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恒

作品数:53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颈筋膜
  • 10篇动脉
  • 10篇手术
  • 10篇颈椎
  • 7篇血管
  • 7篇教学
  • 6篇动脉鞘
  • 6篇前路
  • 6篇解剖学
  • 6篇颈动脉
  • 6篇颈动脉鞘
  • 6篇颈椎前路
  • 5篇入路
  • 4篇手术入路
  • 4篇小鼠
  • 3篇蛋白
  • 3篇多媒体
  • 3篇血管再生
  • 3篇移植脾
  • 3篇源性

机构

  • 28篇成都医学院
  • 2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7篇北京军区总医...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四川省肿瘤医...
  • 2篇解放军第21...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苍山县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作者

  • 53篇姜恒
  • 19篇单建林
  • 9篇孙天胜
  • 8篇李放
  • 7篇郭光金
  • 6篇任佳
  • 6篇刘鸿
  • 6篇赖雁
  • 6篇曾俊
  • 6篇聂政
  • 4篇谢拥军
  • 4篇时述山
  • 4篇韩威
  • 4篇张天飞
  • 3篇侯天勇
  • 3篇赵燕
  • 3篇吴蔚
  • 3篇左艳芳
  • 3篇许建中
  • 3篇马骄

传媒

  • 16篇局解手术学杂...
  • 7篇中国临床解剖...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检验医学教育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5
  • 3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9篇2004
  • 2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为方便现代移植免疫学研究 ,我们建立了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为今后的器官移植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以C5 7小鼠为受体 ,Balb/c小鼠为供体 ,参照Ono法并加以改良 ,将供体升主动脉、肺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连续吻合。结果 正式试验 2 5次 ,4例在 72h以内死亡 ,其余 2 1例均长期存活 ,手术成功率为 84 %。结论 在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基础上 ,处理好心脏移植的 5个关键步骤 ,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即可顺利建立。
吴蔚杨康姜恒
关键词:小鼠心脏异位移植
制作高质量医学CAI课件的简单方法被引量:4
2006年
任佳曾俊赖雁姜恒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多媒体
肱三头肌的解剖特点及其在臂后中部桡神经显露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肱三头肌与桡神经的位置关系,改进臂中后部桡神经的显露方法。方法尸体标本31具(62侧),在臂中部将肱三头肌外侧头自臂外侧肌间隔上钝性剥离达肱骨,继续向内侧钝性分离肱三头肌外侧头,显露桡神经,观察肱三头肌外侧头和内侧头融合的位置、融合前二者分界是否清晰,观察肱三头肌内侧头起点和外侧头起点与桡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肱三头肌内、外侧头融合近端与桡神经穿过臂外侧肌间隔处距离(6.7±2.6)cm,约在鹰嘴窝上缘水平,融合前肱三头肌内、外侧头分界清晰。肱三头肌外侧头全部起自桡神经沟近端肱骨骨面的为79%(49侧),部分起自桡神经沟以远肱骨骨面的为21%(13侧),其中腱性的9例,肌性的4例。结论利用臂中部肱三头肌内、外侧头的解剖特点,可使臂后中部桡神经的显露更安全、合理。
单建林姜恒高维涛
关键词:桡神经肱三头肌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牵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被引量:4
2010年
杨柏姜恒马岩胡闯
关键词:跟腱断裂关节镜
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的解剖关系及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意义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的解剖关系,提高颈椎前路手术中对颈总动脉的安全性。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22具,新鲜尸体6具,显露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观察椎前筋膜的层次、质地、向两侧的移行及其和颈动脉鞘的关系。结果:椎前筋膜浅层厚且致密,向椎体外侧直接延续移行到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前方,构成颈动脉鞘的前壁、内及外侧壁,在保持椎前筋膜浅层完整性的条件下,内外移动颈动脉鞘的活动度受到明显限制。结论:椎前筋膜是颈动脉鞘的主要组成部分,使颈动脉鞘相对固定,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避免用力牵拉。
单建林姜恒李放孙天胜王丽艳
关键词:颈筋膜颈动脉鞘颈椎解剖学
引导式实验动物血管插管装置在家兔肝动脉插管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直视下新型引导式实验动物插管装置及改良术在家兔肝动脉插管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45只白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组Ⅰ在剖腹直视下用常规插管装置经肝总动脉按常规法行肝动脉插管术,组Ⅱ在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按Seldinger穿刺法行肝动脉插管术,组Ⅲ在剖腹直视下用新型引导式插管装置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采取改良术式逆行肝动脉插管术。对3组家兔肝动脉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时间及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组Ⅰ、Ⅱ、Ⅲ家兔肝动脉插管术的成功率分别为60.0%、73.3%、86.7%,组Ⅲ与组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用时间分别为(42.0±0.5)、(31.4±0.8)、(25.2±0.6)min,组Ⅲ与组Ⅰ和组Ⅱ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6.7%、33.3%、20.0%,组Ⅲ与组Ⅰ和组Ⅱ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剖腹直视下,用新型引导式插管装置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行改良术式逆行肝动脉插管术提高了实验家兔肝动脉插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安全、简便等优点,对临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鸿周恩亮姜恒谢拥军刘兴国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肝动脉
注重技能考核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7年
代吕霞陈登榜姜恒曾俊任佳赖雁
关键词:诊断学
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化颈前手术入路。方法成人尸体标本22具,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横形切断气管、食管,观察椎前筋膜在椎体前方的移行,观察右侧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穿出椎前筋膜处与颈椎椎体水平的对应关系和与颈动脉鞘的位置关系。在同水平横行切开椎前筋膜、颈动脉鞘及其内容,横断面观察椎前筋膜的层次、质地、各层次向两侧的移行及与颈动脉鞘的关系,观察颈动脉鞘的形态及体验游离椎前筋膜的难易。结果颈椎椎前筋膜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致密,深层薄弱,二层容易相互分离,颈动脉鞘内侧直接与椎前筋膜浅层相移行。右侧喉返神经均在胸1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缘穿出椎前筋膜,甲状腺下动脉约在颈6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缘穿出椎前筋膜。结论颈椎椎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被利用使颈前手术入路更合理和安全。
单建林姜恒李放
关键词:颈筋膜颈动脉鞘颈椎病
兔VX2肝癌模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分析及改良肝动脉插管术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植瘤方式制备兔肝癌模型的成瘤率,并评估新型插管装置及改良术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2组:Ⅰ组前期直视下开腹行肝穿刺瘤细胞悬液注入法制备兔VC2肝癌模型,后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tion angiography,DSA)定位下,以Seldinger穿刺插管术经股动脉行兔选择性肝动脉造影;Ⅱ组前期行直视下开腹肝穿刺瘤组织块注入法制备兔VX2肝癌模型,后期DSA定位下,循新型插管装置以改良插管法经股动脉行兔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结合DSA及病理检查分析肿瘤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并对两组兔肝癌模型复制的成功率,以及插管操作时间、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Ⅰ组与Ⅱ组兔肝癌模型制备的成功率分别为60.0%和93.3%,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分别为66.7%和92.8%,行股动脉插管所用时间分别为(35.6±5.8)min和(27.4±5.3)min,行肝动脉插管造影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2.8%和14.3%,上述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直视下开腹行肝穿刺瘤组织块种植法与瘤细胞悬液种植法相比,成瘤效果更佳。新型插管装置及改良术较用常规装置以Seldinger法经股动脉行肝动脉造影,大幅提高了实验家兔肝动脉插管的质量和效率。
刘鸿冯巧灵张玮谢拥军李超姜恒周恩亮
关键词:肝动脉
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建立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方法并明确其应用解剖学特征。方法 取成人尸体 48具 ,显露桡神经深支 ,在前臂旋前旋后中立位 ,分别测量桡神经深支发出点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骨茎突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骨外上髁和Lister结节连线的水平距离。结果 桡神经深支自桡神经主干发出的位置在肱桡关节上方平均为 ( 15 4± 2 5 )mm。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均位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的尺侧 ,与连线的水平距离平均为 ( 6 1± 2 1)mm ,与肱桡关节线的平均距离为 ( 61 3±17 6)mm ,肱桡关节线与桡骨茎突尖端之距平均为 ( 2 3 0 5± 19 4)mm ,后二者之比平均为 ( 0 2 7± 0 0 3 )mm。结论 桡骨小头正前方或略偏外侧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近端的定位标志 ,肱桡关节线下方约 60mm ,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尺侧约 6mm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远端的定位标志 。
姜恒单忠林单建林郭光金张天飞
关键词:桡神经深支神经定位旋后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