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 作品数:57 被引量:143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语言文字 更多>>
基础医学多学科融合综合性实验建设与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医学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实践(实验)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在基础医学阶段,医学生的很多能力、素质是在实验实践教学中逐渐培养、训练出来的。 彭挺 李和关键词: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基础医学多学科融合综合性实验建设与研究 医学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实践(实验)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在基础医学阶段,医学生的很多能力、素质是在实验实践教学中逐渐培养、训练出来的。实验实践教学阶段的训练效果将对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探... 彭挺 李和关键词: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文献传递 热休克蛋白40和热休克蛋白70抑制N2a细胞内突变亨廷顿蛋白聚积和毒性 2009年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40(HSP40)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N2a细胞内突变亨廷顿蛋白(htt)聚集物形成和毒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显微镜术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单独或共同过表达HSP40和HSP70对N2a细胞内转染的突变htt(含有150个谷氨酰胺重复数,150Q)聚集物形成的影响;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细胞活力和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单独过表达HSP40或HSP70,尤其是共同过表达HSP40和HSP70显著减少150Q htt在N2a细胞内的聚积,各组含有聚集物的细胞为(n=1 000):仅表达150Q htt组约50%,过表达HSP40组约12%,过表达HSP70组约15%,共同过表达HSP40和HSP70组约5%。MTT分析结果显示,单独尤其是共同过表达HSP40和HSP70能显著增加150Q细胞的活力(P&lt;0.01,n=3),同时减少ROS产生(P&lt;0.01,n=3)。结论HSP40和HSP70通过抑制细胞内突变htt聚积以及减少氧化应激而增加150Q N2a细胞活力。 叶翠芳 李和关键词:亨廷顿蛋白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印迹 四甲基偶氮唑盐 N2A细胞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实践 被引量:3 2008年 叶翠芳 李和 刘德明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组织胚胎学 实验课 教学实践 课堂气氛 教学理论 Bmi-1在不同发育阶段食管上皮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6年 目的观察Pc G家族蛋白Bmi-1在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mi-1在食管上皮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小鼠胚胎、20例成年小鼠、15例人体胚胎、18例正常成年人食管上皮组织及17例食管癌组织中Bmi-1的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Bmi-1的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mi-1在各组食管上皮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各组表达强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在小鼠与人体胚胎时期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生后食管上皮组织。Bmi-1在人体胚胎、正常成年人食管上皮及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强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在食管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Bmi-1在不同发育阶段食管上皮组织的表达强度不同,与食管上皮组织的发育密切相关。 慕晓玲 周文斌 刘洋 史苏云 陈小雪 裴学莲 李和关键词:BMI-1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新生大鼠心肌telocytes在体外培养状态下的分裂方式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telocytes的分裂方式。方法采用0.1%胶原酶I/0.125%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telocytes,活细胞工作站动态捕捉和苏木素染色检测telocytes的分裂方式。结果酶联合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telocytes纯度高、活力好,增殖迅速。无丝分裂时,胞核变大,以出芽方式生长,形成哑铃状细胞核,核芽逐渐拉伸并与母细胞分离。有丝分裂前中期,染色质缩短变粗为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处;分裂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子核已初步形成;胞质分裂期,胞质逐步拉开,形成两个子细胞。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心肌telocytes均保持其原有的形态特征。结论体外培养心肌telocytes增殖时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并存。 常玉巧 李辞霞 郭志坤 李和 甘黎 牛艳菲关键词: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TELOCYTES 新生大鼠 基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模型的学习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为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将基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CIPP)模型构建的课堂学习评价融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教学中,探讨其可行性及应用效果。选取本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126个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课程前半程采用传统讲授法(对照教学法),后半程采用融入了CIPP课堂评价的讲授法(CIPP教学法),通过期末试卷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期末试卷分析显示,后半程章节相关试题(采用CIPP教学法)的主观题得分率(0.80±0.07)和前半程章节相关试题(采用对照教学法)的得分率(0.7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CIPP教学法对课堂学习有帮助的占91.0%,愿意教师继续使用CIPP教学法的占72.0%。在理论课讲授时有机融入基于CIPP的学习评价,在操作上可行,其促进课堂学习的效果,也被学生认可。 周琳 叶翠芳 沈建英 刘向前 彭挺 李宏莲 李和 宇兴江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堂评价 讲授法 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对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缺血和缺血-再灌注状态下对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大鼠心脏和通过钳夹大鼠心脏冠状动脉旋支制造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心肌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ting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正常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MMP-1的表达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显示正常心脏的MMP-1主要分布于心肌的细胞间质。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均呈强阳性反应。缺血30min心肌MMP-1反应无明显变化,缺血60min,酶反应浓度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30min,MMP-1的阳性反应增强,缺血-再灌注60min后,MMP-1反应区出现大面积融合。2.定量分析显示,缺血30min,MMP-1无显著性改变(P>0.05);缺血60min,出现显著性改变(P<0.05);缺血-再灌注30min,有显著性改变(P<0.01);缺血-再灌注60min,出现高度显著性改变(P<0.001)。3.Western blotting显示,缺血30min、60min肉眼观察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30min,MMP-1条带开始增宽,缺血-再灌注60min,MMP-1条带显著增宽。结论1.正常情况下MMP-1由毛细血管内皮、心内膜的内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分泌;在缺血、再灌注情况下心肌细胞具有分泌MMP-1的潜能。2.随心肌缺血时间的延长,MMP-1的含量逐渐增多,再灌注可进一步增加MMP-1的含量,这可能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胶原迅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郭志坤 史福军 朱武岭 王华 李和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 缺血-再灌注 心脏 免疫印迹法 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心肌胶原纤维的形态学构筑及其意义 郭志坤 武俊芳 何益群 牛杰 徐振平 李虎 蔡新华 文小军 李和 该成果属于心脏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该成果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分子生物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等多种技术,多方位、多层次、系统全面地观察了正常人、正常大、小鼠心肌的胶原纤维的形态分布...关键词: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 HAP1在大鼠胃粘膜内的分布特征及生后发育规律 2004年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 associated protein 1,HAP1)是一种功能不明的新蛋白质,因其与引起亨廷顿病的突变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具有相互作用而得名。以前关于HAP1的研究多集中在该蛋白与亨廷顿病神经病理学关系上。我们近来得研究发现,HAP1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内,还分布在内分泌系统。 叶翠芳 许瑞娜 廖敏 汪薇曦 张亦农 李和关键词:亨廷顿病 胃粘膜内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 神经病理学 生后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