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英
- 作品数:89 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亚低温预处理通过抑制JNK激活减轻肝L02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亚低温预处理减轻肝L02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的肝L02细胞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常温缺血缺氧再灌注组(常温对照组)和亚低温预处理缺血缺氧再灌注组(实验组)。将实验组细胞置于亚低温(32℃)条件下预处理培养6h,常温对照组则正常培养6h。然后,将实验组和常温对照组的细胞置于三气培养箱中缺血缺氧培养12h,随后再正常培养4h。收集细胞及培养液,对细胞损伤、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水平以及细胞JNK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常温对照组及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升高,细胞活力值均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水平均显著升高,p-JNK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项检测指标改变均较常温对照组有所减轻,常温对照组培养中ALT、AST、LDH水平分别为(30.0±4.6)U/L、(26.3±3.8)U/L、(1129.0±134.3)U/L,实验组分别为(21.0±2.7)U/L、(18.7±2.1)U/L、(898.3±79.2)U/L;常温对照组细胞活力值为(能33±2.32)%,实验组为(78.17±3.01)%;常温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为(32.4±2.3)%,实验组为(18.8±1.4)%;实验组p-JNK表达水平较常温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预处理可以显著减轻肝L02细胞的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亚低温预处理抑制JNK的激活有关。
- 王伟胡晓燕叶啟发肖琦夏志平李明霞牛英
- 关键词:L02细胞亚低温预处理JNK
- 双侧髂动脉搭桥术后高HLA抗体受者行再次肾移植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肾移植术后髂动脉并发症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可导致移植肾丢失,严重者可导致受者死亡[1]。既往国内外报道对于肾移植术后反复髂动脉破裂出血的受者多采用双侧髂动脉搭桥的方式,以保障患肢的血运及受者的生命安全[2-3]。出现髂动脉并发症的受者行再次肾移植难度较大,因为经历首次肾移植以及术中或术后抢救性的大量输血后,
- 明英姿刘洪邵明杰庄权叶少军佘兴国牛英叶啟发邹义洲
- 关键词:再次肾移植HLA抗体受者动脉破裂出血
- 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ERK、JNK和P38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和缺血后处理中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6
- 2009年
- 背景: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不断开展和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供肝原发性无功能是引起肝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供肝功能不良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或消除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后处理后MAPK级联通路中P38,JNK和ERK活化的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10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10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min再灌注组48只和缺血后处理组48只,后2组又分为0,0.5,1,2,4,8,12,24h不同时间处理亚组,每亚组6只。方法:建立大鼠肝脏体内局部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模型,于复灌后0,0.5,1,2,4,8,12,24h取肝脏组织。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磷酸化的p-P38、p-JNK和p-ERK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作半定量分析。结果:①p-ERK,p-JNK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min开始增高明显,持续到再灌注后4h,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2h。缺血后处理组p-ERK,p-JNK的表达在再灌注后1,2,4h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P<0.05)。②p-P38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地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min开始增高明显,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1h,2h后开始下降,表达程度维持在缺血后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p-P38的表达增高,但仅在再灌注后1h明显增高(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增高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降低JNK的磷酸化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脏损伤。
- 周正朱云祥李强叶启发牛英
-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
- 心脏死亡供者肾移植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DCD)供者移植后的恢复情况及此类供体对受者及移植物术后的影响。方法:对4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捐献的肾脏后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对其术前和术后的诊疗及随访血肌酐、移植物及受者存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受者中无1例出现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NF),18例受者术后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其发生率为37.5%,DGF组与无DGF组受者及移植肾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98,P=0.447)。48例受者中有7例(14.6%)受者移植肾丢失,其他41例受者随访时间为0.5-23(中位数8)个月,39例(95.1%)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在1,3,6,12个月移植物的存活率分别为95.7%,93.0%,90.0%,87.5%,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100%,94.9%,90.0%,87.5%。结论:在我国尚无脑死亡法的环境下,DCD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界瓶颈的重要手段,是器官来源的重要部分,并且有着较好的短中期预后。
- 明英姿叶启发邵明杰佘兴国刘洪叶少军成柯赵杰万齐全马颖赵于军牛英刘炼张盛朱利军
- 关键词:肾移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预后
- 老龄活体供肾移植55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龄活体供肾移植的供受体围手术期并发症、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共完成285例活体肾移植,其中供体年龄≥55岁55例(老龄组),供体年龄<55岁230例(中青年组),比较两组供受体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肾功能恢复情况、急性排斥反应(AR)及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人/肾存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周平均血肌酐值(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龄组受体术后SCr恢复时间、AR和DGF发生率分别为(3.77±1.73)d、21.82%和3.63%,中青年组分别为(3.23±1.97)d、26.64%和3.2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龄组受体术后1、2年SCr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体术后1、2年人/肾存活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严格控制老龄活体供体纳入标准、对供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估,老龄活体供肾移植与中青年活体供肾移植具有相似的近远期疗效,可作为缓解当前供体需求紧张的一种安全可行的途径。
- 李定云叶启发明英姿成柯赵于军朱利军佘兴国牛英
- 关键词:肾移植活体供者
- 积极心理学在外科手术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积极心理学是以帮助人们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应对各类问题和挑战为目标的新兴心理学学科,其有助于个人培养乐观、自信、感恩等积极特质的人格。经尝试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外科手术学实践课教学中,发现其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情绪中正性积极力量,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 刘洪曹萍明英姿成柯牛英
-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外科手术学实践课
- 自体肝移植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0
- 2008年
- 一、自体肝移植概述
肝脏发生占位性病变,常规方法切除困难,需在半离体或离体状况下,在低温灌注技术条件下切除占位性病灶,然后修复保留的肝脏并植入体内,该方法即自体肝移植。自体肝移植技术是目前肝脏外科最尖端、难度系数最大的、复杂的、需多学科共同协作的一种外科技术。自体肝移植将复杂的肝切除技术与器官移植技术相结合,并将器官保存技术、体外静脉转流技术充分应用到肝脏外科,
- 叶启发明英姿任祖海余兴国成柯牛英陈晚平李柯李远明
- 关键词:肝脏移植肝脏切除器官移植
- 应用CWH在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术无肝期模拟转流泵进行静脉转流的经验总结:附62例报道
- 【目的】总结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进行静脉转流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2年间62例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无肝期中应用CVVH进行静脉转流的病例资料,观察CVVH对肝...
- 牛英明英姿叶启发成柯
- 文献传递
-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与肾移植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与肾移植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肾移植术后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DW的高低分为RDW正常组(≤15.0%,68例)和RDW升高组(>15.0%,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的50 d病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ARDS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中,50 d内死亡总例数为46例(43.4%)。两组在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血清肌酐、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DW升高组患者的50 d病死率及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RDW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RDW升高组与正常组患者的50 d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单因素分析发现,血红蛋白<100 g/L、血清肌酐>133μmol/L、血小板计数<100×109/L、重度ARDS、RDW>15.0%均为ARDS患者50 d内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重度ARDS[比值比(OR)=12.77,95%可信区间(CI)11.63~15.39,P<0.001]和RDW>15.0%(OR=2.01,95%CI 1.02~3.94,P<0.043)为ARDS患者5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DW升高与肾移植术后ARD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50 d病死率相关,可以作为一项较有意义的预测肾移植术后ARDS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 阳敏刘洪佘兴国牛英万齐全庄权彭博朱毅李偲明英姿
- 关键词:肾移植脓毒血症
-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特点及研究进展,以期在临床上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有指导意义的方案。方法查阅国内外关于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参考骨髓移植及其他实体器官移植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率为0.1%~2%,死亡率>75%,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上多是依靠临床症状指示,通过受累器官的组织学检查和宿主存在供体淋巴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或DNA的证据来综合判断。治疗上方案众多但疗效并不显著,未形成统一标准。结论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是肝移植术后一项罕见的并发症且预后极差。我们应当重视移植术前的预防,尤其是供受体年龄差距不宜过大、HLA匹配的相似度等方面。同时要加强术后的防范意识,积极开展组织活检、HLA分型、嵌合体研究等进行监测。在治疗上,更广泛地开展多中心联合研究积极探索出用于临床的治疗标准。
- 明英姿郁孟佘兴国牛英庄权刘洪
- 关键词:肝脏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