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玲
-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关系。方法选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且主动外排表型机制阴性的临床分离菌株19株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株10株,对其gyrA和parC的喹诺酮决定区域的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BLAST比对分析其氨基酸序列。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株耐药菌的gyrA和parC基因各有7株菌核苷酸发生了碱基替换改变但均为同义突变,有2株菌在gyrA基因中124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由谷氨酸变为天冬氨酸(GAA→GAC),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组中也同样有1株发生同样的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主动外排泵、外膜的通透性降低有关,但与解旋酶和拓谱异构酶Ⅳ的靶位点改变无显著关系。
- 胡晓彦贾坤如熊建球胡龙华张玲玲桂炳东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氟喹诺酮GYRA基因PARC基因
-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及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选择临产孕妇160例和健康非孕妇50例,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B指标,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健康非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PT、INR值明显降低,FIB水平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而APTT、TT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临产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胡晓彦张玲玲姚美珍桂炳东
-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四项
- 南昌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 2008年
-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防治水平。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细菌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南昌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分布以痰液为主,占74.2%,其次是血液占9.4%;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耐药率较高的有氨曲南、头孢他啶、妥布霉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分别是98.4%、82.6%、75.8%、69.5%、67.2%,而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3%、7.0%、6.3%、6.3%。结论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和复方新诺明;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耐药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传播。
- 张玲玲胡晓彦桂炳东胡雪飞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
- 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及应用体会被引量:16
- 2007年
-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使检验人员能及时识别危急值.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是医疗单位的重要条件之一.临床实验室工作的目标是迅速、及时、准确地发出检验报告.为临床医师开展诊疗活动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数据信息。尤其是危重急诊患者及异常的检验结果.如能及时将此检验信息反馈给临床医师.将会给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
- 樊有龙王小中吕娇风张玲玲
- 关键词:危急值临床医师医护人员数据信息
- 溶血性贫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实验评价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建立操作简便、建模周期短、成功率高的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动物模型,为开展HA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方法:随机取10只SD大鼠,采用腹腔内注射乙酰苯肼的方法制作模型,同时设立假处理组作为对照。实验处理8d后以血液分析、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象检验等实验室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第8d实验组大鼠外周血RBC、HGB、PLT、Ret%分别为(2.98±0.623)×1012个/L、(100±14.2)g/L、(320±358.8)×109个/L、90.7%±4.23%,另外间接胆红素浓度为(10.3±3.30)μmol/L、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为(1248±282.1)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象中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结论:腹腔内注射乙酰苯肼的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方便地制作出符合临床特征的HA动物模型,是建立HA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
- 黄波李静王小中张玲玲章海斌
-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大鼠模型
- CRP监测在ICU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监测在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患者连续5 d检测CRP水平,将CRP>80 mg/L感染患者分为A和B组,CRP<80 mg/L非感染者分为C和D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水平CRP>80 mg/L,并且每日最大变化CRP>41 mg/L,A组和B组与临床感染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和90%,与非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RP每日最大变化量>41 mg/L并且CRP>80 mg/L是ICU患者获得性感染预示指标,能够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 张玲玲王园园张润香况荣华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C-反应蛋白动态监测
- 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思考
- 2007年
- 设计性实验是学生根据特定目的和要求,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进行设计和准备,并最后完成正式实验。通过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独立解决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探讨在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并对其在实验教学中的效果进行评价。
- 王小中李静周咏梅张玲玲饶燕飞
-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
- 血液学检验课程中进行设计性实验的体会
- 2008年
- 进人新世纪.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医学人才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目标。《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实践性非常强,所以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无论在巩固、运用、补充知识,还是在培养同学们创新思维、提高同学们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学生,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我们并没有体会到这一重要作用,
- 洪礼义王小中周咏梅李静张玲玲
- 关键词:血液学检验主干课程设计性实验医学检验专业临床血液学
- 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的制作及实验室评价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建立操作简便、建模周期短、成功率高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动物模型,为贫血检验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方法随机取13只SD大鼠,采用全身X射线照射结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氯霉素的方法制作模型,同时设立假处理组作为对照,实验处理8 d后以血液分析、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象检验等实验室检查对其进行评价。结果第8 d实验组大鼠外周血RBC、HGB、WBC、PLT、Ret%分别为(3.73±0.936)×1012/L、(85±18.8)g/L、(0.5±0.54)×109/L(、140±84.1)×109/L(、2.1±1.8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骨髓增生明显低下,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70%),脂肪空泡增多。结论射线照射结合化疗的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方便的制作出符合临床特征的AA动物模型,是建立教学用AA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
- 章海斌王小中李静张玲玲周咏梅
- 关键词:动物模型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