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春波

作品数:1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汉语
  • 2篇动词
  • 2篇语义
  • 2篇俗语
  • 2篇湘乡方言
  • 2篇方言
  • 1篇代词
  • 1篇倒装
  • 1篇动词语义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教学
  • 1篇对外汉语教学...
  • 1篇形容
  • 1篇形容词
  • 1篇性别语言
  • 1篇性格
  • 1篇性格特征
  • 1篇性质形容词

机构

  • 15篇武汉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15篇吴春波
  • 6篇刘云
  • 1篇翟汛
  • 1篇尹桂丽

传媒

  • 3篇学习月刊
  • 3篇现代语文(下...
  • 1篇芒种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学术探索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长江学术
  • 1篇荆楚理工学院...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年份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谓语结构“很+形容词”
2013年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做谓语依赖系词性句法标记,最常见的是标记词"很"与形容词一起连用构成"很+形容词"结构充当谓语。该结构中的形容词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当"很+性质形容词"做谓语时,"很"是语法标记词,不可省略,其功能是使其后的性质形容词具有程度性和描述性;"很+状态形容词"做谓语时,"很"不是语法标记,而只是强调性质形容词的程度,因此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重读"很"也可以表达强调的意味。
吴春波
关键词:谓语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
现代汉语动词“下”的意义及用法浅析被引量:1
2012年
动词“下”是现代汉语基本词汇,语义丰富。本文从语用平面上,即“下”独立成句与否的角度以及句法平面上,即“下”所带宾语的情况两个角度探讨了“下”的意义及用法。
刘云吴春波
从明清来华传教士传教策略看对外汉语教学策略被引量:1
2012年
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克服语言困难,采用多种策略成功传教。他们在研习汉语并运用汉语传教的过程中,记下所学所得,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和理论化,最终以文稿或著作的形式固定下来,其传教策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分析了传教士"入乡随俗式"和"学术式"的传教策略,认为"汉语优先论"或"中国文化精粹论"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而宜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切入,融入对方文化并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学术活动为依托,因地制宜,因"俗"施教。
翟汛吴春波
关键词:传教士传教策略对外汉语教学
《小伙儿古德曼·布朗》中的人性艺术解读
2014年
《小伙儿古德曼·布朗》是19世纪美国作家霍桑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寓意小说。赫尔曼·梅尔维尔评价它“像但丁一样深奥”。而霍桑本人则认为它是“偏僻小说中略带有苍白色彩的花朵”。本文以霍桑生活的时代和家庭背景为切入点,通过对小说中多元化意象的分析,以解读作品中所昭示的人性艺术,从而诠释作者所探寻的“人类心灵的真相”——人性。
吴春波
关键词:霍桑人性
英语“予、取”类动词语义与句法关系浅析
2012年
句法—语义界面理论核心是把句法和语义结合起来去探求语言的内在规律,去寻找句法背后的语义动因。本文通过运用该理论对英语"给予"和"索取"类动词句法表现形式的考察,探寻这两类动词句法表现形式与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其在汉英互译中趋于"信、达、雅"提供理论参考。
吴春波刘云
关键词:汉英翻译
《诗经》中《周南》和《召南》的“之”字用法探究
2014年
《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收录了春秋早期的25首诗歌,记录了当时的语言面貌,对研究"诗经"时代的汉语语法有重要参考意义。文章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考察《周南》和《召南》中的"之"字用例,探求其句法语义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之"字的用法予以分析阐释,以求为研究虚词"之"语法化提供佐证。
吴春波
关键词:《诗经》《周南》《召南》助词代词
《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
2014年
《古诗十九首》写出了文人对于生命的普遍感受,表现出强烈的忧生之嗟,其生命意识的萌发是汉末社会现实状况和文人生存境况外化的结果。这种生命意识具体表现为因理想失落而致的对原有生命价值范式和意义模式的质疑与否定;对生命本体意义的深切体悟与追寻;哀叹生命的短促,以"向死而生"的态度直面现实。《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充满了深沉的悲剧意味,具有强烈的悲剧美。
吴春波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悲剧美
可视媒介广告语的性别语言探析
2011年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人是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科技发展的生物,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因此,人的性别是从两个层面上探讨的,一是社会性别,二是自然性别。自然性别(sex)是生物学上的概念,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生理差异的角度定性的。
吴春波刘云
关键词:性别语言广告语媒介社会性别社会组织生理差异
安妮宝贝小说中女主角的性格特征解读被引量:1
2014年
安妮宝贝是中国一位极具个性的现代作家,创作出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文体自省疏离,风格清洌;作品题材多围绕城市中游离者的边缘生活,藉此思考宿命、自由、漂泊等命题,从而探索人之内心与自身及外界的关系。本文在研读其主要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出作品中的人物既是感情残缺的孤独者和观照内心的漂泊者,更是脆弱而又勇敢的理想者。
吴春波尹桂丽
关键词:安妮宝贝漂泊孤独勇敢
汉英倒装及其语义凸显对比分析
吴春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