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梅 作品数:24 被引量:104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两种心肺复苏方案的院内急救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案在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对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两种不同心肺复苏方案,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患者为机控组;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的患者为人工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复苏药物和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方案10 min及30 min后的体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动脉血气分析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体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及二氧化碳分压在心肺复苏后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10 min后,机控组患者动脉血的pH值、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以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人工组(P<0.05);但心肺复苏30 min后,两组患者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为(46.8±5.2)min,机控组为(45.6±5.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10 min后,人工组4例有效,而机控组15例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术相比,采用心肺复苏机的心肺复苏的方式在循环的支持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可以有效地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薛乾隆 李琳琳 陈艳梅 高继英 张秀谦关键词: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 动脉血气分析 肌苷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治疗DEACMP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肌苷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DEACMP患者以给药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45例与参照组40例,联合组给予肌苷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参照组给予肌苷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功能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量表(Mo C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皆大幅升高,且联合组升高幅度大于参照组(P <0.05);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肌钙蛋白(cTnI)水平和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降低,且联合组改善幅度大于参照组(P <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00%(P <0.05)。结论肌苷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DEACMP,可有效缓解患者脑组织和心肌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黄国华 薛乾隆 岳秉宏 陈艳梅 李文卉关键词:肌苷 醒脑静 迟发性脑病 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成功抢救高钾血症所致心脏骤停患者1例 被引量:6 2011年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又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即采用每天24h或接近24h的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的方法,其临床应用目标是清除体内过多水分,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毒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确保营养支持,促进肾功能恢复及清除各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 陈艳梅 薛乾隆 张秀谦 张志华 韩树池 郭华英 刘璠关键词:心脏停搏 血液透析 高钾血症 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抢救危重患者36例护理体会 2012年 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BP)是指旨在替代受损的肾脏功能而进行的持续至少24h的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改善氧代谢、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以允许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稳定内环境等特点。我院急诊科从2009年12月~2011年9月共应用CBP治疗重症患者36例46人次,已经成为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患者存活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陈艳梅 张秀谦 曹桂云 郭华英 郝雁 曹卉关键词:血液净化技术 危重患者 抢救 床旁 溶质清除率 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是否出现心血管衰竭将患者分为心血管衰竭组75例和非心血管衰竭组31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病史、心肺复苏时间以及复苏前生命体征等资料,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心血管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血管衰竭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衰竭组(P<0.05);心血管衰竭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30.54±8.49)分、SOFA评分为(14.65±5.14)分,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衰竭组的(19.74±9.76)分及(6.49±4.56)分(P<0.05)。心血管衰竭组发病初始可除颤心律比例明显低于非心血管衰竭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前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复苏前血糖紊乱均为患者发生早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前存在SIRS以及复苏前血糖紊乱均是患者发生早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 薛乾隆 贺英 岳秉宏 韩树池 陈艳梅 高继英 张秀谦关键词:心肺复苏 心脏停搏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早期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早期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心肺复苏成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持续治疗超过6 h疗效不理想时[尿量<0.5 mL/(kg·h)]即开始实施CRRT,对照组持续治疗超过24 h疗效不理想时开始实施CRRT;两组每天持续治疗12~24 h,连续治疗5 d。采用GEM3000型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与血浆实际碳酸氢盐(AB)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与钠、钾,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IL-8、IL-1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评定患者病情及预测患者病死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O2、SaO2水平升高,PaCO2、AB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aO2、SaO2水平升高,PaCO2、AB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钠、钾水平及对照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钠、钾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1β、IL-6、IL-8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IL-8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心肺复苏术后早期实施CRRT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生化指标水平,同时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其术后康复。 薛乾隆 贺英 王慧 杨李鹏 王会娟 韩树池 陈艳梅 张秀谦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术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在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中的应用与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对患者进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BP)时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143例进行CBP治疗的清醒患者采取两种健康教育方法进行CBP知识教育,观察患者对治疗配合程度的影响。结果:数据显示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效果优于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P<0.05),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大大提高。结论:在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对CBP技术的认知度,增加患者对该治疗的依存性,从而使治疗顺利进行,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之一。 陈艳梅 任玉芳 潘虹霞 张秀谦 曹桂云徒手和心肺复苏(CPR)仪行CPR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徒手和心肺复苏(CPR)仪行心肺复苏术CPR(Cost Per Response)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抽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采用徒手CPR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仪CPR治疗,同期抽取50例来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和分析3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H-FABP、cTnI、NSE以及血清S100蛋白均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和健康组的S 100、NSE、H-FABP和cTnI分别为(1.25±0.87)、(80.49±28.0)、(2.49±1.50)、(13.58±6.51);(2.11±1.09)、(96.02±28.77)、(3.90±1.34)、(17.47±8.89);(0.22±0.07)、(28.92±6.94)、(1.11±0.69)、(3.79±0.69)。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S100、NSE、H-FABP和cTnI分别为(4.83±1.79)、(145.49±26.20)、(4.62±1.80)、(52.81±18.11);(1.89±1.19)、(90.44±28.79)、(2.79±1.39)、(20.46±14.48)。结论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患者心肺复苏仪行CPR治疗,相对于徒手行CPR治疗更为持久、有效,并能够将心脑缺血性损伤的程度控制在最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薛乾隆 贺英 韩树池 陈艳梅 李琳琳 高继英关键词:徒手 心肺复苏仪 CPR 心搏骤停 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分析及个体化、综合化护理干预 被引量:12 2014年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截肢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达49.5%。因此,探讨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并实施个体化、综合化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截肢率。本研究总结60例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并给予个体化、综合化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陈枫 陈艳梅 张秀芳关键词:糖尿病足 高危因素 护理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效果及MODS发生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效果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抢救的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1年8月—2022年7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8月—2023年7月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抢救效率、MODS和休克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术前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术前检查时间、多科室会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和休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总满意率为94.64%(53/56),高于对照组的80.36%(4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5,P=0.022)。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中,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与抢救效率,降低MODS和休克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赵向阳 杨李鹏 陈艳梅 张秀谦 董慧文 张振梁 张凯祥关键词:严重多发伤 抢救效果 抢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