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辽

作品数:42 被引量:391H指数:12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制造业
  • 5篇实证
  • 5篇面板数据
  • 5篇经济增长
  • 4篇资本
  • 4篇金融
  • 4篇产业转移
  • 3篇颠覆
  • 3篇颠覆性
  • 3篇融资
  • 3篇实证研究
  • 3篇企业
  • 3篇逻辑
  • 3篇技术创新
  • 3篇城市
  • 2篇地区间
  • 2篇信息化
  • 2篇信息技术
  • 2篇信息技术能力
  • 2篇要素生产率

机构

  • 36篇杭州电子科技...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江西财经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作者

  • 42篇张辽
  • 6篇杨成林
  • 6篇王俊杰
  • 2篇李京晓
  • 1篇宋尚恒
  • 1篇宋德勇

传媒

  • 4篇杭州电子科技...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当代财经
  • 2篇统计与信息论...
  • 2篇经济体制改革
  • 2篇经济学家
  • 2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中国市场
  • 1篇商业研究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软科学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财经论丛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保障中国产业链安全的逻辑思维与战略取向被引量:4
2024年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公共卫生事件、经贸摩擦、地缘冲突等多重因素的相互交织对全球产业链的安全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迫使全球产业链重构速度加快,同时加剧了中国产业链面临的外部依赖风险、技术壁垒和竞争、贸易保护主义风险“、断链”隐患以及产业国际分工不平等。本文首先系统梳理我国产业链现有竞争优势和不足,分析全球产业链重构对我国产业链安全的影响,进而提出保障产业链安全的战略取向。研究表明,全球产业链重构新形势下应当遵循坚持在扩大内需中发挥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逻辑、在自主创新中实现核心技术瓶颈突破的逻辑、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现全球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的逻辑、在协同发展中实现产业链体系优化布局的逻辑,并实施开放共赢战略“、数智化”转型战略、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战略、产业链集群能级提升战略以及产业基础能力再造战略,以求打破西方国家产业链“脱钩”企图、疏通我国产业链的关键堵点、增强产业链粘性与韧性,保障中国产业链中长期安全。
张辽胡忠博陈松
关键词:逻辑思维
数据要素化对共同富裕程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构建了包含“共享”与“富裕”两个维度的共同富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我国省际层面的共同富裕程度,从理论上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化对共同富裕产生的直接影响及间接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据要素化能显著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且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化通过做大社会财富“蛋糕”与分好社会财富“蛋糕”两种途径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数据要素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有所不同,表现为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中赋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更加明显。
张辽胡忠博
关键词:共同富裕熵权TOPSIS法数字经济
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与企业风险承担
2024年
本文基于数字化浪潮下我国企业风险承担意愿不足的现实背景下,从治理能力提升效应、战略韧性增强效应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冲效应三个方面阐释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机理,并从行业和地区两个维度论证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现象的存在性及其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外生影响。利用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作用机制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提高企业治理能力以及增强企业战略韧性共同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为存在明显的行业同群和地区同群特征且是风险承担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同群效应使得高数字化程度企业群体中存在低风险承担水平企业的比例相对较低。即高数字化与低数字化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分布呈现了明显的“左截尾”特征。
张辽曾佳城
环境适应性、集聚特征与企业生存——来自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基于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集聚特征下企业的环境适应性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专业化集聚环境中企业组织内部环境适应性水平提升对生存能力增强的正向效应较突出,而行业及宏观环境适应性水平提升在多样化集聚环境中表现出的生存能力提升作用要明显高于专业化集聚。进一步,本文基于企业生存能力的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发现,专业化集聚条件下的企业组织内部环境适应性对企业存续时间的正向作用远高于多样化集聚,来自于行业环境非正常扰动及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发展绩效的不利影响表现出了长期存在的特征。
张辽王俊杰
关键词:环境适应性
土地市场化改革平抑了房价波动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以土地市场化改革作为分析当前高房价问题的视角,测算了2003—2012年间我国30个省区土地市场化水平,并实证检验我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及能否平抑房价的高企。研究发现:土地市场化水平与房价变动在统计上没有严格意义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而是一种曲线关系。计量结果显示:土地市场化程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带来房地产平均价格水平上升0.014%,从其边际效应来看,我国现阶段土地市场化对房价的影响已开始呈现"减缓效应"。此外,土地市场化对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影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边际效应显示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
张辽杨成林
关键词:市场化配置
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增长效应”与“平滑效应”的比较视角被引量:10
2020年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视角,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了信息技术能力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和“平滑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与周期性波动均表现出明显的惯性特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能够显著改善企业信息分析与决策水平,从而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绝对水平的提高,即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效应”,但也加剧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从而未形成明显的“平滑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技术能力增强对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十分突出,但在中技术密集型创造业企业中却表现出显著的“平滑效应”。此外,信息技术能力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板块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但均未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生产率“平滑效应”。
张辽吴耸杰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兼论十堰市生态经济模式被引量:3
2013年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一个较大的缺失就在于:基本未涉及生态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忽视了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的产生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建立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区域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框架,探讨生态经济发展的模式。认为十堰市只有通过"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生态民生共同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才能解决解决生态、民生、城乡和区域等方面的矛盾,走出一条生态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整个区域的生态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张辽宋德勇
关键词:协调发展统筹发展
政府竞争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增长?被引量:13
2017年
重构了政府竞争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逻辑框架,基于配套环境、政策优惠和制度优化构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安排,进而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将政府竞争内生化于经济增长,并利用我国1998-2012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实际效应。研究发现: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政府竞争形式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如全国样本下地区配套环境改善与该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政策优惠竞争和制度优化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178%、0.244%。此外,制度优化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东部地区非常显著,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配套环境竞争的作用则更为突出。
张辽
关键词:政府竞争配套环境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双向需求”问题探析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导师与学生"双向需求"的视角,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本科生导师制不能在指导模式、指导内容、指导方式等方面完全满足学生需求。同时,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学生选择自主权、核心指导内容、学生评价标准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与指导老师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学生与导师之间存在相互需求的矛盾和差距,必然造成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有效性在实践中大打折扣。
张辽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信息化密度、信息技术能力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被引量:16
2020年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角度,全面透析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新体系中的动态变化趋势,从信息化密度和信息技术能力两个层面探讨了信息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文章利用2008—2017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攀升中的信息化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信息化密度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提高0.033,但是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并不显著;信息技术能力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系数高达0.074,且远远高于其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化密度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在低技术密集型行业不显著,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不论是在中低技术密集型行业还是高技术行业,都显著地驱动了全球价值链的攀升。此外,信息化密度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显著地推动了非国有化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
张辽王俊杰
关键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信息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