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荣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经口咽前路复位钢板固定技术用于儿童寰枢椎内固定的CT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研究经口咽前路复位钢板(TARP)固定技术用于儿童寰枢椎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年龄为5~15岁的儿童寰枢椎完整CT影像资料30套,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8.9±3.6)岁.将儿童按年龄段分为5~9岁组(15例)和10 ~ 15岁组(15例).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件测量儿童CT上的寰椎侧块横、纵径、侧块内、外高、侧块宽度,虚拟的寰椎钉道长度、钉道外展角,枢椎椎体螺钉钉道长度、逆向椎弓根钉钉道长度、逆向椎弓根钉外展角等数据. 结果 两组儿童的寰椎侧块宽度及高度均满足3.5 cm螺钉置入要求,但5~9岁组儿童的钉道长度[(13.9±2.8)mm]小于10~15岁组[(15.9±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7,P=0.033);两组儿童寰椎钉道外展角度分别为12.4°±2.9°和12.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6,P=0.136).5~9岁组儿童的枢椎椎弓根宽度>3.5mm的比率[46.7%(7/15)]、枢椎椎体螺钉钉道长度[(10.8±2.5) mm]和逆向椎弓根螺钉钉道长度[(17.0±2.0)mm]均小于10 ~ 15岁组[73.3%(11/15)、(11.9 ±2.7)mm和(20.9±2.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5 ~9岁儿童采用TARP固定技术基本可行,但10~15岁组儿童可以获得更佳的钉道长度.对儿童具体施术时,应该在术前薄层CT扫描图像上仔细测量后,设计个性化的置钉方式,以利于手术的安全和顺利实施.
- 王建华夏虹吴增晖陈旭琼乔国庆朱昌荣尹庆水
- 关键词:儿童解剖学寰枢关节内固定器
- 颅颈交界区手术翻修原因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 背景和目的: 颅颈交界区(CVJ)解剖结构复杂,该区域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近年来CVJ的手术质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不足及并发症,有的需非计划或再次手术翻修。非计划再手术和远期翻修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经口咽...
- 朱昌荣
-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固定锁骨中段斜形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分别予以重建钢板前置位固定和上置位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同的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顺时针扭转、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4种工况,评价不同内固定的最大等效应力、骨折块的最大综合位移和骨折断端的最大等效应力。结果⑴压缩工况下前置位和上置位各评价指标无差异;⑵在顺时针扭转和弯曲时,前置位内固定装置的最大应力明显大于上置位,但骨折块的最大综合位移和骨折断端的最大应力差别不大;⑶在逆时针扭转工况下,上置位固定的各个指标数值虽大于前置位,但基本接近。结论对于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前置位固定比上置位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提示上置位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前置位。
- 朱昌荣章莹郭晓泽肖进夏许可
- 关键词:锁骨骨折有限元分析重建钢板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小腿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
-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小腿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临床各类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中骨折情况尤为严重。骨折患者因其自身损伤造成局部或全身炎症,同时由于微循环发生...
- 谢会斌章莹夏远军黄显华郭晓泽朱昌荣
- 关键词:甘油果糖甘露醇
- 髋臼T形骨折四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 目的 评价髋臼T形骨折4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应用有限元相关软件建立双柱逆行拉力螺钉(A)、前柱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B)、后柱板联合前柱拉力螺钉(C)和双柱板(D)4种内固定治疗髋臼T形骨折模型,分别模拟站...
- 章莹夏远军谢会斌郭晓泽朱昌荣代元元
-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有限元生物力学
- 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一例报道被引量:3
- 2013年
-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是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骨肿瘤,具有潜在恶性,对骨质侵蚀破坏性大,易局部复发。临床上常用肿瘤刮除加植骨术、肿瘤段桡骨切除、游离腓骨头移植或带血管蒂的腓骨头游离移植治疗。也陆续有使用人工腕关节置换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报道,但因远期效果不甚理想,未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使用特制的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例,随访17个月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朱昌荣章莹魏仲恩
- 关键词:人工假体置换术巨细胞瘤
- 动力加压钢板固定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动力加压钢板(DCP)置于前外侧和后侧,使用和不使用拉力螺钉固定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建立前外侧动力加压钢板(A1)、后侧动力加压钢板(B1)、前外侧拉力螺钉加动力加压钢板(A2)、后侧拉力螺钉加动力加压钢板(B2)固定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在相同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三种工况,评价各组内固定最大应力、骨折块最大位移、骨折断端应力分布和最大位移等指标。[结果]在压缩和弯曲工况下,前外侧较后侧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及骨折块最大位移较大,扭转工况则相反。使用较不使用拉力螺钉在三种工况内固定物的最大应力值小,且分布均匀。压缩工况下,使用拉力螺钉较不使用骨折块的最大位移值较大,弯曲和扭转工况,最大位移值则较小。各组模型骨折断端应力分布基本相似,加用拉力螺钉可减小骨折面最大位移。[结论]动力加压钢板置于后侧在轴向压缩和弯曲时稳定性更强,置于前外侧抗扭转能力更具优势;使用拉力螺钉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可增强扭转和弯曲时的稳定性,但会降低压缩时的稳定性。
- 郑翔章莹单永兴谢会斌郭晓泽朱昌荣
- 关键词:肱骨螺旋形骨折动力加压钢板拉力螺钉有限元分析
- 四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前柱低位骨折的有限元分析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比较4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前柱低位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1具正常成年男性骨盆,行0.7mm薄层cT扫描获得379张CT图像。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拉力螺钉(A组)、重建钢板(B组)、未跨过耻骨联合皮下钢板联合锁定螺钉(C组)和跨过耻骨联合皮下钢板联合锁定螺钉(D组)固定髋臼前柱低位骨折模型。模拟站位和坐位,以相同的加载约束方式对4种骨折固定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这4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在站位、坐位时,髋臼前柱低位骨折线上最大位移及骨折线上各节点的平均位移A组均为最大[站位:0.558mm、(0.462±0.092)mm,坐位:0.634mm、(0.473±0.108)mm],D组最小[站位:0.512mm、(0.425±0.083)mm,坐位:0.031mm、(0.025±0.004)mm],B组[站位:0.513mm、(0.432±0.085)mm,坐位:0.630mm、(0.466±0.109)mm]和C组[站位:0.514mm、(0.433±0.085)mm,坐位:0.627mm、(0.464±0.107)mm]居中。D组站位和坐位骨折线上最大应力均为最大(10.519、24.879MPa),A组最小(3.254、8.954MPa),B组(4.873、9.431MPa)和C组(4.384、10.128MPa)居中。结论跨耻骨联合皮下钢板联合锁定螺钉固定髋臼前柱低位骨折的稳定性最佳,拉力螺钉最差,重建钢板与未跨过耻骨联合皮下钢板联合锁定螺钉居中。
- 代元元章莹夏远军谢会斌郭晓泽朱昌荣
- 关键词:髋臼骨折
- 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固定锁骨中段斜形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位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建模:对健康成年男性锁骨进行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10.0软件,根据...
- 章莹朱昌荣郭晓泽肖进庄鑫泓
- 关键词:锁骨中段重建钢板斜形骨折有限元分析
- 文献传递
- 3种方式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锁定钢板双层皮质、单层皮质固定和普通钢板双皮质固定3种方式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分别予以锁定钢板双皮质和单皮质固定以及普通钢板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同的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顺时针扭转、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4种工况,评价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最大等效应力、骨折块的最大综合位移。结果1 3种固定方式都可出现一定的内固定应力集中,但4种工况下单层皮质固定的最大应力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式。2位移情况:压缩工况三者无差别;扭转工况下,单层皮质固定的位移大于双皮质固定;弯曲试验中双层皮质固定大于单皮质固定。结论对于锁定钢板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单层皮质固定比双层皮质固定和普通钢板双皮质固定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提示临床治疗应采用双层皮质固定。
- 朱昌荣章莹肖进郭晓泽
- 关键词:锁骨骨折锁定钢板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