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红

作品数:311 被引量:1,472H指数:1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5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1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97篇胚胎
  • 61篇胚胎移植
  • 57篇卵巢
  • 55篇生殖
  • 53篇体外
  • 50篇受精
  • 49篇内膜
  • 48篇体外受精
  • 47篇子宫
  • 47篇宫内
  • 42篇宫内膜
  • 40篇子宫内膜
  • 37篇激素
  • 35篇综合征
  • 33篇妊娠
  • 33篇细胞
  • 32篇体外受精-胚...
  • 24篇排卵
  • 23篇生殖技术
  • 22篇女性

机构

  • 309篇兰州大学第一...
  • 44篇兰州医学院第...
  • 13篇兰州大学
  • 5篇甘肃中医药大...
  • 3篇甘肃省人民医...
  • 3篇江苏省苏北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09篇张学红
  • 45篇马晓玲
  • 36篇赵丽辉
  • 30篇李丽斐
  • 29篇贾学玲
  • 29篇刘琨
  • 27篇石馨
  • 27篇薛石龙
  • 25篇张莉莉
  • 23篇王一青
  • 23篇高明霞
  • 22篇张瑞
  • 19篇岳丰
  • 18篇胡俊平
  • 18篇刘琳
  • 17篇张爱萍
  • 16篇杨婷
  • 16篇王乃辉
  • 16篇李艳梅
  • 16篇赵金珠

传媒

  • 33篇生殖医学杂志
  • 29篇中华生殖与避...
  • 25篇国际生殖健康...
  • 24篇生殖与避孕
  • 13篇兰州大学学报...
  • 1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1篇中国妇幼保健
  • 9篇现代妇产科进...
  • 7篇实用妇产科杂...
  • 7篇中国计划生育...
  • 5篇癌变.畸变....
  • 5篇中华医学遗传...
  • 5篇中国性科学
  • 4篇中国实用妇科...
  • 4篇中国妇产科临...
  • 3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甘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 2篇甘肃科技
  • 2篇国际妇产科学...

年份

  • 11篇2024
  • 19篇2023
  • 9篇2022
  • 17篇2021
  • 14篇2020
  • 29篇2019
  • 20篇2018
  • 53篇2017
  • 22篇2016
  • 19篇2015
  • 22篇2014
  • 22篇2013
  • 16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6)A甲基化修饰在生殖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修饰是真核生物最常见的RNA修饰,通过控制RNA代谢、选择性剪接、降解和翻译等过程调控基因表达和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发现m^(6)A甲基化修饰在生殖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子宫腺肌病等多种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此外,m^(6)A甲基化修饰还可以调节人类精子发生和睾丸功能,与男性少弱精子症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相关。提示m^(6)A甲基化修饰可能是生殖相关疾病调控的新靶点。综述m^(6)A甲基化修饰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生殖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对生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周昕玥张安妮张学红
关键词:甲基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精子发生
双子宫合并卵巢妊娠一例
2024年
双子宫(didelphic uterus)是米勒管融合失败导致的,最终形成了两个子宫腔,是最罕见的子宫畸形之一。米勒管发育异常的女性,可能增加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如果在妊娠期发现孕妇存在米勒管发育异常,应及时识别其异常类型,评估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并适当增加产前护理的频率。卵巢妊娠少见且术前通常很难诊断,与双子宫无逻辑性的关系。宫内节育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和宫腔手术都是卵巢妊娠的高危因素。回顾1例双子宫妇女在ART助孕后发生卵巢妊娠的病例,总结分析卵巢妊娠发生的可能原因。单胚胎移植是双子宫患者最佳的移植策略。育龄妇女在进行ART助孕前应进行全面的盆腔检查,以便对先天性子宫异常进行早期诊断和适当管理。
谷旭照沈豪飞高敏刘阿慧王娜杨雯景张学红
关键词:体外受精单胚胎移植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双子宫
一种虎杖苷在制备治疗和预防宫腔粘连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虎杖苷在制备治疗和预防宫腔粘连药物中的应用,该虎杖苷是指从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中采用醇提法获得的提取物,其在治疗和预防宫腔粘连药物的各种剂型中至少包含有该虎杖苷。本发明所述虎杖苷作为活性成分,具有良好...
王一青刘莹张学红高雪林丁媛武露明
文献传递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给不孕症夫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及心理负担,在排除已知母胎因素后,不明原因RIF的发生率仍较高,目前认为免疫因素是其潜在原因之一,胚胎种植成功与否取决于母体局部的免疫耐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含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宫腔灌注自体PBMC可以恢复免疫平衡,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着床率。目前,自体PBMC宫腔灌注疗法作为一种潜在治疗不明原因RIF的新型方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治疗效果存在争议。此外,PBMC的培养方式、宫腔灌注细胞数量、灌注时机和适用人群仍需进一步探索。
李宁张安妮张学红
关键词:反复种植失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疗法免疫耐受
PCOS的发病现状和助孕策略
<正>~~
张学红
文献传递
1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并发结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的10例临床资料。结果: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多发生于双胎妊娠,临床多以发热及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以粟粒性结节改变为主,病情凶险。4例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其余6例均在发病后2-4周内发生自然流产。结论:IVF-ET后妊娠合并结核的预后差,对抗炎治疗无效的发热患者应警惕结核复发,尽早行结核病的相关检查,IVF-ET术前隐性结核要提高认识,对孕期复发结核的高危人群减少移植胚胎数,尽量避免双胎妊娠。
马晓玲殷丽学王小飞张莉莉张学红
关键词:结核体外受精双胎
不同形态学评分的ICSI OPN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形态学评分的ICSI OPN胚胎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情况,为临床在无2PN正常受精胚胎移植的情况下,是否选择0PN胚胎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均选自2013年4月~2015年9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
李红星景原雪孙亮宋德潇刘琨张学红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宫腔灌注治疗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早期RS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rh G-CSF研究组(n=56)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44),于围排卵期行宫腔灌注治疗3 d,连续2个周期,前瞻性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继续妊娠率和流产率,子宫内膜厚度、基底回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继续妊娠率高于对照组(88.87%vs 60.60%,P<0.05),流产率低于对照组(11.11%vs 39.39%,P<0.05);围排卵期内膜厚度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宫腔灌注治疗后内膜基底区回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下血流分支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rh G-CSF宫腔灌注改善RSA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流产率。
李丽斐赵翠冯菲张祥张学红
关键词:宫腔灌注内膜容受性
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女性的生育策略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意味着卵巢中卵泡数量的减少,或伴有卵母细胞质量的下降,且在1~6年内可进一步发展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1].DOR临床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甚至闭经或不孕,还可伴有心悸失眠、潮热、阴道干涩、性欲低下等围绝经期症状[2],代谢性及免疫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DOR的早期识别和有效临床干预有助于延缓卵巢衰老.本文从DOR的病因学治疗着手,从辅助生殖技术中助孕方式和药物方案的选用、中医学治疗、生殖生物工程学等最新治疗技术的临床疗效和局限性方面展开综述.
刘阿慧张学红
关键词:病因学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力
GnRH-a对宫腔粘连的作用
郭小焕张学红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