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威

作品数:29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6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小说
  • 4篇拉美文学
  • 3篇代文
  • 3篇当代文学
  • 3篇电影
  • 3篇中国当代文学
  • 3篇文学
  • 3篇翻译
  • 3篇翻译研究
  • 2篇元小说
  • 2篇堂吉诃德
  • 2篇文化
  • 2篇文化研究
  • 2篇西班牙语
  • 2篇现实主义
  • 2篇马尔克斯
  • 2篇魔幻
  • 2篇魔幻现实主义
  • 2篇胡安·鲁尔福
  • 2篇加西亚

机构

  • 18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3篇滕威

传媒

  • 4篇艺术评论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文艺争鸣
  • 2篇中国比较文学
  • 2篇文艺理论与批...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当代电影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大庆社会科学
  • 1篇华文文学
  • 1篇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博尔赫斯是“后现代主义”吗?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再现拉美作家博尔赫斯在中国被经典化的过程,指明中国对博尔赫斯"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命名更多地源于美国文化的中介作用,而对拉美本土文学界的论述吸纳甚少,而且这一过程始终伴随中国文学界对"后现代主义"的讨论。论文剖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对博尔赫斯的误读,并试图反思彼时中国"后现代主义"批评种种轻飘偏颇的挪用。
滕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
2014年
马尔克斯逝世了,走过了他多姿多彩又风光无限的一生。不仅对于哥伦比亚,即使对于拉丁美洲,对于西班牙语世界,对于全球而言,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尽管这一天迟早会来。
滕威
关键词:马尔克斯加西亚西班牙语
胡安·鲁尔福的跨界写作——以《公民凯恩》的方式解读《佩德罗·巴拉莫》被引量:2
2010年
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像福克纳一样,墨西哥小说家胡安·鲁尔福(JUanRulfo)也证明了此言不谬。不过鲁尔福是文学史中罕见的一例,以薄薄的两部作品——短篇小说集《烈火平原》(ElLlanoenLlams,1953)及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PedroPOramo,1955)赢得了持久的深度赞誉。苏珊·桑塔格毫不掩饰对鲁尔福的极度推崇,“鲁尔福的小说不仅仅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部杰作,
滕威
关键词:写作短篇小说集福克纳
谈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
2011年
城市化是工业化带来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先有工业才有人群的聚集,然后才会慢慢形成城市,这是西方城市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西方,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历史过程。
滕威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
后金融海啸时代香港(电影)的自我想象——以《岁月神偷》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罗启锐导演的自传性作品《岁月神偷》,以其"纯正港式情怀"成为近三年来所谓"港片回归"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影片通过对童年的回望,以怀旧的脉脉温情改写了20世纪60年代香港动荡的历史。本文试图以《岁月神偷》为例,剖析金融海啸之后所谓的"港片回归"潮中香港电影对自身历史的再现与重构方式,同时借重这些港片生产、营销等政经方面材料揭示"港片回归"命名的悖论,更意欲从"电影事实"与"影片事实"的层层缠绕中彰显在日益汹涌强势的大陆资本与文化霸权面前,香港电影在文本内外都仍深陷"再殖民/再国族"二元对立的泥沼,如将其置于文化保育运动这一语境中,更加可见香港这一晚殖民城市的文化认同政治所面临的多重陷阱。
滕威
关键词:金融海啸怀旧
拉丁美洲文学汉译与中国当代文学(1949-1999)
滕威
关键词:拉美文学翻译研究魔幻现实主义
翻泽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相遇——也谈翻译中的“文化转向”被引量:13
2006年
本文从追溯“翻译研究”的历史入手,通过勾勒“翻译研究”的理论脉络,指出其最重要的两位思想家勒菲弗尔和巴斯奈特所倡导的“文化转向”实际特指转向文化研究。同时,文章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相遇带有某种必然性。由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文化研究理论敞开了参与实践的空间,因此这种相遇为翻译研究带来的不应该仅仅是学院内部的知识生产,而是以翻译展开文化游击战、争夺文化领导权的可能。本文认为这才是“文化转向”的意义所在。
滕威
关键词:翻译研究文化研究文化转向文化霸权
《堂吉诃德》的元小说性被引量:17
2003年
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小说《堂吉诃德》的文本细读 ,展示它在叙事艺术上为小说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揭示出《堂吉诃德》的元小说特征。同时本文力图挖掘小说叙事游戏背后的理论意义 ,即《堂吉诃德》的自我阅读、自我指涉的特征 ,以及对于小说文体本质的思索。
滕威
关键词:元小说文体
拉丁美洲文学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被引量:8
2007年
本文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考察中国大陆在1949-1999年间对拉丁美洲文学的翻译与接受,关注这一过程中翻译与政治、翻译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揭示翻译与接受过程中的种种误读与错位、改写与挪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当代中国的文学与历史。同时,本文试图将对拉美文学汉译历史的考察同思考中国的自我想像与世界视野的变迁联系在一起,从而切入翻译与文化身份建构的理论问题,力图避免将翻译与政治、文学与政治相对立的研究思路;相反,论文着意再现的正是翻译与政治之间联结的复杂性,并试图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恢复翻译/文学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可能性。
滕威
关键词:拉美文学翻译研究文化研究中国当代文学
“杀马特”:另一种穷人的困境被引量:3
2016年
2015年12月22日,新浪微博上一个本不起眼的账号因为一句“我是沉珂。大家好。七年不见”瞬间上了热搜榜头条,17万人评论,34万人点赞。她的自述长微博阅读量近4000万。这个被称为“一代90后的青春代言人”的女生七年前曾宣布自杀,如今突然现身网络,一下勾起无数网友的回忆。
滕威
关键词:穷人阅读量代言人90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