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丽
-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房角关闭眼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的研究
- 季健梁娟刘伟邢小丽汪建涛
-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治疗11例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5年10月11例11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眼细菌培养阳性,培养细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2眼,粪肠球菌1眼,催产克雷白菌1眼,腐生葡萄球菌1眼,异型枸橼酸杆菌1眼,醋酸不动杆菌1眼。行后部玻璃体切割术者5眼,其中眼球摘除1眼;单纯前房冲洗加注药2眼;前房冲洗注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4眼。结论前房和玻璃体注药,后部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 邢小丽张红李筱荣
- 关键词:白内障吸出术白内障眼内炎
-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在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66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标准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和经透明角膜可调节缝线,术后观察眼压、视力及并发症,随访时间>6月。结果平均随访(10.22±3.13)月。术后视力提高者占66.67%,不变24.24%,下降9.09%。术前平均眼压(26.43±12.75)mmHg(1mmHg=0.133kPa)。术后随访期末眼压<21mmHg占94.33%,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89.39%,非功能性滤过泡(Ⅲ型)6.06%,薄壁滤过泡4.55%。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浅前房,前房渗出等。结论可调节缝线在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操作简单,不引起刺激症状,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 邢小丽季健袁佳琴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丝裂霉素
- 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兔眼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兔眼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植入的疗效。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兔(20眼),第1组:随机选择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A组),另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并辅助应用晶状体前囊膜(B组);第2组:随机选择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C组);另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并辅助应用晶状体前囊膜(B组)。术后3d、7d、14d、21d、28d观察眼前房炎性反应、滤过泡形态及功能,并测量术眼眼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滤过道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3d、7d、14d前房炎性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1d,A组、B组、C组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例分别为14.3%(1/7)、85.7%(12/14)、85.7%(6/7),A组与B组、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后逐渐升高,术后14d、21dA组与B组、C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3组早期滤过道均通畅;术后28dA组滤过道完全被瘢痕组织阻塞,C组滤过道远端闭合,近端小部分开放,B组滤过道完全开放,囊膜边缘变钝,未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晶状体前囊膜可在术后有效降低眼压,抑制或减轻滤过道瘢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
- 田甜刘伟安琳李丹丹邢小丽刘爱华季健
-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晶状体前囊膜
-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合并青光眼被引量:2
- 2008年
-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青光眼,因患儿年龄小易被忽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瞳孔阻滞型青光眼较少见,开角型青光眼为主要类型。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年龄小,小角膜,核性白内障,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等。随访应在术后第1年每3个月1次,以后随访时间间隔延长,但需持续终生。手术效果不佳,治疗首选药物,可联合抗代谢药物,植入引流物或睫状体光凝术。就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青光眼的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随访意见等进行综述。
- 邢小丽李筱荣袁佳琴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手术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泪液粘蛋白MUC5AC含量的变化
- 刘伟李会琳邢小丽李筱荣季健
- 大鼠视网膜匀浆上清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实验研究
- 邢小丽
-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时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时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特征,以进一步探讨短期急性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机制。方法收集闭角型青光眼初次急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在3d以内的患者20例20眼,选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进行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最小细胞面积、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细胞面积标准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有无差异。结果青光眼急性发作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最小细胞面积、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细胞面积标准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细胞密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青光眼急性发作组角膜内皮细胞六角形比例为(48.0±13.9)%,对照组为(58.0±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91,P=0.006)。结论短期持续高眼压会首先导致角膜内皮细胞的形状发生改变,而其他测量指标可能维持不变。
- 刘伟季健李丹丹邢小丽刘爱华汪建涛
-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
- 成品生物羊膜和晶状体前囊膜在兔眼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兔眼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成品生物羊膜和晶状体前囊膜的疗效。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只,随机选取每组兔的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A组术中植入成品生物羊膜,B组术中植入晶状体前囊膜,C组术中无植入物。术后1d、7d、14d、28d观察眼前节反应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并测量术眼眼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滤过道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升高,三组术后7d、14d、21d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相比较,羊膜降眼压效果较好,两组术后7d(7.17±0.22)mmHg、(7.79±0.16)mmHg(1kPa=7.5mmHg)、14d(7.54±0.47)mmHg、(8.76±0.81)mmHg、21d(11.81±0.74)mmHg、(14.03±0.25)mmHg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前房反应眼数及滤过泡类型的眼数比较:A、B组术后1d、3d、7d、14d前房反应眼数均较C组多,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1d、7d、14d、21d功能性滤过泡的数量较C组多,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早期滤过道均通畅。有功能滤过泡的维持和植入物有关,术后28dA、B组滤过道均完全开放,A组成纤维细胞少,但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可见囊膜边缘变钝,未见淋巴细胞浸润,C组术区可见瘢痕组织填塞滤过道。结论兔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成品生物羊膜、晶状体前囊膜均能安全、有效降低眼压,抑制或减轻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而成品生物羊膜降眼压效果较好。
- 秦书娟刘伟季健邢小丽刘爱华
- 关键词:晶状体前囊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
- 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的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因素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的闭角型青光眼相关发病因素。方法收集有虹膜睫状体囊肿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作为青光眼组,以囊肿合并单纯白内障患者59例作为白内障组,均行UBM及A超检查。结果 94位受检者共检出囊肿202个,青光眼组检出多发性囊肿比例高(61.9%),且多见于颞下象限的虹膜睫状沟和睫状冠。青光眼组囊肿平均大小为(0.5920±0.1151)mm,中央前房深度为(2.267±0.123)mm,平均眼轴长度(23.27±0.85)mm;白内障组分别为(0.4661±0.0946)mm、(2.560±0.214)mm、(24.34±0.42)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较大、多发的囊肿是公认的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因素,但是浅前房、小眼球等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发因素也参与了此类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
- 安琳刘伟田甜刘爱华邢小丽季健
- 关键词:虹膜睫状体囊肿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