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君宇

作品数:86 被引量:46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7篇手术
  • 18篇外科
  • 17篇动脉瘤
  • 14篇颅内
  • 11篇血管
  • 11篇手术治疗
  • 10篇动脉
  • 10篇外科手术
  • 9篇显微手术
  • 9篇显微外科
  • 9篇脑损伤
  • 8篇入路
  • 8篇肿瘤
  • 8篇弥漫
  • 7篇烟雾病
  • 7篇外伤
  • 7篇脑外伤
  • 6篇缺血
  • 6篇重建术
  • 6篇颅脑

机构

  • 85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湖南省儿童医...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湖南省脑科医...

作者

  • 86篇王君宇
  • 29篇陈风华
  • 28篇刘运生
  • 23篇姜冰
  • 19篇刘景平
  • 19篇袁贤瑞
  • 15篇方加胜
  • 14篇刘志雄
  • 14篇马建荣
  • 14篇张明宇
  • 13篇侯永宏
  • 13篇霍雷
  • 12篇黄军
  • 12篇奚健
  • 10篇彭泽峰
  • 10篇杨治权
  • 9篇曹美鸿
  • 9篇刘劲芳
  • 8篇陈立华
  • 8篇姜维喜

传媒

  • 11篇中国现代医学...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9篇国际神经病学...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10篇2001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
黄军刘宏伟谭泽明陈风华王君宇
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被引量:43
2001年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依据伤后昏迷的时间 ,将我科 1997年 8月~ 1999年月 12月收治的 34例DAI病人分为轻、中、重 3组 ,分析 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后的结果 ;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GCS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重度组 2 6例 (76 % ) ,伤后 2 4h内CT扫描 12例 (4 6 % )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 ,2 6例中死亡 8例 ,预后良好者 7例 ;中度组 5例 (15 % ) ,CT扫描仅 1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 ,除中残 1例外其余恢复良好 ;轻度组 3例 (9% ) ,CT扫描无异常发现 ,全部恢复良好。中 -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 (P <0 .0 5 ,P <0 .0 1) ,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亦显著长于轻度组。 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 6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 ,即可诊断DAI;临床分度。
王君宇姜冰张明宇刘劲芳刘运生
关键词: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
渗透泵强化对流释放给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裸小鼠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寻渗透泵强化对流释放给药治疗脑肿瘤的祼小鼠模型,为新药的临床前期应用提供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4只祼小鼠基底节区种植4×105个人胶质瘤U87细胞,并安置渗透泵强化对流释放给药系统。裸小鼠按体重和活体荧光信号强度分为二组:治疗组(n=7)的泵内注入100μl(1μg)的DTATEGF,对照组(n=7)泵内注入100μl(1μg)的无关毒素DT。观察动物的生长特征,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和脑内肿瘤的病理学特征。结果实验动物没有与渗透泵及外科手术相关的病残和病死发生。动物对渗透泵给药系统耐受好,无抓搔及渗透泵脱位,伤口无感染及裂开等情况。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治疗组动物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126天vs.对照组68天,P=0.0002)。治疗组中有两只小鼠生存期超过180天。病理学检测祼小鼠脑内种植生长的肿瘤与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特征极为相似。结论该祼小鼠实验动物模型简便、实用、可靠,适用于新的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靶向小分子、肿瘤疫苗等通过强化对流投递治疗脑内恶性肿瘤的临床前期应用。
黄军龙小艳李波Yan Michael LiWalter A Hall刘定阳刘庆王君宇袁贤瑞
关键词:脑胶质瘤免疫毒素
急性脑外伤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2008年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急性脑外伤组织的特异蛋白质。方法提取脑外伤患者伤灶组织及正常组织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经生物质谱鉴定由图像分析软件所得出的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结果2组蛋白斑点总体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13—8,分子量Mr14.4—75kD,分析发现脑外伤组与正常组相比,有18个蛋白质上调和20个蛋白质下调,进一步质谱鉴定,其中7个蛋白质分别为NSFL1辅助因子、硫氧还蛋白、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同工酶L1、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水解酶IB—r亚单位、谷氨酸脱氢酶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和微管蛋白。结论脑外伤组与正常组相比蛋白质的表达具有差异。推测,这些蛋白质的变化可能与脑外伤的发展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
李臻琰钟广伟王君宇奚健李炜王素娥
关键词:脑损伤蛋白质组学
重型颅脑创伤后持续昏迷与脑缺血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创伤后持续昏迷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将研究期内的 4 2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昏迷时间大于 10d的持续昏迷组和昏迷时间小于 10d的对照组 ;持续昏迷组患者32例 ,入院时GCS =5~ 8分 ;对照组患者 10例 ,入院时GCS =5~ 8分。两组患者伤后接受了昏迷期和苏醒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摄影 (SPECT)扫描检查 ,同时进行临床评估 ;将SPECT所检测的脑区分为额、颞、顶、枕及丘脑 5个部位。结果 昏迷期SPECT扫描时两组患者均显示多脑区脑缺血 ,持续昏迷组则全部患者 (10 0 % )有双侧丘脑缺血 ,对照组则无丘脑缺血的迹象。持续昏迷组患者在苏醒期SPECT扫描结果单侧丘脑缺血率为 17/2 5 (6 8% ) ,提示一旦双侧丘脑区缺血改善 ,大多数患者的意识恢复清醒或接近苏醒。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重症颅脑创伤后持续昏迷状态可能与双侧丘脑区的缺血有关 ;长时间持续的多脑区缺血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关系不大。
王君宇奚健姜冰张明宇刘劲芳刘运生王茂山潘伟生
关键词:持续昏迷脑缺血丘脑
囊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成因、诊断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实质性脑膜瘤发病部位及全切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8例患者肿瘤均全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与实质性脑膜瘤比较,囊性脑膜瘤幕上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8,P<0.05);全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结论:肿瘤结节与囊壁的彻底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万新姜冰马志明王君宇侯永宏刘运生
关键词:囊性脑膜瘤
DSA与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探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DSA与3D-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优缺点。方法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例接受了DSA与3D-CTA检查,另2例在出血后2 ̄4h内仅行CTA检查。DS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12 ̄30d;3D-CTA检查的时相为出血后2h ̄30d。分析DSA、3D-CTA与术中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瘤体指向及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结果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行DSA检查的24例患者中共发现28个动脉瘤,检出率约82%,而3D-CTA发现32个动脉瘤,检出率94%;2例出血后数小时内3D-CTA检查发现2个动脉瘤。以上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CTA在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上与术中实际情况吻合程度更高。结论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率的金指标,但有一定的假阴性率;3D-CTA无创、经济、不受血管痉挛的影响,对直径3mm以上的动脉瘤的检出率可能优于DSA,对动脉瘤的部位、瘤颈、瘤体、载瘤动脉及周边结构的三维显示更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
王君宇彭泽峰姜冰王小宜吴光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DSA
多发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以期为临床治疗多发性脑膜瘤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 :对 1998~ 2 0 0 1年收治的 11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 ,并复习文献。结果 :11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 ,占同期脑膜瘤患者 (2 76例 )的 4%。术前CT、MRI共发现颅内孤立性肿瘤 5 0个。首次治疗中 ,共完整切除脑膜瘤 47个 ,1例因肿瘤与脑干粘连而部分切除 ,该例患者右顶、左颞各一 <3cm的脑膜瘤在术后与残留肿瘤一并行伽玛刀治疗。术后再发 4例 ,再发率为 36 % (4 /11) ,其中 3例已再行手术和普通放射治疗 ,1例术后再发 ,待手术。无手术死亡率。结论 :多发性脑膜瘤临床少见 ,再发率高。治疗仍以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同时广泛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脑膜 (大脑镰、小脑幕 )为主 ,为减少手术致残率降低再发率 。
霍雷袁贤瑞谭建明王君宇侯永宏马志明杨治权
关键词: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
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巨型垂体腺瘤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报告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切除大型 (最大直径 2 0~ 39mm)、巨型 (≥ 4 0mm)垂体腺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4 1例患者 ,均采用一侧眶上额下锁孔入路 ,进行显微手术。结果  114例 (80 .9% )同时达到全切肿瘤实质、切除鞍上肿瘤壁及电灼鞍内肿瘤壁的三项目的 ;2 7例为次全切。 12 9例 (91.5 % )患者术后 3日内可以下床活动 ,所有患者恢复良好 ,无死亡。结论 本组病例表明 ,对大型、巨型垂体腺瘤 ,采用额叶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 ,全切率高 ,手术损伤少 ,并发症少 ,患者恢复良好。作者认为 ,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而言 ,这是一种损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刘运生刘景平王君宇陈立华侯永宏袁贤瑞刘志雄方加胜曹美鸿
关键词:切除术大型垂体腺瘤手术方法
缺血型烟雾病手术疗效的多中心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讨脑血运重建术及不同手术方式在预防脑卒中再发生及神经功能预后的疗效。方法研究纳入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常德市人民医院和湖南省儿童医院462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信息、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后卒中再发生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462例烟雾病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6个月,242例手术治疗和22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分别有31例(12.8%)和63例(28.6%)新发脑卒中,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185例手术治疗和185例保守治疗患者纳入进一步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者新发脑卒中发生存在差异(P=0.018);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提示后循环受累(95%CI:2.343~11.375,P<0.001)和脑白质病变(95%CI:1.083~4.828,P=0.030)是手术后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两种手术方式(联合和间接血运重建术)在卒中再发生预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77)。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能降低缺血型烟雾病卒中再发生的风险和取得良好预后,不同手术方式对防止脑卒中再发生无差异。
汤东黄正黄正吴水华吴水华王君宇王君宇
关键词:烟雾病脑卒中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