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手术治疗结肠痉挛性肠梗阻 2001年 焦家军关键词:OGILVIE综合征 外科手术 病因学 宫内节育环异位致结肠子宫瘘1例 被引量:1 2006年 焦家军 李莉关键词:宫内节育环异位 阴道不规则出血 结肠 月经改变 继发性贫血 月经量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究早期乳腺癌治疗中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乳腺科2015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7例均为实施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研究组51例均为实施保乳术的患者,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美观程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在治疗早期乳腺癌时的远期效果接近,但保乳手术在美学效果上更好,并发症更低,掌握保乳手术适应证,并规范操作,临床效果更佳。 张英辉 焦家军 李锐关键词: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超早期零对接上肢康复操对乳癌改良根治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研究 刘学朴 赵杏珍 张文琴 焦家军 李秋萍 钱丽芳 顾琳 一、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肿瘤术后康复领域,是在嘉定区卫生计生委的资助下,开发形成的一套乳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操,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该项目解决了乳腺癌术后因组织损伤所导致的上肢功能残障,安全可靠...关键词:关键词:康复方法 超早期零对接上肢康复操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零对接上肢康复操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3月入住我科的单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超早期零对接上肢康复操和传统康复方法,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不同时间段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超早期零对接上肢康复操可有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且无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发生。 刘学朴 李秋萍 赵杏珍 焦家军 张文琴 钱丽芳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肩关节功能 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2015年 患者,女,34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周入院。患者于2014-02-04无意中触及左乳内一肿块,无疼痛,无乳头溢血溢液等不适,到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门诊就治。门诊检查示:双乳对称,双乳头及皮肤无异常,左乳晕内下一2.0 cm ×1.5 cm肿块,质地偏软,边界尚清、活动度可,无触痛,双腋窝及锁骨淋巴结(-)。双乳彩超检查示:左乳晕内下见22 mm ×11 m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内回声紊乱,内见血流信号。门诊拟“左乳肿块性质待查”收治入院。患者月经14岁来潮,月经规则,24岁育一子,1-0-0-1,末次月经2014-01-28。否认家族乳癌史。入院后双乳钼靶示:左乳内下限见1.5 cm ×2.0 cm肿块影,密度均,边界清,未见细小钙化。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X线胸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后腹膜淋巴结未见异常。于2014-2-13在局麻下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约2 cm ×2cm大小,无完整被膜,质地软,术中冰冻报告示:肿块由淋巴细胞组成,异性型性大,核分裂多见,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待免疫组化进一步诊断。2014-2-17石蜡及免疫组化:高度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合形态及免疫表型,倾向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 AE 1/AE3(-),BCL-2(+),BCL-6(部分+),CD10(-),CD20(+), CD21(-),CD3(-),CD44(+),CK7(-),Ki67+(约90%), MUM1(+),PAX5(+),TCL-1A(-)。2-18转入上海肿瘤医院化疗科进一步治疗。 张英辉 焦家军 李菊华关键词: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左乳肿块 末次月经 免疫组化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乳腺肿瘤的预测价值及其与Beclin1的关系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乳腺肿瘤预测中的价值,探讨NLR与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乳腺癌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前NLR,分析NLR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eclin1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Beclin1与NLR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NLR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在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率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直径大小、病理分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Beclin1mRNA结果显示,肿瘤组织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根据Beclin1mRNA表达差异分组分析发现,Beclin1mRNA表达下调组NLR较高,与未下调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在乳腺肿瘤预测中有一定价值,炎性反应、自噬、肿瘤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宦宇 蔡徐山 焦家军 张春利关键词:乳腺肿瘤 细胞自噬 BECLIN1 曼月乐环在乳腺癌术后口服他莫昔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曼月乐环在乳腺癌术后口服他莫昔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服用他莫昔芬前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患者不放环。于诊刮前以及他莫昔芬片后1、6、12、24个月,检测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记录患者诊刮前及口服他莫昔芬片24个月后内膜增生、良性息肉、内膜萎缩的发生情况,口服他莫昔芬片后6、12、24个月不规则阴道流血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乳腺癌复发或转移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呈增厚的趋势,而研究组的内膜厚度呈先增厚后变薄的变化趋势,且服用后6、12、24个月的子宫内膜均薄于对照组(均P<0.05)。(2)两组的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3)服用他莫昔芬前两组均无息肉病例,而服用他莫昔芬后对照组良性息肉患者比例增高(P<0.05),而研究组仅1例出现良性息肉;服用他莫昔芬后,研究组内膜萎缩患者比例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4)服用他莫昔芬后6个月,研究组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5)两组在随访期间均无乳腺癌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对于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患者,放置曼月乐环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对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影响较小,且不会引起乳腺癌术后复发,但需注意阴道流血的发生。 张英辉 曹云桂 焦家军 李菊华 李锐关键词:乳腺癌 术后 他莫昔芬 子宫内膜病变 性激素 阴道流血 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2018年 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效果。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乳腺良性病灶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病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手术瘢痕大小,统计两组乳房变形及术后并发症例数,并通过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瘢痕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乳房变形率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11.1%;术后观察组满意度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6.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P<0.05)。应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且能保持患者乳房形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张英辉 焦家军 李锐关键词:乳腺良性病灶 乳腺微创旋切术 Beclin 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增殖相关基因Ki67编码的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Beclin 1和Ki67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Beclin 1的阳性表达率(43.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8.5%)(P<0.05),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76.6%)则高于癌旁组织(0.00%)(P<0.05)。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56,P<0.05)。Beclin 1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直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无关(P>0.05)。Ki67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ER、PR、HER-2均无关(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0.0%)(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癌旁组织中Beclin 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12,明显高于癌组织(0.20±0.18)(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Ki6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宦宇 蔡徐山 焦家军 吴军录 权文强 张春利 席芳关键词:BECLIN KI67基因 细胞自噬 细胞增殖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