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红
- 作品数:27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更多>>
-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现代再造--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
- 丰富且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日常生活中面临着穿着者减少、认知度不高的局面。形成此局面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改变,西方服饰文化影响及中国传统服饰本身存在着不便于现代日常生活的一些缺陷。文章通过对海派旗袍再造的实证...
- 曾艳红
-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创意产业
- 论南唐诗歌中的“闲情”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五代时期,偏安一隅的南唐在近4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词之成就既引人注目,诗之成就又不容忽视。南唐诗歌带有"闲情"特征:崇"儒"重"雅"的社会风气中孕育"闲情",诗人在"隐逸"之尚中抒发着闲情,"闲情"在南唐诗人频繁的酬唱应答中得到挥洒。南唐诗歌的"闲情"特征自有其审美价值,它是人类性情的一部分。南唐诗歌中的"闲情"还是唐宋文学流变中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致"转化的重要一环。
- 曾艳红
- 关键词:闲情审美
- 丝绸文化视阈中的唐代丝绸与唐诗被引量:8
- 2010年
- 中国自古被称为"丝国",拥有着丰富的丝绸文化。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唐诗以特有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丝绸文化。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丝绸文化。丝绸意象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丝绸文化为唐诗提供了创作素材,它是田园诗风、缛艳诗风出现的物质基础,并使唐诗呈现新的审美特质。丝绸与唐诗的联姻也影响了唐诗的接受与传播。
- 曾艳红
- 关键词:丝绸文化唐诗
- 唐诗中的“衾”意象与唐人诗风诗境——以白居易诗歌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衾"是中国古代的生活用品,也是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唐诗中,人们或以"衾"意象寓意男女欢爱,或以之喻友谊,将其指向较为私密的人际关系。另外,"衾"意象与唐人诗风意趣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存在较多"衾"意象的白居易诗中,它是其诗歌体现出"俗"之风貌的原因之一。
- 曾艳红
- 关键词:意象唐诗白居易
- 文化可持续创业视角下的广西壮族服饰生产被引量:2
- 2017年
- 在民族地区,人们利用自身独特文化发展经济,并使文化得到生产性保护。但在市场环境下,文化有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产生妥协而受到损害。在"文化可持续创业"理论中,文化被置于核心位置,人们基于文化作出创业决策,它可以从源头上防止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单一的、获取经济利益动机所驱使的产业运作模式所带来的文化妥协,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文化可持续创业理论对广西的壮族服饰生产活动进行观照,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为壮族服饰文化找到可持续的传承发展之路,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 曾艳红
- 关键词:壮族服饰
- 唐诗中的蚕桑题材及其审美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植桑养蚕是我国古代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唐诗中存在着大量的蚕桑题材,它们集中在描写农村生活、讽喻世情人生、表达闺情春思、记录蚕桑技术及反映蚕桑神话、民俗等几个方面。蚕桑题材入诗使唐诗增添了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色彩,蚕桑意象的使用使唐诗呈现出含蓄蕴藉的审美特质;此外,蚕桑文化还是促进唐代田园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 曾艳红
- 关键词:唐诗审美
- 唐诗中的蚕桑题材及其审美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植桑养蚕是我国古代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唐诗中存在着大量的蚕桑题材,它们集中在描写农村生活、讽喻世情人生、表达闺情春思、记录蚕桑技术及反映蚕桑神话、民俗等几个方面。蚕桑题材入诗使唐诗增添了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色彩,蚕桑意象的使用使唐诗呈现出含蓄蕴藉的审美特质;此外,蚕桑文化还是促进唐代田园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 曾艳红
- 关键词:唐诗审美
- 2013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邕剧专场综述被引量:2
- 2013年
- 邕剧是南宁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与桂剧、彩调、牝剧一起并列为广西的四大地方剧种。它属于皮黄声腔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其足迹曾到达广东珠江三角洲和湛江市、黔西南、滇东南以及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各国。因其活动中心在旧邕州府(今广。西南宁地区)一带,且用邕州官话演唱,解放后,定名为邕剧。近年来。由于时代变迁,全球化进程加快,流行、时尚文化及其他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
- 曾艳红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戏曲剧种珠江三角洲
- 中晚唐党争与白居易的后期创作被引量:1
- 2006年
- 中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是当时的重要政治事件之一,许多文人都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白居易以独善其身的处世方式在这场党争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自已的人格独立。但他对党争的是非实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其创作中以婉转深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党争对于其晚期散淡闲适的诗风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些充斥着个人闲情逸致的文字成为他保护自已的一种方式。
- 曾艳红
- 关键词:牛李党争白居易
- 丝绸工艺中的“捣练”与唐诗中的“捣衣”——兼论非物质文化传承中的文化意象及其转换被引量:3
- 2009年
- "捣衣"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美丽意象。它是古代对丝绸进行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序,此工序的存在是由丝绸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丝绸文化的角度出发,能够对唐人"捣衣"的目的、唐代中何以有"万户捣衣"的场面及这一文学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兴衰流变进行释疑。非物质文化中文化意象的传承及转换是文学创作中的普遍现象。在文学研究时,从物质文化的角度出发,追本溯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一些文学现象。
- 曾艳红
- 关键词:唐诗捣衣捣练丝绸文化文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