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召

作品数:42 被引量:162H指数:9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飞虱
  • 10篇种群
  • 9篇杀虫
  • 9篇杀虫剂
  • 9篇白背飞虱
  • 6篇生命表
  • 6篇氯虫苯甲酰胺
  • 6篇害虫
  • 6篇褐飞虱
  • 5篇毒性
  • 5篇新型杀虫剂
  • 5篇亚致死
  • 5篇亚致死效应
  • 5篇致死效应
  • 4篇烟蚜
  • 4篇绿盲蝽
  • 4篇盲蝽
  • 4篇急性毒性
  • 4篇黑肩绿盲蝽
  • 4篇DSRNA

机构

  • 31篇贵州大学
  • 28篇凯里学院
  • 2篇贵州省烟草公...
  • 1篇贵阳学院
  • 1篇汉江师范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2篇王召
  • 32篇杨洪
  • 18篇金道超
  • 7篇孟立霞
  • 4篇杨茂发
  • 3篇刘童童
  • 3篇朱环
  • 2篇汪学俭
  • 2篇张文华
  • 2篇姚洁
  • 2篇周操
  • 1篇袁玮
  • 1篇罗国涛
  • 1篇张超
  • 1篇戴仁怀
  • 1篇李灿
  • 1篇刘磊磊
  • 1篇廖启荣
  • 1篇张国辉
  • 1篇王翔

传媒

  • 6篇山地农业生物...
  • 5篇凯里学院学报
  • 3篇昆虫学报
  • 3篇植物保护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乡村科技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室内敏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被引量:14
2016年
为探究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_(10)和LC_(25)浓度的溴氰虫酰胺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了其F_1代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经LC_(10)和LC_(25)浓度溴氰虫酰胺胁迫后,F_0代白背飞虱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减少了40.41%和41.36%;F_1代雌虫比例(Fr)及孵化率(Ha)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繁殖力(F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41%和16.31%,预测的后代数量(N)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也均低于对照组。经溴氰虫酰胺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8和0.64。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在田间施用溴氰虫酰胺防治水稻害虫时,不仅对当代白背飞虱有致死效应,对其后代种群的增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周操杨航杨洪王召金道超
关键词:亚致死效应白背飞虱种群生命表
吡蚜酮对白背飞虱的发育、繁殖和药剂敏感性的亚致死效应(英文)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旨在确定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对白背飞虱发育和繁殖及亚致死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生命表法研究了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处理对白背飞虱F0及F1代发育历期、存活率、羽化率和寿命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结果】经LC_(10)和LC_(25)吡蚜酮处理后,白背飞虱F0代3-5龄若虫历期比对照(8.25 d)分别延长了1.98 d和4.25 d,寿命分别比对照(14.54 d)缩短了0.49和1.73 d,3-5龄若虫存活率(分别为85.00%和68.50%)和羽化率(分别为75.89%和67.78%)比对照(分别为92.00%和85.90%)下降,其中LC_(25)处理组与对照比差异显著。LC_(10)和LC_(25)吡蚜酮处理的白背飞虱F1代羽化率(分别为76.97%和68.94%)、交尾率(分别为77.79%和66.44%)和卵孵化率(分别为73.19%和68.67%)比对照(分别为88.22%,86.67%和87.26%)显著降低,但只有LC_(25)处理组的F1代发育历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LC_(10)和LC_(25)吡蚜酮处理后的F1代单雌产卵量比对照(147.80粒/雌)显著下降(分别为112.36和88.34粒/雌),种群相对适合度比对照(1.00)也明显下降(分别为0.41和0.20)。经吡蚜酮LC_(10)和LC_(25)处理后,测定白背飞虱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噻嗪酮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这3种杀虫剂的LC50在LC_(10)处理组中分别为2.16,40.87和3.12 mg/L,在LC_(25)处理组中分别为4.93,17.96和8.39 mg/L。噻虫嗪、毒死蜱、噻嗪酮的相对毒力指数(RTI)结果显示,LC_(10)和LC_(25)处理后的白背飞虱对这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降低。【结论】吡蚜酮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均降低。吡蚜酮亚致死浓度处理能降低白背飞虱的繁殖力,抑制种群增长,亚致死浓度处理后的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噻嗪酮的敏感性均降低。
龙贵云刘磊磊杨洪王召金道超周操
关键词:吡蚜酮亚致死效应适合度种群趋势指数药剂敏感性
草地贪夜蛾对水稻的取食选择性、适合度及其与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存在的潜在威胁,本研究采用自由选择法比较了草地贪夜蛾1龄和3龄幼虫对11个水稻品种的取食选择性,测定了6个水稻品种叶片的生化物质含量,并分析了该害虫取食选择与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6个水稻品种上的适合度。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对11个水稻品种的取食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对‘N5Y306’‘XY66’和‘ZZYH7’表现出较高的取食选择率,而对‘KY21’‘TY390’和‘TXY’的取食选择率较低。相关分析表明,1龄幼虫的取食选择率与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3龄幼虫的取食选择率与总酚含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取食6个水稻品种的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差异,以取食‘N5Y306’的幼虫历期最短(14.75 d)、化蛹率最高(88.65%)、单雌产卵量最多(537.56粒),而取食‘TXY’的幼虫历期最长(18.38 d)、化蛹率最低(67.38%)、单雌产卵量最少(227.68粒)。综合表明,草地贪夜蛾在不同水稻品种上均能够完成生长发育并实现种群繁殖,其在‘N5Y306’上的种群适合度最高。
王召王召黄近金道超金道超
关键词:水稻适合度生化物质
不同寄主植物烟蚜CMV和PVY的带毒率检测被引量:1
2016年
为明确贵州烟区CMV和PVY的侵染源及浸染途径,采用DIBA法检测贵州德江、长顺、凤冈、清镇和湄潭5个烟区的烟草、马铃薯和桃树3种寄主植物上有翅烟蚜的CMV及PVY带毒率。结果表明:5个烟区中,除长顺烟区外,烟草上烟蚜的CMV、PVY带毒率普遍高于马铃薯和桃树,以德江烟区烟蚜带毒率最高;5个烟区烟草烟蚜CMV带毒率与马铃薯和桃树间差异显著;长顺、凤冈、清镇和湄潭4个烟区烟草烟蚜PVY带毒率与马铃薯间差异不显著。
刘童童杨洪王召杨茂发
关键词:烟蚜带毒率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
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被引量:20
2012年
为正确评估防治水稻鳞翅目害虫的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影响,本文采取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的毒力,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19.26mg/L和19.69mg/L。以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25剂量分别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后,F0和F1代雌虫产卵量及其寿命均降低,尤其LC25处理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F0和F1代雌虫寿命分别缩短了1.80d和2.62d,F0和F1代雌虫产卵量分别减少了52.94粒和78.45粒。药剂处理对F1代各虫态发育历期也有一定影响。根据不同剂量处理后白背飞虱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组建了生殖力生命表,发现LC10和LC25剂量处理的种群内禀增长率rm分别降低了11.25%和34.41%,净增殖率R0分别降低了36.56%和74.57%,而世代平均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均延长。结果说明,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25剂量可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增长;大田中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鳞翅目害虫时,可抑制同时发生的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增长。
杨洪王召金道超
关键词:白背飞虱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效应生命表
噻虫嗪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在水温(24±1)℃、pH 7.0±0.5、溶解氧(5±1)mg/L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毒性试验方法,用丙酮将噻虫嗪稀释成质量浓度为24.35、28.73、33.90、40.00、47.20 mg/L的溶液,以丙酮作为对照,研究噻虫嗪对体质量(19.81±2.40)g鲫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1 mg/L和10 mg/L噻虫嗪对鱼体肝脏和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脑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噻虫嗪对鲫鱼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22、35.84、30.71、28.95 mg/L。1 mg/L和10 mg/L噻虫嗪处理后,鲫鱼幼鱼肝脏和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2~96 h内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不同处理时间各不相同,但总体趋势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胁迫可引起鲫鱼幼鱼抗氧化防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
王召王召孟立霞
关键词:噻虫嗪鲫鱼过氧化氢酶乙酰胆碱酯酶
白背飞虱UDP-N-乙酰葡糖胺焦磷酸化酶基因片段及其dsRNA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背飞虱UDP‑N‑乙酰葡糖胺焦磷酸化酶基因片段及其dsRNA的应用,为未来白背飞虱RNA干扰介导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了候选基因,同时为研发新型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属于昆虫基因工程技术领域。
王召杨洪朱环金道超周操龙贵云
文献传递
毒死蜱对鲤的急性毒性实验
2019年
黔东南州稻田养鱼面积广,农药毒死蜱是稻田中常用农药之一,对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具有潜在的危害.为给养鱼稻田毒死蜱的使用提供参考数据,采用常温半静态停食实验法,进行毒死蜱对鲤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25.0±0.7)℃下,毒死蜱对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1.333,0.988,0.681,0.324 mg/L,安全浓度Sc为0.0324 mg/L;根据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可知,毒死蜱对鲤属剧毒性农药.建议在养鱼稻田谨慎使用毒死蜱,施用量应控制在安全浓度即0.0324 mg/L以内,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孟立霞杨算王召
关键词:毒死蜱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
贵州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摸清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的发生规律,2010年在贵州省6个具有代表性的稻区开展了该天敌田间种群消长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田间黑肩绿盲蝽的始见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水稻生长前期虫量发生较少,后期发生量较大,发生高峰期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下旬。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种群发生存在同步性。水稻害虫防治的常用药剂啶虫脒、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毒死蜱对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王召杨洪汪学俭金道超
关键词:黑肩绿盲蝽褐飞虱
一种便携式异色瓢虫的成虫运输与释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异色瓢虫的成虫运输与释放装置,包括塑料筒,在塑料筒的前端设置有封盖,在塑料筒的后端覆盖有纱网,纱网通过橡皮筋固定在塑料筒上,在塑料筒内设置有带有第一透气孔的分隔板,分隔板将塑料筒的内腔分隔成养料...
杨洪朱环姚洁王召詹洪平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