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茂

作品数:33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西安交通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肿瘤
  • 7篇腺癌
  • 4篇胰腺
  • 4篇增生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前列腺
  • 3篇代谢
  • 3篇胰腺炎
  • 3篇诊治
  • 3篇乳腺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特异性免疫
  • 3篇特异性免疫治...
  • 3篇前列腺增生
  • 3篇切除
  • 3篇肿瘤疫苗
  • 3篇主动特异性免...
  • 3篇自体肿瘤

机构

  • 28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北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二医...

作者

  • 33篇马茂
  • 5篇孟绍菁
  • 5篇姚德茂
  • 5篇马振华
  • 5篇张亚玲
  • 4篇李瑞祥
  • 4篇王小林
  • 4篇盛斌武
  • 3篇王一理
  • 3篇范代娣
  • 3篇孟宪魁
  • 3篇石景森
  • 3篇南勋义
  • 2篇耿志琴
  • 2篇白东晓
  • 2篇郑见宝
  • 2篇潘承恩
  • 2篇孙学军
  • 1篇张剑琴
  • 1篇张越

传媒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治疗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的作用。 方法 :根据营养底物不同将 1995~ 1999年 35例作为实验组 ,1990~ 1994年 33例作为对照组。对相关生化指标、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 :发现实验组治疗 3天后血淀粉酶、转氨酶、尿素酶、白细胞总数和血糖等明显下降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部总数差异显著 (P<0 .0 1)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的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 ,改善肝、肾等功能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马茂张亚铃孟绍菁耿志琴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营养支持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再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后再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4例BPH术后再发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根据主诉分为肉眼血尿组和排尿困难组,又根据BPH手术方式分为前列腺开放手术组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组,观察两组间发病年龄、与BPH手术间隔时间、前列腺体积、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Gleason评分的差别,分析低分化腺癌、Ⅳ期和硬结发生率。结果前列腺开放手术与TURP术后两组发病年龄、术后间隔时间、前列腺体积、血PSA、临床分期(F=0.727,P=0.403)无显著性差异。血尿组与排尿困难两组发病年龄、术后间隔时间、血PSA、Gleason评分、低分化腺癌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血尿组前列腺体积较排尿困难组大(F=5.923,P=0.024)。血尿组硬结发生率明显高于排尿困难组(P<0.05),临床分期晚于排尿困难组(P<0.05)。结论 BPH手术治疗(包括TURP)后再发的前列腺癌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基本同原发性前列腺癌。手术仅切除增生腺体,存留压迫、萎缩变形之外周带可能是术后前列腺癌再发的主要起源,再发癌可能与前列腺干细胞增殖、演变有关。BPH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非常重要,可尽早发现癌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盛斌武王明珠范晋海张越马茂贺大林南勋义
关键词: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
地塞米松抑制炎症介质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探讨应用地塞米松抑制炎症过程中多种炎症介质的作用或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 ,以期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治疗效果 .方法  SAP4 0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和普通组 ,于治疗后 1,3,5 ,7,10 ,14 d测定外周血 6 -酮 -前列腺素 F1 α(6 - keto- PGF1 α)、血栓素 (TXB2 )、白细胞介质 - 6(IL - 6 )的水平并用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 (NO)水平 ,每 7d CT测定胰腺影像变化 ,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感染中转手术率、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组 6 - Keto- PGF1 α,TXB2 ,IL -6 ,NO较普通组显著下降 (P<0 .0 5 ) ,CT示胰腺坏死、胰周渗出在 2 wk后明显减少 ,并发症发生率、感染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普通组 (P<0 .0 5 ) .结论 应用非特异性炎症介质拮抗剂地塞米松可以显著降低血中炎症介质水平 ,降低胰腺炎症程度 ,是治疗 SAP的有效药物 .
马茂耿志琴和新颖孟绍菁
关键词:地塞米松炎症介质急性胰腺炎预后
体重指数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xx index,BMI)人群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差异。以及对PSA临床应用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7月间本院体检中心856例男性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所有入选者均排除前列腺炎或前列腺癌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清总PSA,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BMI与血清PSA之间相关性。结果:正常体重组(BMI<24)、超重组(24≤BMI<28)和肥胖组(BMI≥28)中,血清PSA水平(ng/mL)分别为2.97±0.15,2.53±0.12和2.01±0.16,三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PSA与BMI(r=-0.130,P<0.05)、体重(r=-0.142,P<0.05)呈负相关关系;与年龄(r=0.306,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BMI和血清PSA水平存在相关性,随着BMI增加,PSA呈下降趋势,应用PSA解释临床结果时应考虑到BMI的影响。
王小林马茂
关键词:体重指数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癌
睾丸腺瘤样瘤1例报道被引量:1
2010年
睾丸腺瘤样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在婴幼儿中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睾丸腺瘤样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探讨原发性睾丸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诊治方法及预后。
盛斌武马茂南勋义
关键词:腺瘤样瘤睾丸病理
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老年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查体的BPH切除术后5年以上65~88岁患者152例,测量患者血压、体质量、身高,体质指数(BMI)、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化分析包括晨空腹血糖(FG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同时行尿常规分析、最大尿流率(Qmax)测定,评估代谢综合征各相关指标与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Qmax的相关性。结果伴代谢综合征的26例患者BPH术后复发11例,无代谢综合征患者126例术后复发27例,伴代谢综合征者BPH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76,P=0.000)。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PSA值、PV、IPSS评分分别为(2.0±0.8)μg/L、(28.3±5.5)ml、(11.1±3.2)分,显著高于无代谢综合征患者(1.8±1.0)μg/L、(22.4±4.0)ml、(7.1±2.4)分(t=28.65、44.41、38.56,P=0.000、0.000、0.000),最大尿流率(14.8±5.3)ml/s,显著小于无代谢综合征患者(19.8±4.7)ml/s(t=59.48、P=0.000)。BPH术后复发组患者PV、IPSS评分与BMI、FGB、TG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BPH术后无复发组患者PV、IPSS评分与BMI、FGB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两组患者Qmax与BMI、收缩压、FGB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与老年患者BPH术后复发率增加有明显的相关性。
盛斌武张剑琴马茂南勋义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前列腺增生复发
Heparanase、COX-2在肾癌中的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Heparanase、COX-2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4例肾癌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Hpa、COX-2蛋白的表达,以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Hpa、COX-2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Hpa、COX-2在肾癌中的表达均较正常肾脏组织明显增高(P<0.05)。Hpa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COX-2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肾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正常肾脏组织(P<0.05),高MVD组中Hpa、COX-2表达的阳性率高于低MVD组(P<0.05),Hpa、COX-2阳性表达组中MVD值亦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Hpa、COX-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Hpa、COX-2可能通过促肿瘤血管生成参与肾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有可能成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和靶向治疗的靶点。
王小林马任远魏英马茂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环氧化酶-2肾癌血管生成
晚期胰腺癌序贯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马茂张亚玲朱兆喜杨春文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序贯治疗
转移性肾细胞癌靶向治疗进展
2009年
肾细胞癌起病隐匿,约20%~3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局限性肾癌行根治术后亦有30%~40%会发生转移。对转移性肾癌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随着肿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继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Bevacizumab和Temsimlimus等分子靶向药物应用临床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临床试验结果、不良反应以及在非透明细胞癌中的应用等方面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王小林马茂
关键词:肾细胞肿瘤靶向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变异及其处理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LC)中胆囊动脉变异及其处理。方法  5 5 0例择期LC患者 ,在全麻和人工CO2 气腹状态下解剖胆囊动脉。结果 变异胆囊动脉 1 1 8例 ,占 2 1 .4 5 %,其中胆囊动脉行经胆总管前后方并紧贴胆囊前后方上行 5 3例 ,双胆囊动脉 4 3例 ,胆囊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 5例 ,迷走胆囊动脉 8例 ,来自异常右肝动脉的胆囊动脉 5例。结论 胆囊动脉变异率高 ,术中准确辨认、解剖和妥善处理对预防术中大出血和胆管损伤有重要意义。
白东晓姚德茂马茂潘承恩姚英民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