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狄勇伟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溧阳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滑脱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滑脱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腰椎滑脱症
  • 1篇腰椎峡部
  • 1篇腰椎峡部裂
  • 1篇张量成像
  • 1篇诊治
  • 1篇髓型
  • 1篇图像后处理
  • 1篇图像后处理技...
  • 1篇肿瘤
  • 1篇转移性肿瘤
  • 1篇峡部

机构

  • 5篇溧阳市中医院

作者

  • 5篇狄海庭
  • 5篇狄勇伟
  • 4篇陈欣杰
  • 4篇张坚
  • 3篇谢海松
  • 3篇史敏华
  • 2篇潘科
  • 1篇陈怀春
  • 1篇史健
  • 1篇曹静
  • 1篇朱军
  • 1篇马俊峰
  • 1篇黄丹
  • 1篇宋莉
  • 1篇吴恒杰
  • 1篇张志军
  • 1篇李宁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复杂部位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狄海庭史敏华陈欣杰狄勇伟张坚谢海松朱军陈怀春
关键词:骨折
CT反角度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CT反角度扫描技术在椎体滑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DR腰椎正侧位片发现的腰椎滑脱患者,对滑脱腰椎椎弓及相邻正常腰椎椎弓行CT反角度扫描。结果:45例腰椎滑脱患者中,椎弓峡部崩裂所致滑脱者36例,均为椎弓两侧峡部崩裂;假性滑脱者(即腰椎退行性变所致滑脱)9例。椎弓峡部崩裂性滑脱的CT征象:滑脱椎体之两侧椎弓骨环连续性中断,峡部均见宽窄不一的透亮隙影,呈"环裂征"或"裂隙征",椎管前后径增大,左右径变小。退变性滑脱的CT征象:两侧椎弓骨环完整、连续,两侧椎间关节错位,关节面毛糙、增生,关节间隙宽窄不一,部分关节腔内积气,局部黄韧带钙化。结论:腰椎椎弓CT反角度扫描对判定腰椎滑脱原因明确、直观、可靠,有极高应用价值,应作为腰椎滑脱的常规扫描方法。
张坚陈欣杰狄海庭谢海松狄勇伟马俊峰潘科曹静黄丹史健李宁宋莉吴恒杰张志军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脊柱滑脱
CT反角度扫描在腰椎峡部裂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CT反角度扫描在腰椎峡部裂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5例经X线平片检查发现腰椎滑脱而后行CT反角度扫描的病例,分析其特点。结果 45例中,椎弓峡部崩裂所致滑脱者36例,均为椎弓两侧峡部崩裂,其中L5两侧椎弓峡部崩裂伴椎体滑脱23例,L4两侧椎弓崩裂伴椎体滑脱11例,L4、L5两侧椎弓崩裂伴L4滑脱1例,L4、L5两侧椎弓崩裂伴L5滑脱1例;退变性滑脱者9例,其中L4退变性滑脱8例,L5退变性滑脱1例。结论在基层医院,CT反角度扫描仍是目前明确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
潘科张坚陈欣杰狄海庭谢海松狄勇伟
关键词:CT扫描腰椎滑脱症峡部裂
DTI中不同b值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3年
目的研究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中不同b值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SM患者和健康者各25例作为CSM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DTI检查,其中b值分别为0、100、200、400、600、800、1000 s/mm2,用质量指数和信噪比评价图像质量。选择图像质量最好的b值对CSM组患者进行扫描并分析图像效果。结果质量指数和信噪比随着b值升高而变小,b=200、400、600 s/mm2时质量指数组间差异较小(P>0.05),而信噪比逐渐变小(P<0.05);b=800、1000 s/mm2时质量指数较小。与对照组相应部位相比,CSM组患者脊髓受压处FA值较低(t=-7.881,P=0.000),平均ADC值较高(t=6.938,P=0.000)。DTI显示的ADC图和FA图图像清晰无扭曲。结论b=600 s/mm2时DTI对脊髓成像效果最好,对CSM的诊断价值较高。
狄勇伟狄海庭陈欣杰张坚史敏华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B值脊髓型颈椎病
囊样肝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
2007年
目的分析囊样肝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类型肝转移的认识。方法21例囊样肝转移性肿瘤,男16例,女5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61岁,CT检查采用GEHispeedCT扫描机,取仰卧位,层距10mm,层厚8~10mm,范围包括全肝。所有病例均先做平扫,后用团注法快速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速度为2.5ml/s,行增强扫描,增强延迟时间70s,必要时做延迟扫描,时间为3~15min。原发肿瘤为结肠癌11例,直肠癌3例,胃癌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胰腺囊腺癌2例,卵巢癌2例。结果囊样肝转移性肿瘤CT平扫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和分叶状低密度影,常见有分隔,壁结节和不规则厚壁,增强后病灶界限更加清晰,分隔、壁结节及腔壁可见强化。结论囊样肝转移肿瘤变化多样,与其他囊性病灶有相似和不同CT征象。CT薄层扫描技术和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结合有助于囊样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狄海庭狄勇伟史敏华
关键词: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