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丹
- 作品数:42 被引量:200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行无阿片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行无阿片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6月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2例,年龄18~65岁,其中采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40例(OF组),阿片类药物麻醉42例(C组)。OF组麻醉诱导前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h)和艾司氯胺酮0.25 mg/(kg·h)维持麻醉;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输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诱导时静脉注射阿芬太尼25~50μg/kg,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复合吸入七氟醚0.8~1.5个肺泡最小有效浓度,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2~4 mg维持适宜肌松。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估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 d的状态。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2、6、12、24 h的数字化疼痛量表(NRS)评分和术后24 h氢吗啡酮消耗量,围术期不良反应(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头晕、口腔分泌物增多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OF组术后1 d QoR-15评分下降幅度更小,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延长,术后24 h氢吗啡酮消耗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各时点NRS评分和其他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行无阿片麻醉能够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刘梦菲何龙田丹丹张迪许颖秦菲菲艾艳秋
-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协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协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腹股沟斜疝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不同时点两组应激反应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2时点两组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T1时点(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3及T4时点两组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低于T2时点(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 h、12 h、24 h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8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研究组CD4+CD25+、CD4+、CD4+/CD8+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股沟斜疝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协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患儿应激反应程度及术后疼痛,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损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朱允涛田丹丹
-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应激反应
- 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血液动力学及脑代谢的影响
- 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危害一直鼓励人们不断地开展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减少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目前临床常用的围术期血液保护措施包括:术前自体血收集、术中及术后失血回输、术前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
- 田丹丹
- 关键词:低血压血液动力学脑代谢
- 文献传递
- 叶酸治疗HHcy的效果及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对其影响的分析
- 目前,我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患病率高,且其与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等疾病密切相关,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叶酸是目前认为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可将其水平降低约...
- 田丹丹
-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单核苷酸多态性叶酸治疗等位基因
- 硬膜外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复合麻醉的镇静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复合咪达唑仑和芬太尼镇静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用芬太尼+咪达唑仑,B组用哌替啶+氟哌利多,记录给药后改良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OAA/S)评分及遗忘情况.结果给药后5、10、30、60 min的OAA/S评分B组[(4.3±1.0)、(3.7±1.3)、(3.9±1.2)、(4.6±0.8)分]高于A组[(3.2±1.2)、(3.2±1.1)、(3.3±1.3)、(4.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0、120 min A组(60.0%、33.3%)遗忘程度优于B组(20.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遗忘效果好,是较为理想的术中辅助用药组合.
- 吕蕴琦田丹丹张文霞刘春兰张卫
- 关键词:咪达唑仑芬太尼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脑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联合硝普钠或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 (CH)时对脑氧供需平衡、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择期脑膜瘤切除术病人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 5例。Ⅰ组AHH联合硝普钠CH ;Ⅱ组AHH联合尼卡地平CH。同时以MAP基础值的 6 0~ 70 %行CH。连续监测HR、MAP、CVP ,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AHH联合CH前 (T0 )、AHH联合CH30min(T1)、AHH联合CH6 0min(T2 )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 ,测定Hb、Hct值 ,并计算动 -颈内静脉氧含量差 (Da - jvO2 ) ;测定算出动 -颈内静脉血乳酸 (LD)、SOD、MDA含量差 (Da- jvL、Da - jvSOD、Da - jvMDA)。结果 :与T0 比较 :T1、T2 时点Ⅰ组的CjvO2 、Ⅱ组T1、T2 的Da - jvO2 显著降低 (P <0 .0 1 ) ,Ⅰ组Da - jvO2 、Ⅱ组CjvO2 显著增高 (P <0 .0 1 )。两组各时点动、颈内静脉血CaO2 、CaL、CjvL、Da - jvL、Da - jv SOD、Da - jvMDA值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结论 :AHH联合硝普钠或尼卡地平CH能维持脑氧供需平衡、脑能量代谢的稳定 ;而尼卡地平对脑神经系统更安全。
- 田丹丹孙瑞广
- 关键词: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脑代谢AHH
- 目标导向治疗的新指标:组织氧饱和度被引量:1
- 2021年
- 围术期监测组织灌注的细微变化并确保人体各组织器官得到持续、充足的氧供是麻醉医生的重要工作。目标导向治疗(GDT)是临床上改善组织灌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对GDT改善患者预后的价值提出了质疑。选取正确的靶点指标进行监测、诊断和治疗是有效实施GDT的前提条件,而关于GDT最佳指标的选择却仍未达成共识。笔者检索整理了GDT指标的相关文献,旨在探讨GDT指标选择的新方向。
- 张超凡何龙田丹丹艾艳秋
- 关键词:组织灌注GDT组织器官
- 乙肝病毒携带哺乳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 通过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哺乳期女性的生活质量现状,分析患者个体特征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性,探讨影响乙肝哺乳期女性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方法: 应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调查2017年2月1日~2018年1月...
- 田丹丹
- 关键词:生活质量
-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对胃肠外科手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胃肠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盐酸阿扎司琼10 mg,术后行PCIA。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研究,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2组,每组30例,2组PCIA配方:D组:地佐辛35 mg+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S组: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均为2 mL.h-1恒速输注,单次追加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分别记录术后4,8,12,24,48 h各时点疼痛(VAS)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VAS评分,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地佐辛组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胃肠外科手术后镇痛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但地佐辛不良反应更小。
- 孙振涛李阿丽韩雪萍田丹丹
- 关键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舒芬太尼地佐辛
-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I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1399C〉T(UGT1A91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良性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52例,年龄20—50岁,体重50—70kg,ASA分级I级或Ⅱ级。术前采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UGTlA91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纯合子(C/C)组、突变杂合子(C/T)组和突变纯合子(T/T)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均靶控输注异丙酚,cp3,ug/ml,输注60min时采集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记录停止输注异丙酚至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此时的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BIS值升至80的时间及此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野生纯合组24例,突变杂合组96例和突变纯合组32例。等位基因频率T为53%,c为47%。三组患者血浆异丙酚浓度、OAAS评分降至4分时的时间、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和BIS值升至80时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TlA91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不是引起异丙酚镇静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
- 田丹丹任燕伶张莉蓉郜娜常琰子张卫
- 关键词:二异丙酚清醒镇静多态性单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