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芝
- 作品数:57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脱敏组方抗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
- 于业军刘晓萍王桂芝尹向阳张宏毕丽丽张小芳王志宪
- 本项研究于2004年在青岛市科技局立项,项目编号为04-2-NY-47。并签订科研合同书。该课题属于中药现代化的应用基础研究。该课题组早期结合临床过敏性疾病,对中草药进行精心筛选、科学配伍、反复验证,形成了新的中药方剂—...
- 关键词:
- 关键词:脱敏组方变态反应
- 玫瑰糠疹的微生物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5年
-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过去的数年里,主要围绕人类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细小病毒B19、军团杆菌等感染与玫瑰糠疹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尚未发现玫瑰糠疹的发病与以上病原体有明显的相关性。
- 张文霞王桂芝
- 关键词:病因学病因学研究玫瑰糠疹微生物皮肤炎症性疾病细小病毒B19人类疱疹病毒
- p27^(kip1)和ki-67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检测p27kip1和ki-67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7ki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慢性斑块状与滴状皮损中p27kip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和0.001),而慢性斑块状与滴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斑块状与滴状皮损中ki-6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均<0.01);慢性斑块状皮损中ki-67表达水平低于滴状(P<0.01)。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p27kip1表达和ki-67表达未发现相关性(r=0.08,P>0.05)。结论银屑病的发生可能与p27kip1下调有关;而ki-67的表达水平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状态。
- 郜玉玲王桂芝林桂铭
- 关键词:P27^KIP1寻常性银屑病KI-67表达皮损
- 足癣患者治疗现状调查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了解中国足癣患者的治疗现状,加强临床医生对相关诊治指南推荐方案的认知和理解。方法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9家医院进行中国足癣患者治疗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到问卷690份,结果显示我国足癣患者大多数选择自行购买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最常选用的外用药物为咪唑类药物,往往以瘙痒和/或皮疹消失作为停止治疗的依据,治疗最长时间中位数为2周,在治疗足癣的疗程上显示出明显不足。足癣患者常合并甲真菌病等其他皮肤癣菌病,同时其家庭成员患病率也较高,在治疗足癣患者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其合并的其他皮肤癣菌病,也应同时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治疗。结论本研究对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足癣预防和治疗方案并加强患者宣教具有重要作用。
- 王爱平高露娟席丽艳李铁男段逸群易顺强刘卫兵王秀丽王桂芝许爱娥温海0李若瑜
- 关键词:足癣
- 点滴型银屑病与链球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检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水平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探讨链球菌感染与点滴型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ASO水平;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2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组ASO阳性率和TLR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银屑病患者ASO阳性者TLR2mRNA表达水平高于ASO阴性者(P<0.05)。结论链球菌感染可能通过TLR2基因表达上调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 王桂芝崔艳霞肖君刚王君陈宏泉
- 关键词:银屑病TOLL样受体2
- 组织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外周血白介素8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组织疗法对银屑病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观察组织疗法治疗前及治疗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及IL-8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77,2.99,P<0.01)。结论组织疗法治疗银屑病有效,可能是通过减少IL-8的产生。
- 聂振华王桂芝刘成玉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组织疗法疗效白细胞介素8
- 银屑病病人外周血及皮损组织T细胞亚群及IL-2R的变化被引量:11
- 2001年
- ①目的 观察银屑病病人外周血与皮损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的变化 ,以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了 5 7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可溶性IL 2R(sIL 2R)的变化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检测37例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和非皮损组织及 2 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T细胞亚群CD+ 4,CD+ 8,CD+ 2 5的原位表达。③结果 银屑病病人外周血CD+ 4,CD+ 4/CD+ 8水平明显下降 ,sIL 2R ,CD+ 8水平上升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7.92~ 2 2 .16 ,P <0 .0 1) ;进行期CD+ 4,CD+ 4/CD+ 8,sIL 2R较静止期变化更明显 (t =5 .476 .95 ,P <0 .0 1)。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及真皮CD+ 4,CD+ 8,CD+ 2 5细胞原位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非皮损组织 (t =7.1117.36 ,P <0 .0 1) ;且进行期各指标表达较静止期明显 (t=2 .2 2 4.5 1,P <0 .0 5 )。④结论 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可能与局部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
- 刘成玉周海燕王桂芝
- 关键词:银屑病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T细胞亚群IL-2R
- 面部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报道1例自身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因"面部红斑进行性加重半年,破溃伴结痂2个月余"来我科就诊,皮肤科检查可见左侧面颊部3 cm×5 cm大小红斑,边界清楚,中央可见数片浅溃疡,覆盖灰褐色痂皮。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及深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见大量紫红色孢子聚集在多核巨细胞内外;阿申蓝染色阳性;粘蛋白卡红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抗体为兔抗隐球菌抗体)可见棕色圆形孢子。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检查、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经伊曲康唑治疗痊愈。
- 葛红芬王桂芝臧运书汤占利韩莎莎王君
- 关键词:隐球菌病皮肤原发性
- Weber-christian病伴粒细胞缺乏1例
- 2006年
- 王雅冬王桂芝史同新
-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地塞米松体温恢复激素减量皮损
- 玫瑰糠疹与HHV-7感染的相关性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玫瑰糠疹发病与人类疱疹病毒-7(HHV-7)的关系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玫瑰糠疹发病与HHV-7的关系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玫瑰糠疹患者HHV-7阳性率(88.8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2.78%,χ2=9.68,P<0.01);玫瑰糠疹患者CD3+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5.09,P<0.01),CD4+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t=2.07,P<0.05),CD8+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4.76,P<0.01),CD4+/CD8+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1.12:1.30,t=4.31,P<0.01);HHV-7感染者CD4+/CD8+值明显低于HHV-7非感染者(Z=4.9525,P<0.001)。结论:玫瑰糠疹的发病可能与HHV-7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 张文霞王桂芝
- 关键词:玫瑰糠疹PCRT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