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燃
- 作品数:17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理性的运用与架构——牟宗三论儒家外王精神的现代化
- 2016年
- 在牟宗三看来,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政治出自理性的"架构"功能,与之不同,传统儒家的外王之道出自理性的"运用"功能,所以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并未衍生出"科学"与"民主"。因此,儒家传统的外王之道似乎存在某种缺陷,而依牟宗三所言,这种所谓的"缺陷"不是不及而是超越的"缺陷"。儒家这种"超越"所反映的是易无常而化的灵性,是心物合而一的功夫,更是不可知而神的境界。此外,依牟宗三所言,儒学"运用"中的"价值"并不能直接通达现代"架构"中的"事实",只能经过一番自我"坎陷",才能于"曲折"中实现"价值"向"事实"的通达。由此"坎陷"之"逆转",牟宗三试图建构一种既蕴含儒家传统生命价值,又兼具现代科学实证精神的"新外王"。
- 王政燃
- 关键词:牟宗三儒家外王民主
- 政治哲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探究
- 2024年
- 社会语境复杂多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公民意识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其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探讨。基于政治哲学的广阔视野,系统剖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起源、发展策略,旨在构建一个全面且深刻的分析框架。通过追溯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脉络,详细阐释政治哲学为之提供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指引。在深入探讨理念形成和价值观根基上,认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吸引力和实践效果。
- 王政燃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演进脉络公民意识
-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 2016年
- 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它虽然未能象亚洲其他国家那样凌驾于君王和政权之上,也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造成绝对垄断地位,但它和我国固有的儒学与道学彼此融合,互为消长,始终扮演着维护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角色.
- 王政燃张伟
- 龚自珍批判思想解析
- 2016年
- 龚自珍的哲学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近代哲学的开端,他以今文经学为主线,主张改革旧制,体现出他更法改制的经世思想,在晚晴龚自珍满忧患批判意识的哲学思想更使他成为晚清思想界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 王政燃张伟
- 关键词:晚清社会
- 孟子圣人观思想研究
- 先秦儒家圣人是实现天下无道到天下有道建构的主体,是政治权威和思想权威的统一。做为儒家代表孟子,其圣人观关注焦点不在于普通的个人修养以及治国方略本身,而在于自身修养的道德形上学依据,以及国家制度、规则依据的伦理价值。孟子通...
- 王政燃
- 关键词:圣人观哲学思想个人修养
- 文献传递
- 从文明互鉴到哲学对话——读程志华教授新著《美国儒学史》
- 2022年
- 程志华教授的新著《美国儒学史》依据美国儒学内在的发展理路将其分为“汉学研究的兴起”“美国汉学研究的开展”“汉学与‘中国学’的分化与并容”“美国儒学研究的纵深发展”“后现代时期的美国儒学的新动向”五个阶段展开论述,并从中梳理了由汉学而儒学进而哲学的理路进程,总结了从“儒学在美国”到“美国的儒学”的发展脉络。以点带面地呈现了近1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中“儒学西渐”的发展脉络,为海外儒学研究,尤其是美国儒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和更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 王政燃
- 关键词:汉学哲学
- 后现代性与道体——论后现代性的本体建构被引量:1
- 2014年
- "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分别代表西方文化的三种类型,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递进式的关系。历时地讲,"前现代性"与"现代性"分别由一种本体形态所支撑,即相应的"客体"本体、"主体"本体。由于"后现代社会""正处于路途之中",其特质"后现代性"目前还不明晰。正因为如此,需要为"后现代性"建构一种本体形态以为支撑。对应地讲,这种本体形态应为作为"客体"、"主体"两种本体之综合与超越的"道体"本体。
- 程志华王政燃
- 关键词:后现代性客体道体
- 消解形而上学与“即自的超越”被引量:2
- 2013年
- 在徐复观看来,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心”的文化,“心”是存在意义之根源和价值评判之所在。不过,此“心”并不是宗教的信仰起点,也不是思辨所构建的形上本体,而是生命本质在经验和历史中的呈现。他说:“人生价值的根源在心的地方生根,也即是在具体的人的生命上生根。具体的生命,必生活在各种现实世界之中。因此,文化根源的心,不脱离现实;由心而来的理想,必融合于现实现世生活之中。
- 王政燃
- 关键词:形而上学消解文化本质生命本质
-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哲学思想述要
- 2013年
-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已经酝酿出资本主义萌芽,同时其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已演变成一种历史的大动荡。中西文化交流也逐步深入,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产生了诸如王夫之这样的集中国古典唯物主义大成的大师。与王夫之同时齐名的顾炎武是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之一。
- 王政燃
- 关键词:哲学思想明末清初中国古代哲学大儒资本主义萌芽中西文化交流
- 《四书》单篇流变与四书学兴起
- 2013年
- 一、《四书》单篇之发展流变《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在朱熹正式合称"四书"之前,并非并行发展的,以《论语》《孟子》为例,《论语》是经,《孟子》从两汉到隋唐,一直是子。《大学》《中庸》更是《礼记》中尚未独立的两篇。从相差悬殊到四书并称,从两汉到宋代之前,《论》《学》《庸》《孟》的发展流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论语》汉初以降,在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典籍毁损严重,使得儒家经籍"从其文字言,则有古今之殊;从其地域言,则有齐鲁之异"[1]。
- 张伟王政燃
- 关键词:《四书》四书学《孟子》《中庸》儒家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