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永胜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气管
  • 5篇闭塞性
  • 4篇支气管
  • 4篇支气管炎
  • 4篇气管炎
  • 4篇细支气管
  • 4篇细支气管炎
  • 4篇闭塞性细支气...
  • 3篇移植后
  • 2篇调节性
  • 2篇术后
  • 2篇气管移植
  • 2篇细胞
  • 2篇节性
  • 2篇肺疾病
  • 2篇肺移植
  • 2篇CD28
  • 1篇调节性T淋巴...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动物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刘中民
  • 7篇范慧敏
  • 7篇牛永胜
  • 4篇刘刚
  • 3篇史乾
  • 3篇曹浩
  • 1篇韩俊毅
  • 1篇刘建
  • 1篇兰琴

传媒

  • 2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D28超抗体对大鼠闭塞性气管病的治疗作用
2009年
目的:研究CD28超抗体对在体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效果及对大鼠闭塞性气管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模型。治疗组受体移植当天经腹腔注射CD28特异性单克隆超抗体JJ316(0.5 mg);对照组注射同型抗体mIgG(0.5 mg)。于术后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颈部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T细胞和CD4+Foxp3+T细胞的比率;第21天取出移植气管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术后第7天CD28超抗体治疗组大鼠的颈部淋巴结中CD4+CD25+T细胞及CD4+Foxp3+T细胞的比率(8.5%±3.4%,11.5%±2.7%)均显著高于mIgG对照组(1.8%±1.9%,3.2%±2.1%)(P<0.05);第21天CD28超抗体治疗组较mIgG对照组气管闭塞及上皮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CD28超抗体可靶向扩增调节性T细胞,减轻了大鼠闭塞性气管病的管腔闭塞。
牛永胜范慧敏曹浩刘刚史乾刘中民
关键词:气管移植调节性T细胞CD28
心血管术后心房纤颤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2008年
心房纤颤 ( 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心血管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50%。心房内的结构有利于折返形成;术后早期心包及心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炎症、应激、心肌自律性失衡及间质液体再分布等增加心房不应性并减慢传导,形成多重折返是Af发生的主要机制。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护,早期应用药物或电复律治疗;如果24h内Af不能转为窦性心率,应及时控制心室率,尽早应用抗凝药物以降低发生脑血栓的危险。
牛永胜范慧敏刘中民
关键词:心房纤颤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栓塞
大鼠气管原位移植建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模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气管移植模拟肺移植后发生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OB)的病变过程,为研究OB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选用近交系Brown Norway(BN)和Lewis大鼠进行原位气管移植,同系移植组:Lewis(供体)→Lewis(受体),18只;异系移植组:BN(供体)→Lewis(受体),18只。于移植后7、14、30、60 d通过Micro-CT扫描观察移植气管影像学变化,并评价阻塞情况;7、30、60 d取出移植气管,HE染色观察移植物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各时间点,同系移植组移植气管内膜均无明显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少,气道阻塞率在8%左右;异系移植组移植气管内膜明显增厚,早期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晚期主要是淋巴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气道明显狭窄、阻塞,其中以第7天阻塞最重,随后渐改善,7、14、30、60 d气道阻塞率分别为(56.8±9.04)%、(51.05±9.79)%、(44.01±7.92)%和(42.97±8.82)%,各时间点异系移植组和同系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位气管移植能够稳定形成可模拟肺移植后OB的气道阻塞性病变,克服了肺移植和异位气管移植用于OB研究的一些限制,可更好地作为OB的动物模型应用于实验研究中。
曹浩史乾牛永胜兰琴刘刚刘建范慧敏刘中民
关键词:疾病模型肺移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近交系大鼠
CD28超竞争单抗对大鼠原位气管移植术后早期免疫炎性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大鼠原位气管移植术后应用CD28超竞争单抗对在体扩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效果及对移植气管早期免疫排斥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同种异体原位气管移植模型,分2组。治疗组受体移植当天经腹腔注射CD28超竞争单抗JJ316(0.5 mg);对照组注射同型抗体mIgG(0.5 mg)。于术后第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颈部引流淋巴结、脾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率;移植气管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CD28超竞争单抗治疗组较同型抗体mIgG对照组气管闭塞程度、炎症反应细胞浸润及呼吸道上皮损伤情况明显减轻;外周血、脾脏及颈部淋巴结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率[(16.9±4.2)%、(14.8±3.6)%、(5.8±1.2)%]高于同型抗体mIgG对照组[(2.8±1.4)%、(3.3±1.3)%、(2.9±0.9)%,P<0.05]。结论:大鼠原位气管移植后在体应用CD28超竞争单抗可减轻术后早期的免疫排斥损伤。
牛永胜曹浩刘刚史乾范慧敏刘中民
关键词:气管移植移植耐受调节性T淋巴细胞
大鼠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模型的改进被引量:1
2009年
肺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肺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却是肺移植后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目前用于OB研究的大鼠动物模型主要是采用同种异体气管腹腔大网膜包埋或皮下移植的方法。我们对原有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加以改进,采用大鼠同种异体气管原位移植,建立了一种更接近临床的OB实验模型。
牛永胜范慧敏韩俊毅刘刚刘中民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大鼠动物模型移植后鼠肺同种异体
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防治策略
2009年
单纯肺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是临床上治疗某些终末期心肺疾病的重要手段,近20年来,由于外科手术的进步和新的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推出,肺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然而患者的长期存活仍受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等慢性并发症的影响。肺移植术后2.5年内,BOS的发生率为27%,移植后5.6年内,BOS的发生率为51%,发生BOS者的存活率仅为30%~40%,比未发生BOS者约低20%~40%。本文结合近年来BOS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对BOS的防治新策略作一综述。
牛永胜范慧敏刘中民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心肺疾病移植后心肺联合移植BOS免疫抑制剂
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是影响肺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最主要并发症,且加强免疫抑制和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肺移植后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机制涉及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启动气道上皮、细胞外基质、新生血管及淋巴管系统的进行性损伤与异常增生重塑,形成恶性循环。其中内源性免疫是导致细支气管闭塞和发展为BOS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各种感染或化学损伤可能导致激活树突状细胞的危险信号释放,从而激发排斥反应。因此,降低非依赖同种异体免疫因素的风险与治疗免疫排斥同样重要。
牛永胜范慧敏刘中民
关键词:肺移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慢性排斥适应性免疫天然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