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浩

作品数:12 被引量:25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勘探
  • 3篇侏罗系
  • 2篇中二叠世
  • 2篇中二叠统
  • 2篇设计探讨
  • 2篇四川盆地
  • 2篇天然气勘探
  • 2篇盆地
  • 2篇气藏
  • 2篇热水沉积
  • 2篇二叠世
  • 2篇二叠统
  • 2篇白云岩
  • 2篇川东
  • 1篇地壳
  • 1篇地壳活动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场
  • 1篇地震反演
  • 1篇岩溶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2篇沈浩
  • 4篇李毅
  • 4篇汪华
  • 3篇张健
  • 3篇廖曦
  • 2篇马波
  • 2篇袁小玲
  • 2篇石学文
  • 2篇田晓燕
  • 2篇陈更生
  • 2篇邹建
  • 1篇张本健
  • 1篇文龙
  • 1篇杨家静
  • 1篇金燕
  • 1篇唐大海
  • 1篇陈莎
  • 1篇杨金利
  • 1篇徐云浩
  • 1篇徐春春

传媒

  • 4篇天然气工业
  • 3篇天然气勘探与...
  • 2篇化工管理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3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南部及邻区地壳活动性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依据表层构造辰布特征、重力、磁力场背景及航磁资料反映的基底构造性质,对四川盆地南部及相邻的滇黔部分地区的地壳结构、构造应力场及潜在的震源区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该区的构造应力场具有多向性和多期性,在古生代,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近代转为近东西向。东西向深断裂活动微弱,仅发生一些微小地震,但东西向深断裂与其他方向断裂交汇区往往是发生地震的场所。另外,不同岩性的基底接壤地带也是地震多发区。
赵从俊张健沈浩田晓燕
关键词:地壳活动地球物理场应力场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热水白云岩成因及其分布被引量:70
2014年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在钻揭中二叠统时常发现厚度不等的白云岩储层,但过去对该套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分布规律等认识不一致,制约了其勘探进程。为此,在系统分析川东地区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基底断裂对中二叠统沉积影响的基础上,初步落实了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茅二a亚段白云岩储层的平面分布范围;进而探讨了白云岩储层的成因机制,并提出了热次盆、热次盆沉积微相的概念。结论认为:1茅二a亚段层状白云岩储层厚度可达30m,以细—中晶、硅质白云岩为主,其溶蚀孔洞、裂缝发育,储集性能好;2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茅二a亚段白云岩为热水成因沉积(非正常海水水成沉积),基底断裂控制了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平面展布;3过去认为该区W67、W83、W93等3口井因钻遇特大裂缝系统从而造就了石灰岩储层高产,而此次研究则证实,这3口井均属同一压力系统,高产原因在于其储层均为茅二a亚段白云岩储层;4热次盆沉积微相为川东地区茅口组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勘探工作应围绕这一沉积微相的分布范围展开。
汪华沈浩黄东石学文李毅袁小玲杨雨然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世白云岩热水成因
川西白马庙地区侏罗系气藏综合评价研究
陈更生张健廖曦沈浩黄先平徐云浩马波
该项目在综合应用层序地层学、储层地震学、测井地质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基础上,对川西白马庙地区侏罗系蓬莱镇组气藏进行了整体评价研究。主要研究包括勘探数据库的建立、构造精细解释、地层岩性岩相研究、储层特征研究;砂体分布的地震...
关键词:
关键词:勘探数据库矿产资源侏罗系
川中广安地区上三叠统油气地质评价研究
杨家静沈浩唐大海徐春春陈更生杨金利赵路子金燕李油
成果明确指出广安地区上三叠统由于河道迁移频繁,三角洲分支叠置河道微相砂体是有利的储集相带,其在低孔低渗致密砂岩中发育有高孔砂岩储层段。高孔储层受叠置分支河道微相、绿泥石环边胶结成岩控制。成果突破了构造圈闭的束缚,提出了须...
关键词:
应用Jason软件进行砂体及含气性预测被引量:33
2002年
本文详细讨论了Jason反演技术中Invertace、Invermod两种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川西白马庙地区侏罗系蓬莱镇组砂体及含气砂体的预测研究中。具体预测采用自然伽玛和波阻抗反演相结合的“两步法”方法 ,其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吻合较好 ,对其它砂泥岩薄互层地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廖曦马波沈浩邹建
关键词:砂体侏罗系地震反演天然气勘探
E+H质量流量计计量精度的优化设计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前油田生产中联合站、转油站所使用的E+H质量流量计口径涵盖DN50、DN80、DN100等,E+H质量流量计不仅可用于液体和气体的质量流量测量,还可以测量流体密度和流体温度等参数。并基于上述参数,并通过计算得到其他变量,例如:体积流量、介质体积流量等。可以对各种不同特性的流体进行测量。具有稳定的流量测量、高精度、维护简单、操作方便、安装方便等优点,但E+H质量流量计对于多介质流体以及含气量较多的混合流体的测量精度还有待于提高,混合液中含气量、含沙量较高,对E+H质量流量计瞬时流量、含水率等参数计量有较大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E+H质量流量计计量精度的优化设计,有效提高质量流量计的测量精度。
沈浩
关键词:含水分析仪
川东卧龙河构造形成机制与裂缝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据相似理论和方法,通过力学模拟实验,首次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并综合钻探资料及地震成果,深入探讨了川东卧龙河构造形成机制、应力分布和裂缝发育规律及其与气藏富集的关系。研究结果与勘探实际吻合较好,为在该构造优选井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赵从俊张健沈浩马健勇田晓燕
关键词:应力裂缝气藏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被引量:54
2016年
近期,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海相地层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除证实中二叠统栖霞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可能大面积连片分布外,还首次在井下发现了含气性较好的泥盆系厚层白云岩储层。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区内沉积下寒武统巨厚优质烃源岩,烃源条件优越;(2)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西北部整体抬升,形成由南向北逐渐倾伏的西翼低陡东翼高缓的大型箱状隆起,构造顶部宽缓,为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继承性大规模台缘礁滩沉积和白云化作用奠定了基础;(3)上古生界存在多个不整合面,发生多期表生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储渗性能;(4)龙门山推覆作用形成的构造形变特征为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的烃源断裂及封盖条件,有利于大气田的形成。研究认为:该区(1)号隐伏断裂带以东的背冲背斜带具备形成大型构造—地层、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的有利条件,其中射箭河—中坝地区沉积古地貌地势相对较高、栖霞组白云化作用更强,加里东古隆起中轴线至东脊线附近是栖霞组气藏最有利的勘探区块,中轴线往西至(1)号隐伏断裂带是可同时兼探上古生界3套气层的最有利勘探区块。
沈浩汪华文龙马华灵李毅张本健
关键词:西北部晚古生代复合圈闭古地貌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储层特征与勘探方向被引量:110
2015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多口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栖霞组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段钻获高产工业气流,中二叠统成为该盆地现阶段最现实的接替层系之一。为明确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分析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沉积背景和有利储层类型。结果表明:沉积环境主要为开阔台地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沉积时,古地貌西高东低,中西部生屑滩相储层较东部更为发育;地壳拉张使得中二叠统具备热水沉积、热液改造的良好条件;对勘探有利的3种储层类型为栖霞组滩相白云岩孔隙型储层、茅口组热水白云岩孔隙型储层和茅口组岩溶储层,其中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是中二叠统最有前景的勘探目标。结论认为:①川西北部—川中地区中二叠统灰质烃源岩生烃强度大,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②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较厚,是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③上述3种储层类型均发育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川中地区,其3套储层纵向上叠置,勘探潜力大;④剑阁—南充—丰都地区位于热次盆区带,其茅口组热水白云岩储层发育且叠加茅口组岩溶储层,天然气勘探前景好。
杨光汪华沈浩杨雨然贾松陈文朱华李毅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岩溶储层勘探方向热水沉积
川东—川中地区茅口组白云岩成因初探及“热次盆”概念的提出被引量:35
2013年
在对川东—川中地区钻达下二叠统的近千口井钻井资料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部分井在茅口组有厚层白云岩存在,并集中分布于茅口组二段a小段。通过针对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于华蓥山地区二崖、西天等地找到了此套白云岩并首次建立了野外剖面。分析认为属热水白云岩,是良好的油气储层。
李毅沈浩石学文汪华陈莎袁小玲
关键词:二叠系茅口组白云岩热水沉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