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林
- 作品数:72 被引量:250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论语文课程目标的人文性内涵被引量:15
- 2005年
- 现代教育中的"人文性"指的就是与"物质性"、"功利性"相对的"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与功利主义教育相对的精神教育,是与职业性的、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实利主义教育相对的"立人"教育,是培养"精神成人"的教育。人的精神是有不同层面的,"精神成人"就是人在不同的精神层面逐渐成长的过程。相应地,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目标也就体现在以下不同层面之中:精神的第一个层面是情感,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目标的基础性因素。精神的第二个层面是道德意识,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目标的重要内容。精神的第三个层面是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目标的重要方面。精神的第四个层面是审美,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最高的人文目标。
- 李山林华婷
- 关键词:人文性语文课程目标道德意识物质性精神性功利性
- 存在主义哲学视野中的语文课程——课文课程的一种人文阐释
- 2004年
- 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它高度关注人的存在、人性、人情、人生际遇等问题、表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语文课程富有丰厚的人文积淀,具有得天独厚的实际人文教育的条件。语文课程要体现其人性的特点,就必须吸纳存在主义的思想观念,促进语文课程观念的洗涤和更新。
- 黄强军李山林
- 关键词:存在主义人文精神
- 语文教学内容辨正被引量:16
- 2006年
- 李山林
-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内容课程意识语文教师专业化教材编制
- 语文教学课程论视点初探被引量:14
- 2003年
- ●真实的、具体的、多样的、活生生的课程发生在学校中,发生在课堂中,发生在活动中,发生在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学生经验的语文课程”分别展示了三种语文课程的微观结构形态。●“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怎样教”即教学方法是第二位的。●“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呼吁不仅要“用教材教”而且要“教教材”。●语文“课堂课程”必须渗透“活动课程”的理念。
- 李山林
-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论教学大纲教学结构教学内容
- “语言”教育的歧路和“文化”教育的回归被引量:6
- 2015年
- 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将语言分为"内容"和"形式",继而将"言语形式"作为"语文学科""独立"的标志性因素。这种"言语形式教育"论违背了"语言不可分"和"语文能力整体性"的规律,虚化了语文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走向了一条歧路。集文史哲经等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古代语文教育暗合了语文作为"百科之母"的综合性特征,从"文道一体"的本体观念,到目标、内容、方法都符合语文教育的固有规律。因此,回归"语言文化教育"是当代语文教育的必然选择。
- 李山林
- 关键词:语言文化教育
- 语言形式教学:现代语文教育的一种理论误导
- 2017年
- 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强调'语言形式',把'语言形式教学'作为学科独立的标志。这种理论违背了语文教育的自然规律,很可能误导教师进入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死胡同。真实的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语言形式'无法独立成为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育内容只能在文化整体中探求。
- 李山林
- 关键词:教育学语言形式
- “整体阅读教学”浅论被引量:1
- 2004年
- 整体阅读教学是针对“分析”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它对于阅读教学的改革既具有课程论的意义,又具有教学论的意义。它在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层面具有独特的操作内涵。
- 李山林
- 关键词:整体阅读教学诵读语境教学
- 论语文教材的知识性被引量:1
- 2007年
- 我国的语文阅读教材大都是文选型的,文选型的教材实质上是一种经验型的教材或感受型的教材。教材中的选文,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语文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阅读材料,选文作为单纯的阅读材料只是供学生感受的。所以,文选型教材的强势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情景的语文经验,尤其是书面语言的经验,供学生感受、体悟。换句话说,文选型教材为学生在日常的直接经验语文的基础上提供了接近间接经验语文的机会,更便于学生“暗中摸索”。如果文选型的语文教材仅仅满足于或停留于提供语文经验,那就真正只是“文选”,只是“语文读本”,而不具备教学的性质,也就不是真正的语文“教”材。那这样的“文选”就与日常学生们的阅读材料没多少区别,充其量只有“选”与“不选”的区别。正因为如此,编者们为了使“文选”具有教学性,让“选文”变成“课文”,创设了教学单元,并撰写了一些“教学指引”的文字,如“单元教学重点”,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与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等。作为教材,编者们的这些工夫是最为重要的,是使“选文”成为“课文”,“文选”成为“教材”的关键一环,也是体现教材编写者的教材理念和编写水平的地方。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语文教材发展史上,对这一非常关键的环节研究不够,重视也不够。语文教材的变化往往只是“选文”的变化,其体例变化不大,其教学指引(“提示”和“练习”)的侧重点、角度和内容变化也不大,
- 李山林
- 关键词:语文教材知识性教材编写者语文经验教学性阅读教材
- 再论“语言形式教育”的歧路——对张长霖、王家伦商榷的回应被引量:1
- 2016年
- 精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言意整体",语文能力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语言形式教育"论无视语言的"精神"本质属性,只关注了语言的"载体"和"工具"的功能属性,使语文教学颠倒本末或舍本逐末。"语言形式教育"论违背了语言能力的整体和综合特性,不重视"内语言"的生成性和成长性,只关注外在语言形式的学习,走入了违背语言能力生成规律的误区。"语言形式教育"论不恰当地过分强调外在的"教"的功能,忽视了语言能力形成的"内隐学习"心理机制。
- 李山林邓丽
- 关键词:语言精神性
- “课文”性质问题的学术演变被引量:1
- 2017年
- "课文"是语文课程特有的概念,它与语文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大纲时代的语文教育主要把"课文"直接当作"教学内容",但也开始认识到了"课文"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凭借和例子功能。学术界对课文的"内容说"和"凭借说"多有辩论,而对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研究将课文性质问题的探讨推进了一大步。王荣生关于选文功能类型的理论将课文的价值功能辨析分明从而具有操作价值和实践意义。新课标用"文本"替代"课文"颇有深意。
- 李山林
- 关键词:课文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