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军
-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循经感传现象产生机理的探讨被引量:13
- 2002年
- 目的:探讨外周感觉神经末梢间是否存在跨节段的远距离信息传递以及此信息传递的特点。方法:分离神经细束,观察逆行电刺激大鼠脊神经背侧皮支后,相距较远的神经细束上机械感受单位的电活动变化。结果:记录的单位主要是Aσ和C类单位,其感受野多位于距背中线0.5~2.0cm的范围内。机械感受单位一般在跨节段电刺激后的91~120s传入放电增加;刺激T9在T12记录的单位和刺激T12在T9记录的单位,二者放电增加反应相似;另外,T10、T11脊神经与中枢断开和不断开两种情况下所记录的单位放电也未见明显不同。结论:外周末梢间的信息传递具有传导速度较慢,传递线路相对稳定,且具有不受中枢调控和双向性的特点,可能是形成循经感传的生理学基础。
- 贾军曲瑞瑶赵晏王会生郭媛
- 关键词:循经感传现象感觉神经末梢
- 多种神经递质参与外周跨节段信息传递被引量:2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参与外周跨节段信息传递的多种神经递质及其作用机制 ,为阐明经络实质提供资料。方法 :在大鼠足太阳膀胱经上刺激一个穴位的支配神经 ,用电生理学方法在相邻节段或者相隔多个节段的穴位支配神经上观察放电数的变化。在跨节段信息传递的模型上 ,使用辣椒素损伤肽能神经 ,并应用P物质 (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神经激肽A(NKA)的激动剂和NK 1受体、H1 受体拮抗剂观察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首次证实了模拟穴位刺激可引起沿经脉线的跨节段信息传递 ,这种跨节段信息传递现象符合人体循经感传的特性 ,可能是循经感传的生理学基础。用辣椒素处理破坏肽能神经纤维后 ,跨节段信息传递明显减少。SP、NKA和CGRP均使跨节段信息传递易化 ,三种神经肽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为 :SP >CGRP >NKA。应用NK 1受体阻断剂WIN51 ,70 8、H1 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则可使跨节段信息传递减少。结论 :SP、CGRP、NKA、组织胺等 ,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介导外周跨节段的信息传递。交感神经的激活也可能促进这种信息传递。提示循经感传是由多种递质和受体介导的 ,并且可以从经脉线上直接采集电信号作为研究经络活动的指标。
- 赵晏孙启新张世红贾军曹东元郭媛
- 关键词:穴位刺激神经递质循经感传经络学
- 循经感传的外周神经机制
- 2002年
- 循经感传主要是一种感觉过程,它必然与感觉神经及其信息传递物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穴位受到刺激后,引起感觉神经冲动的双向传导,通过轴突反射产生本节段内感觉信息的传布.神经元外周轴突末梢之间,由肥大细胞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介导,激活相邻节段的神经末梢,而产生跨节段信息传递.在外周的循经信息传递和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同步进行.外周和中枢的双向性信息传递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延伸,就形成了循经感传.
- 赵晏史文春孙启新张世红李秀华贾军王会生
- 关键词:循经感传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