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洁

作品数:19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肝炎
  • 12篇慢性
  • 9篇乙型
  • 9篇乙型肝炎
  • 7篇慢性乙型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干扰素
  • 7篇病毒
  • 6篇丙型
  • 5篇肝炎患者
  • 5篇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患者
  • 4篇慢性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阳性
  • 3篇应答不佳
  • 3篇疗效
  • 3篇慢性丙型肝炎
  • 3篇耐药
  • 3篇聚乙二醇

机构

  • 19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福州市传染病...
  • 1篇郑州市第六人...

作者

  • 19篇王俊洁
  • 18篇周元平
  • 12篇张浩
  • 7篇王欣欣
  • 7篇张健
  • 6篇李威
  • 6篇张艳茹
  • 6篇周福元
  • 6篇曾艳丽
  • 5篇周斌
  • 5篇魏君锋
  • 5篇杨年欢
  • 4篇刘叔文
  • 4篇侯金林
  • 2篇赖静兰
  • 2篇齐明华
  • 2篇郭亚兵
  • 2篇吴英松
  • 2篇刘国庆
  • 2篇于文轩

传媒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并应用HCV基因分型技术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H),调查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HCV5'端非编码区(5'UTR)和核心蛋白区(C区)设计特异性捕获探针及生物素标记引物,建立HCV基因分型的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应用本技术对11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型和亚型检测,同时对其中38份标本中的HCV进行RT-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HCV基因型和亚型,以评价反向点杂交法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15份血清标本中,反向点杂交法HCV基因型及亚型检出率为96.5%(111/115),15份阴性对照全部为阴性。111例检出基因型的标本中1b型63例(56.8%)、2a型9例(8.1%)、3a型4例(3.6%)、3b型6例(5.4%)、6a型28例(25.2%)、1b/2a混合型1例(0.9%)。经测序分型确定此法检测准确度为100%,特异度为100%。结论 HCV基因型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准确可靠、简便经济、高效,适用于临床检测。广东地区的HCV基因型分布以1b型为主,呈现出1b型比例下降,3a、6a型比例升高的趋势。
魏君锋张太松黄辉红曾艳丽张帆王俊洁周斌吴英松刘叔文侯金林郭亚兵周元平
关键词:反向点杂交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基因亚型
HBV和HCV变异比例分析软件设计
2010年
研究了应用DNA测序峰形图定量和精细研究碱基变异分析的方法,根据碱基变异峰形图的面积比值,得出变异比例大小。采用相关Windows API函数获取碱基变异点处的DNA峰形图,对其进行清理多余线条及修补线条等处理,计算出不同峰形图的面积比值,并给出了软件的关键设计。回收实验结果以及临床数据表明,该软件采用的设计思想正确,检测准确度高,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刘国庆曾艳丽魏君锋王俊洁周元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耐药株分析软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HBeAg/抗-HBe双阳性现象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双阳性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7例CHB患者,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或普通干扰素(IFN-α)治疗过程中HBeAg/抗-HBe双阳性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临床转归。结果 HBeAg阳性CHB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HBeAg/抗-HBe双阳性发生率为25.2%。HBeAg/抗-HBe双阳性时HBeAg滴度中位数(范围)为3.45(1.03~187.54)S/CO,抗-HBe滴度为0.52(0.03~0.99)S/CO,均接近于各自截断值。出现过HBeAg/抗-HBe双阳性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6.2%、62.5%、61.2%,高于未出现者的49.8%、35.9%、2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HBeAg阳性患者中,男性更易出现HBeAg/抗-HBe双阳性(OR=1.887;95%CI:1.013~3.518)。结论干扰素治疗过程中,CHB患者出现HBeAg/抗-HBe双阳性的现象并不罕见;其最终临床转归显示更易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
张健张艳茹李威王俊洁张浩陈金军周元平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HBEAG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耐药患者48周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TDF)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其他核苷类药物(Nas)治疗后耐药或无应答/部分应答时的疗效,比较TDF在耐药与非耐药CHB患者(无应答或部分应答)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TDF单独治...
袁国盛杨年欢王欣欣于文轩熊玲成姚张浩王俊洁周福元周元平
抗病毒和抗纤维化联合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正>目的评价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或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肝脏硬度值(LSM)的改善,比较不同方案的差别。方法 2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对照、随机、均衡的原则分为单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复方鳖甲软肝片...
杨年欢王欣欣张浩王俊洁张艳茹袁国盛周福元周元平
文献传递
华南HCV 1b亚型NS5A插入式复制子重组质粒的构建和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构建来自华南不同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HCV NS5A的复制子重组质粒并测序分析,探索HCV NS5A在抗病毒应答中生物学特性。方法以能够高效复制的1b型HCV复制子质粒为骨架,构成带有MIuⅠ和BclⅠ双酶切位点的开关质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不同CHC患者血清中扩增获得HCV 1b亚型NS5A全长片段,克隆到pMD-18载体中,测序分析其中的PKRBD、ISDR、V3和IRRDR区域的变异情况。扩增产物中无MIuⅠ和BclⅠ酶切序列的,在引物中引入相关酶切序列后再扩增,双酶切后将NS5A区段置换入HCV 1b复制子骨架中。结果成功扩增出NS5A全长片段并克隆测序,将NS5A区ISDR-V3区域置换入复制子中,测序结果正确。序列比对显示应答株的ISDR和PKRBD氨基酸变异数目比无应答株高;V3和IRRDR区域存在较高氨基酸突变率。结论成功构建包含华南HCV 1b亚型NS5A核心区域的复制子插入式重组质粒,为研究HCV NS5A生物学特性、干扰素抵抗的机制以及难治性CHC患者的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分析奠定了基础。
李京涛周斌周元平曾艳丽李威王俊洁张健张浩刘叔文
关键词:非结构蛋白5A
6a亚型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我国华南HCV基因型和亚型的流行近10余年变迁较大,6a亚型丙型肝炎的流行明显增多,增长较快。本研究旨在阐明6a亚型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结局及其与1b亚型的差别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建立华南6a和1b亚型慢性丙型肝...
李威侯金林周元平张晓红王俊洁张浩张健张艳茹王欣欣周福元
干扰素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NAs优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干扰素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加用核苷(酸)类似物(NAs)优化治疗,比较分析其疗效。方法在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诊随访的137名HBeAg阳性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干扰素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
王欣欣张艳茹张浩王俊洁张健吴超周福元周元平
基因序列拼接算法设计被引量:1
2010年
对DNA芯片测序所得到的匹配探针,设计算法进行拼接。采用堆栈的结构很好地处理了拼接过程中出现的分支问题,根据靶基因的长度范围和探针长度等数据提出了一系列较完整的拼接正确性判定方法,讨论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影响及处理方法。该算法能很好地根据DNA芯片杂交出的匹配探针拼接还原出DNA靶序列。
刘国庆曾艳丽魏君锋王俊洁周元平
关键词:基因芯片测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HBeAg/抗-HBe双阳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时发生HBe Ag/抗-HBe双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HBe Ag/抗-HBe双阳性的CHB患者,其中5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65例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观察HBe Ag/抗-HBe双阳性发生时患者的生物化学、病毒学、血清学指标情况,以及临床转归。结果:115例患者纳入分析。PEG-IFN-α-2a组50例完成治疗后,6例(12.0%)发生HBs Ag阴转,31例(62.0%)患者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ETV组无患者发生HBs Ag阴转,23例(35.4%)患者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PEG-IFN-α-2a组HBs Ag阴转率和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ETV组(χ2=8.229,P=0.004;χ2=8.038,P=0.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出现HBe Ag/抗-HBe双阳性的CHB患者,最终发生HBs Ag阴转率和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ETV。
王欣欣王俊洁张浩杨年欢袁国盛张健周元平
关键词:恩替卡韦HB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