);与文盲与半文盲相比,较高的文化程度〔小学(HR=1.32,95%CI:1.09~1.60)、初中(HR=1.40,95%CI:1.14~1.73)、高中及以上(HR=1.93,95%CI:1.49~2.52)〕;自杀未遂(HR=2.70,95%CI:1.70~4.29);服药依从性好(HR=1.91,95%CI:1.66~2.20);存在抗精神药物治疗史(HR=1.42,95%CI:1.06~1.90);与61~90岁年龄组相比,较小的年龄组46~60岁(HR=1.95,95%CI:1.60~2.39)、31~45岁(HR=3.61,95%CI:2.92~4.47)、15~30岁(HR=12.37,95%CI:9.69~15.78);从事农业工作(HR=1.36,95%CI:1.13~1.65)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结论 较高文化程度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有过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为自杀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死亡的发生。 李硕 杨先梅 王丹 范箬馨 田绍丽 王荣科 向虎 张强 刘元元 刘祥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自杀 队列研究 某综合性大学本科生严重精神疾病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康玉坤 郭万军 徐浩 陈跃辉 谭正平 刘祥 罗亚 何林 李涛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及与各自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对60例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0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组)以及5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偏相关分析患者组P300与其临床特征及功能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较对照组N1、P2、N2、P3a和P3b潜伏期显著延长(分别F=9.17,F=8.74,F=15.27,F=7.98,F=10.64;P均<0.01);3组间N2-P3b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P>0.05);患者组较对照组N1、P2、N2、P3a、P3b和N2-P3b波幅显著降低(分别F=12.23,F=7.27,F=14.16,F=6.96,F=8.58,F=5.36;P均<0.01);患者组较对照组按键反应时间显著延长(F=55.37,P<0.01);单相组较双相组N1、N2波幅降低、N2潜伏期延长(P均<0.05),双相组较单相组按键反应时间延长(P<0.01)。双相组N1波幅与其HAMD评分负相关(P<0.01),N2潜伏期与其HAMD评分正相关(P<0.01),按键反应时间与其病程和HAMD评分正相关(P均<0.05);单相组N2波幅与其HAMD评分负相关(P<0.01),按键反应时间与其HAMD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均存在异常,但损害有差异;P300异常在二者可能均为状态与素质性并存。 谢青莲 李喆 邓伟 王强 李名立 李寅飞 刘祥 郑重关键词:双相抑郁 单相抑郁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慢性病管理服务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服务的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有效利用慢性病管理服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市农村地区的5 360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市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利用率为13.2%。年龄、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患者保健意识、患慢性病种数以及到基层医疗机构所需时间是影响慢性病管理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服务的同时,应通过健康宣传,提高农村地区患者进行慢性病管理的积极性,尤其是中青年慢性病人群。其次,相关政策应重点关注低收入及无业人群。 陈饶 李宁秀 杨展 刘祥关键词:慢性病管理 农村 基层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