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玲
- 作品数:59 被引量:610H指数:14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血消对急性脑出血肝阳化风证的疗效观察
- 2002年
- 唐晨光赵艳玲何泽云李平张佩莲
- 关键词:脑出血肝阳化风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平肝熄风水牛角
- 序贯针法分期论治中风病偏瘫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4年
- 赵艳玲唐晨光何泽云刘伍立章薇黄洁彭晓玲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疾病偏瘫针刺疗法
- 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手精细动作康复的研究进展
-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瘫痪时肢体远端肌肉受累较重并且恢复最迟并最差,而且在康复过程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步行训练,而忽视上肢特别是手的精细动作的康复。本文综合了对中风偏瘫手精细动作康复的各种针灸疗法,以便为临...
- 赵艳玲李文纯
-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疗法
- 文献传递
- 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症的相关性。方法:用随机抽样法确定调查医院,用Spearman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具有“阳热”特点的高血压病、糖尿病与阴虚阳亢(火热)证呈现正相关,与气虚血瘀证呈现负相关;具有“痰”病理变化的冠心病、支气管炎与风痰阻络证呈现正相关,其中支气管炎还与气虚血瘀证呈现负相关。结论: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阴阳相依、同气从化的特点。
- 周慎易振佳刘伍立赵艳玲岳增辉王淑云赵瑞成蒋荣鑫杨玉龄
-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合并症
- 针灸治疗代谢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异常聚集存在于同一个体的临床症候群。与正常人相比,MS患者死于或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1-2倍,同时发生糖尿病的几率增加4倍,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死亡四重奏"。
- 郭胜童屈娅婷刘卜菡何军锋赵艳玲杜佳刘霞
- 关键词:META分析临床症候群随机对照试验中心性肥胖固定效应模型
- 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的穴位特异性影响。方法:采用现代电生理技术,选择足阳明经“四白”、“地仓”穴及手太阳小肠经“颧髎’穴及“四白旁开点”做同步对照,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白组、颧髎组、地仓组、四白旁开组,每组8只,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 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针刺效应。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组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 与针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 赵艳玲常小荣
- 关键词:电针足阳明经胃肌电穴位特异性疾病模型
-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诊疗方案之研究
- 本文运用文献调研、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生物统计学分析、方案制订、专家咨询、多中心临床评价等步骤和方法,对中风后遗症的发病机制、基本证候及其与主症、合并病症的相关性,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治疗、康复、护理与疗效...
- 周慎易振佳刘伍立赵艳玲岳增辉王淑云赵瑞成蒋荣鑫杨玉龄
-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医药防治
- 文献传递
- 中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中西医对于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十年来中医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着重就针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中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秦思佳赵艳玲
- 关键词:梨状肌综合征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 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120例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观察和验证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确诊为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病人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分别给予祛风化痰针刺法和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加空白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0.7%和8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和37.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祛风化痰针刺法对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减轻乃至消除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吴清明冯国湘刘未艾刘本立赵艳玲张志萍易宣超
- 关键词:祛风
- 可欣舒治疗轻、中度抑郁症(肝郁脾虚证)Ⅲ期临床试验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可欣舒治疗轻、中度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氟西汀平行对照、剂量固定的多中心试验。入选45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可欣舒片4.5g·d^(-1))和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片10mg·d^(-1)),观察6wk。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疗效指数、中医证候评价疗效,以实验室相关检查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安全性。结果纳入全分析集(FAS)448例(试验组336例,对照组112例),纳入安全性分析集455例(试验组341例,对照组114例)。2组治疗2、4、6 wk末HAMD-17评分与基线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2组间各时间点总分和减分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指数分别为(2.7±1.1)和(2.3±1.2),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6%和83.3%,对照组为39.3%和81.2%,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口干(34.2%vs.4.7%)、食欲减退或厌食(20.2%vs.4.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欣舒治疗轻、中度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刘松山陈卫银刘福友薛洁刘远新赵艳玲孟翠霞吉海旺
- 关键词: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