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芬
- 作品数:43 被引量:92H指数:4
- 供职机构: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背诵——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
- 2016年
-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为改变地方本科院校受生源、地域等的影响而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现状,背诵不失为一种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实验研究,学生经过背诵使其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整个背诵过程对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兴趣和语感方面皆有突出作用。
- 王玉芬高霞
- 关键词:背诵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学习
- 《大学英语学习手册》——地方本科院校大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
- 2015年
- 《大学英语学习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地方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指南针,为他们尽快适应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指明方向。作为促进教学的一种措施,《手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手册》的编写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师团队介绍、课程媒介介绍、认知策略指导、学生发展及帮助和服务。
- 王玉芬
-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因素调查与研究
- 2016年
-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情感教学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情感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的研究意义非凡,将对整个教学中的情感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 王玉芬
- 关键词:大学英语情感教学教师情感地方本科院校
- 英语师范生职前课堂教师用语探究
- 2016年
- 有效培养和提高具有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师范生是当今高师改革的重要课题。然而,职前英语学生的课堂教师用语存在不合理性、不准确性以及对使用的英语课堂用语熟悉度不够等问题,规范课堂教师用语,对提高英语师范生课堂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为教授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教师提供参考。
- 杨丽琴王玉芬
- 关键词:师范生课堂实践
- 诗意地栖居——生态视域下的《与狼共舞》
- 2016年
- 电影《与狼共舞》在1990年上映后获得第63届奥斯卡奖,主人公邓巴尔中尉的西部边疆之旅是一场真正的自我生态之旅:印第安人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深深感染着邓巴尔中尉,引领着在战争中丧失生存信念的邓巴尔中尉找到舒适的心灵栖居地。影片中印第安人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生存状态,正是诗意地栖居的真实写照。
- 王玉芬
- 关键词:《与狼共舞》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 一次精神和肉体的朝圣之旅——《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圣经》原型解读
- 2013年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2002年的成名之作。书中的主人公派在沉船后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了227天,在经历了肉体和灵魂的重重考验之后,派凭着自己对上帝的信仰和爱,最终抵达了彼岸,获得了救赎。通过从圣经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圣经意象,圣经场景等,论文得出结论派的海上漂流之旅是一次宗教朝圣之旅。
- 张建春王玉芬
- 关键词:《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圣经原型朝圣
- 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引量:4
- 2014年
- 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机、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是有效措施。
- 王玉芬
-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大学英语
- 生态教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情感教学
- 2016年
- 生态教学理论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建立教师、学生、教学之间的和谐统一。而情感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动机、自尊和焦虑对大学英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和降低焦虑,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化。
- 王玉芬
- 关键词:生态教学动机自尊焦虑
- 文化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管窥被引量:13
- 2009年
- 校训文本是个特殊而又广泛的题材,作为理念、原则和目标的集中体现,任一则校训大多都出之有典、有源,它同校名、校歌、校旗和校标等一起承担着外宣的急先锋。而对于担负文化交流和宣传任务的校训翻译,国内研究却显得相对不足。笔者以文化视角,从原语特征和文化蕴含上解读了国内外三所名校的校训及其译语后,发现译语在实现功能对等的同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意象缺失。这对校训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麦新转王玉芬
- 关键词:大学校训功能对等文化视角
- 模因论视角下的《关雎》英译研究——以理雅各、庞德和许渊冲的三个英译本为例
- 2016年
-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研究典籍英译至今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以《关雎》为例,选取的是理雅各、庞德和许渊冲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这三个译本各具特色,由于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三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和所选择的翻译策略也各不相同。基于此,结合模因论,分析翻译策略的选择对文化模因传播的影响。
- 吴炯王玉芬
- 关键词:模因论创造性翻译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