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飞

作品数:49 被引量:1,02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1篇民法
  • 12篇法典
  • 11篇民法典
  • 10篇法律
  • 8篇公序良俗
  • 7篇侵权
  • 7篇权利
  • 7篇总则
  • 5篇权法
  • 5篇物权
  • 5篇民法总则
  • 5篇解释论
  • 5篇《民法典》
  • 4篇有权
  • 4篇所有权
  • 4篇合同
  • 4篇法治
  • 4篇诚实信用
  • 3篇债法
  • 3篇司法

机构

  • 47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作者

  • 47篇于飞
  • 3篇翟远见
  • 2篇戴孟勇
  • 2篇刘家安
  • 2篇陈汉
  • 2篇田士永
  • 2篇刘智慧
  • 2篇尹志强
  • 2篇李永军
  • 2篇迟颖
  • 2篇席志国
  • 1篇刘俊海
  • 1篇吴汉东
  • 1篇尹飞
  • 1篇李建伟
  • 1篇王轶
  • 1篇程啸
  • 1篇刘承韪
  • 1篇刘坤轮
  • 1篇王利明

传媒

  • 6篇法学研究
  • 3篇比较法研究
  • 3篇中国政法大学...
  • 3篇中国法律评论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法学
  • 2篇中国高校社会...
  • 2篇财经法学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前线
  • 1篇法学杂志
  • 1篇中国法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民主与法制
  • 1篇政法论坛
  • 1篇知识产权
  • 1篇中国民政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法商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上“其他权利”的法解释发展──积极意义及解释困境被引量:6
2012年
"其他权利"是德国侵权法核心规范——《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的重要的特色概念。德国民法典立法者原本期望,"其他权利"的扩张功能仅及于与所有权类似的绝对财产权,不及于人格利益和纯粹财产利益,但这一期望已随着"一般人格权"和"营业权"的产生并进入"其他权利"阵营而被打破。以上"其他权利"的法解释发展,既有促使德国侵权法顺应现代趋势、更方便地填补损害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来了诸多解释困境。
于飞
关键词:其他权利
民法典物权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相关条文解读被引量:2
2020年
民法典中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直接相关的条文共15条。其中,物权编中的相关条文共4条,规定在两处:第一,第六章"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277条第2款规定了居委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该条文源于物权法第75条第2款,创新在于"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之外,新增了"居民委员会"为指导和协助的主体。第二,第五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262条规定村委会代表集体行使集体所有权.
于飞
关键词:私人所有权集体所有权民法典
已有诚实信用,为何还要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原则功能上的独特性
一、问题的提如1、若两者均为民法基本原则,均覆盖民法全领域,均为私法自治的限制,均为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并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工具,均产生限制法律行为效力的效果,有一个足矣,为何要两个?2、仅从词义区分非常困难,且缺乏裁判意...
于飞
公序良俗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区分被引量:117
2015年
我国民法理论尚未对"为什么民法同时需要诚实信用与公序良俗两个原则"作出根本的回答,实践中在这两个原则的裁判适用上还存在严重的模糊和混淆。公序良俗原则针对法律行为的内容进行"内容审查",诚实信用原则针对权利的具体行使行为进行"行使审查",两原则在适用范围、保护对象、标准设立、法律效果上有重大差异。在格式条款这一特殊领域,出现了以诚信原则进行"内容审查"的现象,这是追求结果的高度均衡这一目的所决定的,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公序良俗与诚实信用两个标准的差异性。
于飞
关键词:公序良俗诚实信用内容审查
基本原则与概括条款的区分:我国诚实信用与公序良俗的解释论构造被引量:58
2021年
《民法典》首章集中规定基本原则的立法例,使我国在诚实信用、公序良俗领域中形成了前有基本原则、后有概括条款的特色立法构造。特色立法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解释论。通过汲取比较法上的区分经验与理论资源,我们可以对基本原则与概括条款作出合理区分。《民法典》第7、8条是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其后诸多包含有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的条文为概括条款。观念上可以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从相关概括条款之中整体类推产生的,而我国民法将这些基本原则制定法化了。概括条款是一种特殊的规则,是裁判依据;基本原则不是规则,不能直接作为裁判依据充当司法三段论大前提,法官基于基本原则裁判时有提出规则的义务。基本原则虽非裁判依据,但在司法裁判中具有解释功能、补充功能及修正功能,仍具重要实践意义。
于飞
关键词:诚实信用公序良俗裁判依据
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笔谈)
2024年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提到要统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推动法学教育改革,建设自主知识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不仅是提高我国法学研究与教育的需求,也是推动法治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加强国家治理能力,也能够提升社会的整体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为建设法治中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为此,本次笔谈集结了四位法学专家,就如何在经济法、国际法、民法和国际商法等领域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展开深入探讨。张守文的《经济改革:影响经济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因素》一文认为,中国经济法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经济改革的影响。随着不同时期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扩展,经济法的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不断发展,经济法学知识体系也日臻完善。何志鹏的《中国国际法自主知识体系的国家一国际二元性》一文认为,国际法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同时通过国家性和国际性两重检验,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相关的概念、论断、原则、体系设计等主张必须充分体现中国的机理和关切,同时在程序上又有着全球范围的理论参与和学术检验。于飞的《一个立场和三个来源:构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一文认为,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应基于有效性即创新性的立场,加上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科技领域的法律调整这三个来源,在解决本土问题的同时实现创新。左海聪的《中国特色的国际商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一文认为,我国急需确认国际商法作为独立的国际法二级学科
张守文何志鹏于飞左海聪
关键词:法学学术体系
合同法总则替代债法总则立法思路的问题及弥补——从“参照适用”的方法论性质切入被引量:26
2018年
我国民法典分则编纂中未设债法总则编,而是采用了"参照适用"合同编规定以替代债法总则的立法思路。"参照"实为准用,在法学方法论性质上属于"授权式类推适用"。这一参照,会使得实质上的债总规则对非合同之债丧失强制适用效力,而变为由法官在个案中自主判断是否发生类推,这种立法上的不必要的松动会导致司法上的不一致,使"同样事项,同样处理"的正义要求难以实现。该立法思路还会导致条文遗漏。以上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债法总则编解决,也可以在不设债总的基础上,通过现实路径——"减编不减量,变表不变里"——来得到缓解。
于飞
关键词:债法总则合同法总则
论中国民法典序编的形式与内容——从各国民法典序编比较的角度被引量:1
2006年
民法典序编是一项立法技术,其目的是在进行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分配之前,确立适用法典所必须的一些通用的技术性规定。我国正在制订民法典,应否设立序编以及序编的形式与内容应当如何,都是有立法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从各国民法典序编比较的角度,探讨了各国民法典序编的结构形式、共通内容与特色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大法工委公布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对我国民法典序编的应然形式与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于飞
关键词:中国民法典
我国民法典实质债法总则的确立与解释论展开被引量:21
2020年
《民法典》有无实质意义上的债法总则,若有则其规则体系为何,又如何发展相关解释论,以上为《民法典》在法解释上的重大问题。债法总则有设立的必要性。债法总则在具体债的类型中的适用例外,不构成否定债法总则的理由。《民法典》第118条第2款为我国债法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民法典》第468条是我国实质债法总则的构造枢纽。应当准确识别《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的债法总则规定,构建我国实质债法总则的规则体系,妥当发展“根据其性质不能适用”的解释论,并使各种债在我国债法体系中获得充分、合理的发展空间。
于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事裁判中的功能被引量:4
2024年
《民法典》第1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作为我国民法内在体系的价值备选库。在实践提出需求时,可以述选适当的价值观要素,截取其部分适宜的内容转化为民法价值,经价值规范化形成观念上的新民法原则,以之处理实践纠纷,并促进我国民法内在体系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事裁判中有社会效果功能与裁判促成功能。社会效果功能分为两种情形,其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裁判依据背后的立法理由,其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案件依法裁判所期待的社会效果。裁判促成功能具体分为解释功能、补充功能、修正功能三种,各种功能的发挥都有严格的要求和程序控制。
于飞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